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光明日報:推動研究生教育與社會系統更好融合

由 睢風娥 發佈於 經典

又到了考研季。

2023年度研究生考試報名正在火熱進行中,考研的相關話題也在持續升温。報名人數會不會持續走高?招生人數會有哪些變化?專業課會有怎樣的調整?網絡熱議的“逆向考研”現象該如何看待?近日,這些問題總是登上社交媒體的熱搜位置,牽動着考生的心。如何看待2023年研考新趨向?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新華社資料圖

2023年研招計劃尚未出爐,“縮招”可能性不大

“目前西安工業大學研究生招生計劃還未下達,但根據近三年情況來看,研究生招生呈穩中有升趨勢,平均增長幅度為10%左右。2023年西安工業大學研究生招生人數預計會繼續增加。”西安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趙祥模説。

2023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計劃尚未公佈,但是一些社交媒體平台上,所謂“知情人士”已經在猜測“考研縮招”,甚至分析,“推免生”名額增加,導致統考生名額減少,那麼,真實情況是怎樣的呢?

清華大學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導師王傳毅説:“‘推免生’的名額,國家規定一般控制在當年學校全日制招生總計劃的50%。具體到每個學科專業,學校可以根據學科特點及院校發展規劃自主決定。”

事實上,根據每年統考報名人數和招生人數來看,許多學校和專業“推免生”名額遠低於50%。比如西安工業大學,只有10%。

趙祥模介紹:“學校2023年‘推免生’計劃較2022年有所增加,但由於招生計劃同步增加,所以目前生源主要來自參加統考的應、往屆考生。”

記者瞭解到,根據教育部要求,有的學校2023年研究生擬招生計劃按照去年實際招生人數的95%規劃,實際招生人數最後按照教育部招生計劃確定。這是不是所謂“縮招”的一個動向呢?

“據我瞭解,在教育主管部門沒有正式下達招生計劃前,所有高校2023年擬招生計劃都是按照這個要求來執行,並且近幾年基本都是這樣執行的。我認為,這是統籌考慮全國研究生規模穩步增長的結果,根據往年的情況,正式下達招生計劃時,一般招生數量都會高於此前的擬招生計劃。”趙祥模説,“每年研究生招生名額計劃都是由上級教育部門下達到學校,學校綜合考慮未來發展與學科佈局,向以國家重大戰略、基礎學科、關鍵領域和社會重大需求為重點的學科(領域)傾斜。”

近年來研究生招生一直呈現擴張態勢,報考人數亦然。數據顯示,2023年報考人數仍會增加。總體來看,可能會縮招嗎?

“從目前總的情況來看,我個人認為2023年研究生縮招的可能性不大。”趙祥模説,“據教育部公開數據,2016年以來,我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考人數呈不斷上升趨勢,其中2022年全國報考人數為457萬,較2021年增加21%。考研人數持續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高校本科畢業生逐年增加,再加上兩年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就業壓力增加、出國留學風險加大,為追求更高層次的知識水平,提升自身素質和能力,增強就業優勢,更多本科畢業生加入了考研的隊伍。”

趙祥模説:“國家制定研究生招生計劃時,並不是盲目地、普遍地擴大規模,而是根據需要,有針對性地、差別化地擴大招生規模。過去幾年,研究生招生名額重點向中西部地區高校進行了傾斜。”

王傳毅同樣認為:“研究生招生名額計劃主要是依據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社會的受教育需求等多個方面統籌確定。依據《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年度報告2020》的相關統計,25~64歲人口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人數佔比,美國為14.26%,英國為14.64%,韓國為4.45%,中國僅有1%左右。因此,招生規模可能還會擴大,但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增幅不同。”

考試內容及參考書目更換是正常現象,與“難度”無關

許多學校的2023年研究生招生簡章已經公佈,一些專業課考試內容有了變化,比如參考書有更改等。這也引發高度關注,是不是意味着考試將更“難”?在報考人數極可能增加的前提下,會不會“難上加難”?

