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孩子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一個孩子實現了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那就是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有了質的提升了。
1.“要我學”的主要表現有:
老師佈置的作業有多少就做多少,絕不多做一題;老師佈置了的,也想辦法打折扣;週末和假期作業能拖就拖,拖不過去了,就趕就抄,就扯謊説忘記帶了;一學習就不斷上廁所、喝水,不一會兒就疲倦了,注意力始終集中不起來;你一談學習,他就把話岔開或者充耳不聞;課堂的表現,大多時候目光是遊離的、眼睛是無神的;整個臉上是麻木的,基本提不出什麼問題;什麼都不懂又無所事事;他們的愛好在校基本是打跳,業餘時間基本是追星,回家就與家長周旋着看電視玩手機……
2.“我要學”的主要表現有:
- 老師佈置的作業,總是第一時間完成。我看到外語作業完成得快的,老師發完試卷剛回辦公室,就有學生來交試卷了;我佈置的生活積累作業,是每週交一次,有學生星期五就放在我辦公桌上了;數學學科,有學生提前預習幾章,多比同班同學做1-2本資料。
- 思維不易受環境影響。一做作業就如進入無人之地,哪怕周圍同學打跳吵鬧得人聲鼎沸,他們也能鬧中取靜,沉浸在學習的世界裏。
- 喜歡談論學習上的事。他們一談到學習,就兩眼放光,窮追不捨,積極思考,不斷提問。而且不止書本上的學習、不止是與考試有關的學習。
- 課堂上的表現總是激勵着老師講課的激情。目光是集中的,眼睛是有神的,整個臉是充滿光彩的,隨時都能融進老師的思路,隨時會爆出自己的見解,這樣的見解有時候是連老師備課都沒想到的。
- 他們的興趣廣泛,閲讀廣泛。喜歡文科的就喜歡閲讀那些名人故事、身世、奮鬥史。喜歡理科的,就喜歡閲讀科技發展的前世今生,瞭解最新的科技成果。我班上屆一個優秀的男孩子,對各種品牌的車和手機的性能、構造,説得頭頭是道。
1.身體健康度的差異。
不少科普文章都介紹過,缺鋅,好動而注意力不易集中;缺鈣,深睡眠少,易造成白天精力不旺盛,學習上就力不從心;還有其他身體健康與不健康的差異等。
2.先天的差異。
就是人們常説的天賦的不同。天賦好的,老師一點就通,有時還能超越老師講的範圍,向前學去很遠;天賦差的,哪怕講十次八次,他頭腦仍是懵懂一篇,很難有清晰的思路。
3.家庭營造的氛圍和教育理念的區別。
教育理念好的家長,總是給孩子以鼓勵以正能量,在孩子不能進步或是遇到困難時,在孩子面前不急不躁,總是能想辦法激勵孩子努力進取。
忙碌的家長問題不是很大,因為他們在忙碌之前會給孩子安排好生活,會給孩子講怎樣才能使父母放心、自己以後怎樣才能不像父母這樣累。
最怕的是比較清閒的家長,生活懶散,不能給孩子樹榜樣。我隔壁班一個家長,不用上班就睡懶覺,孩子早自習前必須把他的早餐買來放到牀前才能去上學,不然就會捱罵捱打。有的清閒的家長一坐下了就玩手機、刷抖音。有的家長則是一有空就約上朋友打麻將等等。有的家長有説不完的抱怨,孩子聽到的是每一個成功者都是運氣好都是有關係。生活在這樣家庭環境中的孩子,天賦再好也難於發揮。
4.孩子學習能力的差異。
學習能力是指一個人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興趣的綜合體現。
“要我學”的孩子,一般都是學習能力不強的孩子。從上面的分析中,大家也知道了,這部分學生學習態度不積極、學習興趣不濃厚、沒有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效率低。
“我要學”的孩子,一般都是學習能力強的孩子。從上面的分析中,大家能知道。這部分學生學習態度積極、學習興趣濃厚、善於抓住上課時這個關鍵時間、有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學習效率高。
從上述分析中,大家不難明白,身體不夠健康的是極少數,最根本的還是要改變“要我學”的孩子的學習態度、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家長不斷提高教育理念。所以,我提出如下一些建議:
1.老師找到孩子能進步的突破口。老師摸清“要我學”的孩子的基礎停在哪個層次,就給他從哪個層次抓起走。
我們班上的一個學生,語文的聽寫幾乎要錯一半,拼音大都不規範,作文素材積累作業中詞語積累部分,他就積累如我們、現在、今天、同學這類詞來湊字數,毫無語感;書寫是大一個小一個的,毫無美感;作文不知所云,生活積累常常寫不足字數;古詩背得到寫不出來,因為不會寫字;考試成績150分的題就在60分左右。
經過多次交流個別輔導,我發現這孩子是不知道怎麼學。於是,我從一些需要識記能力的任務入手來幫他突破。如:聽寫之前,我先讓他在我這裏一個個理解、讀正確、寫正確,結果正確率明顯上升;古詩的學習,也是在班上集體默寫前,先在我這裏背熟,回家在家長那裏默寫,正確率上升得更快;古文的學習也與古詩的學習一樣的方法;生活積累,我是先以我上的一節課為例,為他我這節課講了什麼、你學到了什麼、其中那個的發言你印象最深,把這些按順序記下來,就可以了。以後他的生活積累了,真的就記錄每科的上課情況,和自己的學習收穫。這學期期末考試時,語文終於及格。
教會孩子怎麼做,不斷給她成功的自豪感,漸漸進入良性循環,一切都會好起來了。
2.家長要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捨得花時間和精力陪孩子。
“要我學”的孩子,因為是被動學習,所以該了許多學習上的賬。我的許多家長明白這個理後,紛紛改變原來家庭氛圍,改變自己的言行,來陪伴自己成長。
小琴(化名),自由職業,家庭寬裕,孩子上小學的時候,學習是把孩子交給輔導機構,生活是把孩子交給公公婆婆上。自己喜歡與朋友一起遊山玩水、打牌跳舞。朋友們都羨慕她的逍遙自在,她也引以為豪。可是,孩子上了初中,150分的題就只能在100分左右徘徊,有時還不及格,在班上已經算墊底了。
小琴這下急了,聽了我們的建議,推掉一切朋友間的活動,做到只要孩子在家就一定在家。孩子讀的整本書,自己也讀。堅持三年,孩子順利考上我們當地的重點高中。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最好的心理依靠,他們才能放鬆身心,毫無顧慮地投身於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