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字字蕭散鐵骨,尚法大唐的引路人

唐代書法家顏真卿、薛稷等都曾師從褚遂良,宋代的黃庭堅、米芾、趙佶等,也從他的書法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清人劉熙載在《書概》中説:“褚河南書為唐之廣大教化主,顏平原得其筋,徐季海之流得其肉。”“廣大教化主”五字,足以形容褚遂良在唐代書法上的獨特地位。

褚遂良:字字蕭散鐵骨,尚法大唐的引路人

褚遂良《大唐皇帝述三藏聖教記》褚遂良是唐代書法大家,字登善,河南禹州人。他出身於名門望族。父親褚亮被唐太宗李世民選入文學館,充當國事顧問,為著名的十八學士之一。褚遂良去世百餘年後,唐德宗下詔,將他的畫像繪於凌煙閣上,讓他享有與唐初的開國功臣們同樣的榮耀。如此偉大的人物,卻在絕望中走完了一生……

褚遂良:字字蕭散鐵骨,尚法大唐的引路人

褚遂良《大唐三藏聖教序》拒絕李世民看起居注魏晉以來,形成了“學在家族”的傳統,褚遂良出身官宦之家,從小“博涉文史”,擅長書法,“工隸楷”。誰也沒料到,正是憑藉功力深厚的書法,讓他成為朝廷重臣。

褚遂良:字字蕭散鐵骨,尚法大唐的引路人

唐禇遂良寫大字陰符經有一天,唐太宗問他:“你記的那些東西,我能看看嗎?”他回答説:“今天之所以設立我來記錄這些,就是充當古時左右史官的作用,善惡必記,以使皇帝不犯過錯。我還沒聽説過做皇帝的自己要看這些東西呢。”唐太宗又問:“我如果有不好的地方,你一定要記下來嗎?”他回答得十分乾脆:“臣的職責承載在筆上,皇上您的言行我是一定會記錄的。”貞觀十八年(644年),唐太宗想親征高麗,平定遼東,褚遂良鑑於隋亡的歷史教訓,舉諫説,不可遠征,以防不測。唐太宗不聽,褚遂良就再次上疏,認為皇帝親征不合情理:“臣把史籍都翻了一遍,從古至今,當皇帝的還沒有親自去打遼東的,派大臣去打,倒是有此先例”,所以“派兩名勇將,發兵四五萬”就可以了。然而,唐太宗一意孤行,結果損失慘重,以失敗告終。在回師途中,唐太宗對勞師遠征深表後悔,回來後提拔褚遂良為黃門侍郎,參與朝政。後來,又任命他為中書令,褚遂良成了唐代政壇上的重臣。

褚遂良:字字蕭散鐵骨,尚法大唐的引路人

褚遂良草書臨摹王羲之《長風帖》武則天留下遺詔為他平反貞觀二十三年(649年),病重的唐太宗把長孫無忌與褚遂良召入卧室,對他們説:“當年漢武帝託孤於霍光,劉備託孤於諸葛亮,我以後的事,都託付給你們了。”又轉頭對太子李治説:“有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在,國家之事,我就放心了。”

褚遂良:字字蕭散鐵骨,尚法大唐的引路人

褚遂良行書作品欣賞《潭府帖》李治即位後,對褚遂良非常感激,封其為河南縣公,第二年又升為河南郡公。永徽四年(653年),褚遂良被拜為尚書右僕射(相當於宰相),執掌朝政大權。然而李治做夢也想不到,因為立皇后的問題,褚遂良成了他最大的絆腳石。永徽六年(655年),李治想要廢黜王皇后,冊立武則天為皇后。有一天,他傳召長孫無忌、褚遂良、李勣和于志寧四位重臣入內殿開御前會議。這些人事前得到消息,商議如何勸諫,但誰也不想放這頭一炮,褚遂良主動請纓説:“我來吧。我奉先帝遺詔輔佐陛下,如果不盡愚忠,無臉去見先帝。”李治一開口,就把廢后的理由提得很充分:“罪莫大於絕嗣,皇后久未生育,而武昭儀生有皇子,眾位卿家意下如何?”沒等別人開口,褚遂良第一個站出來説:“皇后系出名門,也是先帝為陛下所娶。先帝去世之際,曾拉着微臣的手説:朕現在將佳兒和佳婦託付給卿。當時陛下也在場,想必聽得很清楚。臣沒聽説皇后犯了什麼過錯,豈可輕言廢立之事!臣絕不會為了曲意奉承陛下而違背先帝的遺命。”

