啓功見清華園三字後,為何長嘆清王朝怎能不完吶!

西漢辭賦家楊雄有云“書,心畫也”,顧名思義,即書法體現出來的是書寫之人的思想和德行。如果一個人的品行不端,那麼其書法不論寫得再精湛絕倫,也是沒有辦法流傳於世的。

比如“清華園”這三個字的書寫者葉赫那拉·那桐,他是歷史上被人唾棄的賣國求榮的貪官,因此不論他的書法字體如何瀟灑有力,剛健雋永,仍舊不被世人所認可。也難怪啓功先生見其題字“清華園”的牌樓會長嘆,清王朝怎能不完吶!

啓功見清華園三字後,為何長嘆清王朝怎能不完吶!
啓功先生的長嘆原因,一從那桐個人品行來説
清朝末年,清廷腐敗且毫不作為,任其舉國上下一直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加之戰火連天,外患頻生導致民不聊生的悲慘局面,彼時的葉赫那拉·那桐為手握重權的朝廷命官,其名氣不亞於李鴻章,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可是那桐也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利用職權一門心思只想斂財以滿足自己的揮霍無度。如此説來,那桐的地位在清朝的地位也是極高的,正因為如此,他的權力如果能夠用在正道上,或許還能成為名垂青史的人物,殊不知他卻在腐敗的清政府這個大染缸裏,被浸染的愈發腐敗不堪起來。
那桐只是憑藉着自己的位高權重,才能精於算計,在多年的隱忍中最終才能坐上高位,為自己大肆斂財,毫無節制。既不關心朝政,也不在意民生,是萬民憎惡的無良貪官。
正如《山海經》裏那句“人心不足蛇吞象”一樣,那桐的貪婪,不僅在於搜刮百姓,還體現於他以40萬兩黃金就應允了日方要求中方簽訂的那份不平等條約。

啓功見清華園三字後,為何長嘆清王朝怎能不完吶!
那桐此舉,賣掉的不僅是我泱泱大國的民族尊嚴,還是他作為中國人唯一僅存的一點底氣,因錢忘義,那桐已坐實了賣國賊的罪名。
所以啓功先生在見到“清華園”三個字時,才會不禁感嘆:“清王朝有這樣的貪官,怎麼能不完吶!”
是因為他所説的是那桐的品行,那桐的私慾與貪念,不僅是因為他和慈禧老佛爺同為葉赫那拉氏的皇室血統,才給了他足夠的底氣與自信,更因為在那個清王朝不敵外患的情況下,那桐作為朝廷命官,身負重任卻也只想自保而不是去為民族大義作鬥爭。

啓功見清華園三字後,為何長嘆清王朝怎能不完吶!
所以他“兩耳不聞窗外事”,只顧夜夜笙歌,沉迷於看戲聽曲,心裏哪有什麼黎民百姓與國家安危。
除此之外,因為清王朝的腐敗導致了“落後就要捱打”的局面,可是那些以那桐為代表的名副其實的貪官不在少數,所以清王朝最後既不能有力量抵禦外敵,也無法依靠內部官員的支持,最終被滅亡也是歷史必然。
換句話來説,朝廷命官的趨炎附勢,才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他們既不顧國家安危,又不顧人民的生死,只顧自己的利益,愚蠢至極的他們自以為利益至上,卻殊不知國家亡了,他們也就成為了階下囚,任人宰割。

啓功見清華園三字後,為何長嘆清王朝怎能不完吶!
啓功先生的長嘆原因,從那桐書法造詣來説
啓功先生曾被楊振寧邀請為清華設立的“高等研究中心”寫牌子,啓功先生欣然答應後,寫好牌子並親自送到清華大學,被人問及“清華園”這三個題字是否為那桐所寫時,啓功先生直言不諱地回答:“那桐字寫得不錯,可是這個人品不好。”
所謂相由心生,那桐的字體風格穩重端正,這一手字與他本人的品格與氣質嚴重不符。