王傳毅説:“專業課考試內容的變化屬於學校依據人才選拔要求以及學科理論知識發展變化進行的自主調整。隨着知識的更新、人才選拔要求的變化,考試內容以及參考書目的更換是正常現象。”

近年來,教育部要求推進按一級學科命題。以西安工業大學為例,根據這一要求,將自命題科目數從54門降到33門,並及時公佈《西安工業大學2023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科目及參考書目指南》。

各學校公佈參考書目,實際上是為減輕考生複習壓力,方便廣大考生備考。

“考研人數增加不一定帶來考研難度的增加,10年前考研人數少,但招收的研究生也少;現在考研人數增加,但招收的研究生也在增加。因此,不能刻意放大絕對數量的增長來‘販賣焦慮’。”王傳毅説。

“最需要看到的是,比考研規模更重要的是考生報考的學科結構。目前考研的一個現象是,經濟管理等熱門學科競爭激烈,但涉及國家重大戰略的高精尖缺學科卻時常遇冷,冷門絕學難有傳承。如何有針對性地對考研羣體進行引導,讓更多考生將個人學業融於國家民族復興大業之中,是亟待關注的重要問題。”王傳毅説。

對於考生個體來講,能否殺出重圍並不在於報考人數和分數線,而在於自身在所報專業和學校的排名情況。

研究生分數線是依據招生名額與進入面試名額的比例劃定的。例如,一所院校招收100個人,如果招生錄取人數和參加面試的人數比例是1∶1.2,則會有120人進入面試,分數線則由高到低降序排列。具體進入面試的差額比例,國家指導性建議為一般不低於120%,具體由各學校自定。

趙祥模説:“分數線劃定原則是,首先考生分數要達到所在學科(領域)當年國家分數線即國家確定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包括應試科目總分要求和單科分數要求,也就是我們所説的‘雙過線’。考研國家線有A區、B區兩檔劃分,這兩類地區的分數線通常會相差2~10分左右。在此基礎上,學校可根據達到國家線的人數和招生計劃的匹配度進行自劃線,自劃線的分數視當年情況由學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集體研究確定。”

“逆向考研”現象,折射出專業學科特色優勢進一步提升

“逆向考研”也是近期熱點話題,即“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本科畢業生,考研目標不再侷限於“雙一流”建設高校,將普通院校也列入選擇範圍。不少人將此看作考研“形勢嚴峻”的信號。

“實際上這種情況往年一直都有,有的是由於選擇專業和導師的原因,有的是因為許多學校之間其實並沒有外界流傳的那麼大差距,而且這種差距對個體影響確實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專業和學科方面,每個學校都有自身的特色和優勢,我們應該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判斷與選擇機會,也希望考生結合自身能力和興趣去選擇合適的院校。”趙祥模説。

王傳毅認為,考研是考生基於個人意願和個人能力的綜合判斷,固然考生有“成功概率”的考量,但更重要的還是看報考學科的優勢特色水平。

“首先,國家一直鼓勵高等院校特色發展,特別是‘雙一流’建設高校要在不同領域和方向上爭創一流,因此,儘管考生在一定程度上會考慮學校整體的辦學歷史、學術聲譽,但更重要的還是會看報考學科的優勢特色水平;其次,目前出現了很多市場導向的大學排名或學科排名,其指標體系存在重大缺陷,特別是基於論文或項目之類的‘五唯’指標進行簡單化排名,不能反映高校或學科全貌,尤其不能反映人才培養特色質量及對國家、地方的支撐貢獻,因此以高校排名來對高校分層戴帽,且作為考研參考,既不符合國家精神,也缺乏科學性。”王傳毅説。

考研縮招、逆向考研、報考人數增加、參考書變更……網絡平台上伴隨着這些話題的,總有各種輔導機構、輔導材料、網紅指導專家之類的帖子,“流量”背後的利益提醒我們警惕“販賣焦慮”的情況。

“我認為,社會上一些媒體或考研機構為吸引眼球,過度放大了一些事實,也刻意隱藏了一些事實,確實存在‘販賣焦慮’的現象,應當客觀理性地去看待考研人數增加這一現象。”王傳毅説,“考研人數增加可能是受疫情影響所產生的短期波動,增加的人數一部分來源於受疫情影響未能申請或暫緩申請出國讀研的考生,另一部分來源於受疫情等因素影響未能就業、不得不考研延緩就業的考生。疫情之後,這兩部分羣體的讀研需求可能產生顯著變化。”

趙祥模説:“考研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經歷,如何正確面對緊張、焦慮也是每一位考研人的必修課。考研是一場持久戰,從複習到最後走進考場,會經歷很多困難。考研不能決定考生的一生,只是多了一種選擇,考生應放下包袱、輕裝前行,發揮出自己的水平,考出好成績。同時,考生應結合國家發展戰略和社會需求,在全面評價自身情況的基礎上,合理選擇高校及專業。同時,要根據各招生高校2023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中公佈的參考書目準備複習資料,有針對性地進行備考,還要密切關注各個院校的招生及調劑政策。”