褚遂良:字字蕭散鐵骨,尚法大唐的引路人

禇遂良楷書《司馬遷妾隨清娛墓誌》任憑李治如何解釋,褚遂良就是不同意,當天的會議不歡而散。第二天,李治再次召集開會,褚遂良直言不諱地説:“陛下一定要改立皇后也可以,但請另選他人。武昭儀曾伺奉過先帝,人人都知道,又怎麼能瞞得過呢?倘立她為皇后,天下人將會做何感想呢?”這句話説到了李治的痛處,他羞愧得沒説話。褚遂良卻越説越激動:“愚臣觸犯了聖上的尊嚴,罪該萬死,只願不辜負先帝的厚恩,哪裏還顧性命。”説完把帽子摘了下來,還把上朝時執的手板放到台階上,説:“還陛下這個手板,我要告老還鄉!”李治大怒,命令侍衞直接把他架出去。最終,李治不顧褚遂良等人的反對,冊立武則天為皇后。褚遂良因為違背聖意,被貶為潭州(今湖南長沙)都督。顯慶二年(657年),又貶到桂州(今廣西桂林)任都督。武則天還不解氣,不久又將他貶為愛州(治所在今越南清化)刺史。顯慶四年(659年),褚遂良在流放中絕望地死去。

褚遂良:字字蕭散鐵骨,尚法大唐的引路人

唐代褚遂良書法長卷《褚摹蘭亭序》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彌留之際,她下了道遺詔,裏邊有這樣一句話,特別引人注目:“其王、蕭二族及褚遂良、韓瑗等子孫親屬當時緣累者,鹹令復業。”這相當於給褚遂良等人平反。武則天當過皇帝之後,閲遍羣臣,她雖然恨褚遂良的迂腐,卻不得不佩服他的正直與忠誠。劉洎之死惹來是是非非當然,在褚遂良的政治生涯中,也多遭受非議之處,其中爭議最大的,就是劉洎(音同寄)之死。這件事,《劉洎傳》是這樣記載的:貞觀十八年(644年),唐太宗親征遼東,命太子李治監國,同時令劉洎、高士廉和馬周等重臣輔助太子。第二年,唐太宗因徵遼失敗,急火攻心,身上長了一種毒瘡,回到定州時病情一度十分嚴重,生命岌岌可危。劉洎、馬周聞訊趕來探望,出來後,褚遂良問情況如何,劉洎悲傷地流下了眼淚,説:“聖體患癰,極可憂懼。”然而褚遂良後來卻跟唐太宗説:“洎雲國家之事不足慮。”意思是説,劉大人覺得現在國家之事不用憂慮。病中的唐太宗聽到這樣的話,心情可想而知。

褚遂良:字字蕭散鐵骨,尚法大唐的引路人

褚遂良行書《家侄帖》病癒之後,唐太宗召劉洎詢問此事,劉洎據實以對,並説馬周也在場,可以為自己作證。太宗問馬周,馬周與劉洎説的一樣。然而褚遂良堅持説自己聽到的才是真的,唐太宗最後決定相信他,賜劉洎自盡。這件事最大的爭議焦點,就在於褚遂良是不是誣告、陷害劉洎,如果是,他的動機何在?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説,他不相信褚遂良會陷害劉洎,理由有三:第一:褚遂良是忠直之臣,不會幹出如此下作之事;第二:褚遂良與劉洎素無怨仇,沒有幹這種事的動機;第三:記錄這段史實的《實錄》是許敬宗所修,而許敬宗與褚遂良關係不睦,很可能是他將劉洎之死歸咎於褚遂良。北宋學者孫甫、大文豪蘇軾等基本也持同樣看法。