啓功見清華園三字後,為何長嘆清王朝怎能不完吶!
俗語云:“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我們對那桐題字的“清華園”,乍一看會純粹地認為他的字寫得端正,同時作為“內行人”的啓功先生對那桐寫的“清華園”三字也是持肯定態度的。
只不過當我們在同一個立足點上,仔細端詳那桐的題字,透過字體觀其本人的人品,以“字如其人”來形容那桐也就再合適不過了。
從那桐的題字上來看,他把“清華園”三字寫得端莊之餘又夾雜着幾分小氣,以字體的構造上來説,上下寫的不夠勻稱,仔細品味起來,那桐的字也代表了其性格與格局,那桐是從小官職一步一步走到高位的,早年他吃過一定苦,也見識過這世間冷暖。
所以當飛黃騰達的機會擺在他面前時,他才會不擇手段斂財,同時又利用錢財去解決問題,成為一大貪官,這是他的性格使然,這也就註定了他會糊塗又愚蠢地走上賣國求榮的歧途。

啓功見清華園三字後,為何長嘆清王朝怎能不完吶!
所以有如此不堪的品藻的那桐,不論他的書法造詣有多深厚,在他作為清華校長時,為清華題的“清華園”三字,便從側面註定了清王朝的滅亡,以他為代表的腐敗份子,導致了清廷的沒落。
所以啓功先生看了他的題字後,便如此評價那桐的字:“字寫得不錯,但是他這個人不好”。
清廷的滅亡,一從那桐個人品德上來説,他貪得無厭,不是一名為國為民着想的清官。二從那桐的“清華園”這三個題字來説,其書法造詣不錯,卻把字寫得小氣緊湊,不夠氣派。
而作為最高學府的清華的代表形象,那桐的品行會影響着當代諸多正接受着教育的青年,相反他不是一個能夠被人效仿與尊敬的模範。他不端的品行與最高學府的提倡的“厚德載物”背道而馳,仍舊會為世詬病。

啓功見清華園三字後,為何長嘆清王朝怎能不完吶!
那桐題字“清華園”的牌樓在特殊時期被推倒並砸毀,但在清華校友的強烈要求下,“清華園”的牌樓在原址上被複原,那桐的字也是按照原有的照片一比一複製出來的,此舉引來了社會諸多的質疑聲。
有人説那桐的題字既然已在歷史進程中被摧毀,中國的書法大家云云,那就應該藉此機會重新請人題字,而不是依舊複製原來的牌樓,如此既沒有了歷史價值,為何還要複製呢?
可是以史為鑑,我們才不會忘記歷史,清華大學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而以那桐的品行題字的“清華園”卻與此校訓恰恰相反,所以當我們抬起頭來,看到牌樓上落款的名字,才會受到歷史的警示與告誡,才會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奮鬥不止,做得到“君子以厚德載物”。

啓功見清華園三字後,為何長嘆清王朝怎能不完吶!
蘇軾曾言:“古之論書者,兼論其平生,苟非其人,雖工不貴也。”啓功先生見“清華園”三字後長嘆“清王朝怎能不完吶”,也是因為那桐的人品與書品相差甚遠。
能夠真正流芳千古的是書寫者的人品的端正與品藻的忠實,而書法講究的也是一個人品行的表現,而不是那幾個冷冰冰的白紙黑字,字照人心,字如其人,字與人的品行是相連接的,字能夠體現一個人的品格,同時一個人的品格好壞也能在字裏行間顯現出來。
那桐不管是從其書法專業度上 ,還是從他的題字神韻上來説,他的人品與書法永遠都是相悖的存在,書法作為華夏文明裏流傳至今的瑰寶藝術,因此我們大力提倡的品行一致的書法,只有這樣的書法家和其作品才會是能夠得到世人的尊重的藝術。

啓功見清華園三字後,為何長嘆清王朝怎能不完吶!
歐陽修説,“愛其書者兼取其為人。”那桐的書法,造詣頗深,當我們乍見其字之時,確實能夠給予他的作品諸多的讚譽之詞,可是那桐本身的品行與在歷史上的所作所為,卻為世人所不恥。
正如啓功先生所言,有此那桐的貪官所為,清王朝怎能不完,如此種種,“薄其人,遂惡其書”,所以後世才會視那桐題字“清華園”為歷史的污點。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59 字。

轉載請註明: 啓功見清華園三字後,為何長嘆清王朝怎能不完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