周公和劉邦堪稱兩個極端,你會選擇誰當你的領導!

曹操曾寫過一首詩,叫《短歌行》,裏面有一句“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説的是周公禮賢下士的故事。
當年,周公派兒子伯禽去魯國任職的時候,對他説:“你老爸我雖然地位尊貴,德高望重,但我從來都是禮賢下士,比如我正在家裏洗頭,一聽説有人來找我,就趕緊把頭髮握起來去見他,有時候洗一次頭要洗三次才能洗完;還比如我正在吃飯,一聽説有人來提意見,我就趕緊把嘴裏的飯吐出來,去聽聽他想説什麼,有時候吃一次飯也要被打斷三次。即使是這樣,我還經常擔心錯過了哪位賢士。所以,你去了魯國,千萬不要輕慢別人。”
周公和劉邦堪稱兩個極端,你會選擇誰當你的領導!
這就是“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的由來,從此也就成了歷代君王禮賢下士的基本要求,如果有賢士來了,你仍然在若無其事地洗你的頭,吃你的飯,那你就離完蛋不遠了。
不過,凡事都不是絕對的,歷史上就有這樣一個人,不管來個多大的賢士,他都該幹嗎幹嗎,脾氣上來了還嗆你一頓,但仍然有一大幫人願意為他效力。這個人就是劉邦。
有一次,大名士酈食其久聞劉邦是個明主,就放下身份,親自跑去想跟他談談,可到了大帳一看,差點兒沒把他氣死。
原來,劉邦當時正躺在牀上洗腳,旁邊還有兩個大美女伺候着,要多腐敗有多腐敗。更可氣的是,見了大名士酈食其,這小子竟然絲毫不理,仍然在那心安理得地洗他的腳。
酈食其也不是好惹的,當即破口大罵。劉邦流氓出身,更是不管那一套,立刻就跟他對上了。不過罵着罵着,劉邦品出點味道來了,眼前這位老先生雖然脾氣大了點兒,但説的話還是很有見地的,於是整理好衣服,又讓人把洗腳盆端了出去,鄭重地把酈食其請到了上座。
這時酈食其也回過神來了,眼前這小子雖然無禮,但還算識貨,更難得的是懂得知錯就改,從善如流,也算是明君,得了,我就不計較那些禮節了。
就這樣,酈食其跟劉邦不罵不相識,成了劉邦手下的大謀士,建功無數,最後還為劉邦獻出了生命。
跟周公的“一沐三捉髮”相比,劉邦的洗腳加罵人,實在有點不堪入目,但心高氣傲的酈食其仍然甘願捨身輔佐,正是看中了劉邦知錯就改的優良品質。
周公和劉邦堪稱兩個極端,你會選擇誰當你的領導!
可別小看了“知錯就改”,這四個字説起來容易,做起來就沒那麼簡單了,尤其是位高權重的大人物,想讓他認錯都難,改錯就更難如上青天了。
歷朝歷代,因大人物拒絕認錯、改錯而造成的大災難、大浩劫,實在罄竹難書!然而,劉邦在這方面卻有着與生俱來的天賦,只要你説的對,我就聽你的,至於丟不丟面子之類的,跟他沒關係。
再看他的老對頭項羽,自始至終都不肯認錯,直到窮途末路了,還在那兒叫囂“天亡我,非戰之罪”,其境界高下立判。
除了洗腳,劉邦還有一個“無禮”的例子,也跟酈食其有點關係。
公元前204年,酈食其給劉邦提了個建議,説您應該把當年六國的後代都封王,這樣他們就會對您感恩戴德,共同抗擊項羽。
劉邦向來對分封很有興趣,就點頭同意了,並讓酈食其立刻去辦。
過了一會兒,劉邦正在家裏吃飯,張良急火火地從外面跑了進來。要知道,張良以“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著稱,沒有火燒眉毛的大事,是不會急成這樣的。但劉邦不在乎,什麼“一飯三吐哺”,身體就是這麼糟蹋壞的,還是慢條斯理地吃我的飯要緊。
張良知道他的性格,也沒在乎,直接拿起旁邊的筷子,給他一條一條地分析,為什麼不能分封六國的後代,等分析到第八條的時候,劉邦一下把嘴裏的飯噴了出來,叫道:“來人!趕快去把酈食其追回來!”
這就是“劉邦噴飯”的故事,跟“劉邦洗腳”一起,完成了對周公的顛覆。
周公和劉邦堪稱兩個極端,你會選擇誰當你的領導!
劉邦的“無禮”,向來為士人們所不齒,但士人們又對他認錯、改錯的態度嚮往之至,因為滿足了士人們“帝者師”的虛榮心理。而且,只要他認可了你,就會真心誠意地重用你、重賞你,這對“學成文武藝,貨賣帝王家”的人們來説,實在是太重要了。
反觀另一面的項羽,在“禮”上要甩劉邦好幾條街,畢竟是楚國世家出身,從小就注重這些東西,連後來離開他的韓信、陳平都誇他“恭敬慈愛”、“恭敬愛人”。甚至普通的士兵都能感受到他的“仁愛”,比如你生病了,他會帶着禮物去看你,你衣服單薄了,他會把自己的衣服脱下來披在你身上,簡直就是一位高大全的模範君主,如果那時候有民主投票的話,項羽肯定會以壓倒性的優勢打敗劉邦。
但項羽失敗的地方也恰恰在這裏,他太過看重這些小恩小惠式的“禮”,卻不懂得人們真正想要的東西。比如陳平、韓信這一文一武兩位大天才,在項羽手下得到的只是小恩小惠,卻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機會,只能一走了之。
禮節固然重要,但成大事者,看重的往往是比禮節更重要的東西。當一個人過於注重禮節,甚至以“周公吐哺”的標準來要求別人,那這個人肯定會錯過很多東西。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26 字。

轉載請註明: 周公和劉邦堪稱兩個極端,你會選擇誰當你的領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