褚遂良:字字蕭散鐵骨,尚法大唐的引路人

褚遂良書法《司馬遷妾隨清娛墓誌》(傳)然而司馬光以人品立論,斷然否認褚遂良有誣告之嫌,似乎並不太令人信服。褚遂良與劉洎雖然沒有個人恩怨,但在政治見解上並不一致。前太子李承乾死後,唐太宗在立儲的問題上猶豫不決,因此形成了支持魏王李泰與支持晉王李治的兩大政治勢力。褚遂良是李治的支持者,而劉洎則屬於李泰一派,因此不能排除褚遂良除掉政敵的動機。當然,以唐太宗的睿智,僅憑褚遂良的一句話,就殺掉劉洎這樣的重臣,也是不太可能的。在立李治為太子後,唐太宗不得不考慮李治能否駕馭劉洎的問題,殺掉劉洎或許只是為太子掃清障礙而已,所以褚遂良的話,只是唐太宗找到的一個藉口罷了。唯一能肯定的是,在這件事中,絕對沒有對個人私利的追求,否則在武則天的問題上,褚遂良如果頭腦稍微活分一點,懂一點見風使舵,也就保住了高官厚祿,不至於落得客死他鄉的結局。

褚遂良:字字蕭散鐵骨,尚法大唐的引路人

褚遂良書法作品《雁塔聖教序》唐代書法的“廣大教化主”褚遂良高超的書法水平,一方面在於個人的天賦,另一方面則得益於史陵、歐陽詢、虞世南等書法大家的指導。再有,唐太宗對王羲之書法的狂熱愛好,也讓他受益匪淺。唐太宗是王氏書法的鐵桿“粉絲”,曾懸賞重金收購王羲之的書帖,人們爭先獻上,以至良莠莫辨,真假難分。幸虧褚遂良對王羲之書法相當有研究,隨口就能説出書帖的淵源、出處,論據充分,鑑別書法的真偽絲毫不含糊,結果再沒有人敢將贗品送來邀功。

褚遂良:字字蕭散鐵骨,尚法大唐的引路人

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小楷千字文貞觀六年(632年)正月,太宗下令整理內府所藏的鐘繇、王羲之等人的真跡,計1510卷,褚遂良自然是這次整理活動的主要參與者,為此他還編寫了《右軍書目》,藏於內府。能夠見識到如此之多的王羲之真跡,讓褚遂良大開眼界,對他書風的形成帶來了重大影響。

褚遂良:字字蕭散鐵骨,尚法大唐的引路人

褚遂良正書摹王羲之小楷樂毅論有趣的是,這種唯美主義傾向,已經影響到褚遂良對紙墨的選擇。書法家講究紙筆用墨並不奇怪,然而縱觀古今書家,褚遂良對紙墨之追求,卻是非常苛刻的。唐代人裴行儉曾説:“褚遂良非精筆佳墨,未嘗輒書。”沒有好筆好紙,他寧可不寫。褚遂良對自己的書法要求很高。他和虞世南曾有一段對話,他問道:“我的書法比得上智永禪師嗎?”虞世南説:“我聽説他一個字值5萬兩黃金,你做得到嗎?”褚遂良又問:“那和歐陽詢相比如何?”虞世南説:“歐陽詢寫字不擇紙筆,什麼樣的紙筆都能寫得好,你難道能這樣?”褚遂良有些氣餒,説:“那我的書法究竟怎樣呢?”虞世南説:“如果手順而筆墨調暢,也能寫得很精彩。”褚遂良這才高興地走了。

褚遂良:字字蕭散鐵骨,尚法大唐的引路人

褚遂良楷書法帖《倪寬贊》長卷貞元五年(789年),在褚遂良去世百餘年後,唐德宗下詔,將他的畫像繪於凌煙閣上,讓他享有與唐初的開國功臣們同樣的榮耀。【終】書法字帖·書法字典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10 字。

轉載請註明: 褚遂良:字字蕭散鐵骨,尚法大唐的引路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