“逆向考研”,促使教育理念和行為方式革新

(作者:樊秀娣,系同濟大學教育評估研究中心主任,同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研究員)

“逆向考研”成為今年的一個“熱詞”,值得深思。所謂“逆向考研”,是指“雙一流”高校本科畢業生報考“雙非”高校(非“一流大學”、非“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研究生,也有人把“雙非”高校更寬泛地理解為非原“985高校”、非原“211高校”。總之,“逆向考研”是指學生從較高級別高校考到較低級別高校深造學習的一種現象。

“逆向考研”之所以會引發關注,隱含了對學生“向下”考研的不理解和惋惜之意。其實,這樣的想法沒有必要,有的學生本就衝着“雙非”高校某特色專業而去。同時,“逆向考研”現象也增加了學生多樣化選擇的可能性,這種選擇並非無奈之選,在一定的條件下,它可以成為成功之選,這對於學生個體的發展和中國高等教育多樣化格局的形成均有深遠影響。

挑戰了“學生只有‘向上’考研才是正道”的教育理念

“逆向考研”説法的出現,是基於人們認為高校之間存在級別差距的認識。在世俗觀念裏,學生“向下”考研會被視為沒出息,甚至是“失敗”的行為。事實上,這種想法沒有道理。只看是否為“雙一流”建設高校而對一所高校全盤肯定或全盤否定,是不科學的,而對個體學歷身份的歧視更是一種應被滌清的陳舊觀念。客觀上,學生需要綜合考慮個人學術理想、興趣愛好、考研競爭力、學校所在地及家庭經濟條件等多種因素來選擇讀研學校及專業,對此簡單地以“向上”還是“向下”考研來做出優劣評價,頗不客觀。

同時,認為學生應該“向上”深造的觀念本就不符合個體發展規律。如果要求考入“高級別”高校的學生只能“向上”讀碩、讀博,且不説相應高校的碩、博名額容不下這麼多人,單説學生能力也可能達不到要求。個體發展不能因本科入學高校級別而被“一錘定音”,只能“向上”、不能“向下”的發展理念將導致學生的自我實現受到束縛,有人會為此背上人生“失敗”的心理包袱。

帶來了“重視學生多樣化選擇”的教育理念

“逆向考研”現象凸顯,雖然人們對此看法不一,但它已顯示了部分學生考研、讀研的多樣化選擇。這種多樣化選擇的教育格局藴含了更具開放性和包容性的先進教育理念,符合高等教育發展的內在規律。當然,想讓學生選擇到適合自己需求的考研高校及學科專業,首先需要各種不同類型的高校及學科專業辦出水平和特色。當前,國家明確要求通過高校分類評價來促進高校科學定位、提升質量,完善高等教育結構體系,引導國人接受多元人才觀,我們迫切盼望政策落地實施、收到實效。

重視多樣化選擇,還需要學生進一步喚醒主體意識,看淡學校名氣、學歷身份等外在條件,嘗試多種學習體驗。其實,現代社會發達的信息技術,已為個體學習提供了相當便捷的條件,今天的學生,能夠聽到世界各頂級大學的絕大部分專業課程。所以,學生成才與否、發展怎樣,不完全與學校教育掛鈎,這也為學生更加自主地選擇求學路徑提供了可能。良好的教育格局,會為學生提供多元、雙向的流動機會,“逆向考研”就是其中一種。

對管理部門做好引導工作提出了迫切要求

“逆向考研”現象體現了學生對未來學習深造的多樣化選擇,然而,仍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更多的是“為學歷而考研”。對此,教育管理部門一方面要加強高等教育均衡發展、保障考研公平競爭,同時,也要做好相關引導工作。

首先,要引導學生理性選擇。建議學生充分考量自己的讀研目的、專業興趣以及學習能力、意志品質等因素,並從報考學校的網站、相關同學處或者意向導師處等渠道瞭解報考學校及學科專業的具體情況、未來發展。引導學生抱着對自己負責並承擔後果的態度做出慎重決定。學生一旦明確自己想要什麼,日後便不易被外部評價所左右,學習動力及克服困難的勇氣就會更強大,最終學有所得、學有所成。

其次,要引導學校苦練內功,以優質教育吸引學生。學校的水平和特色應該由學校的老師、學生共同成就。例如,“雙非”高校有不少導師本身學養出眾,對學生指導更是用心踏實。為此,“雙非”高校應做好對此類老師的宣傳推介,老師也要主動向有報考意願的學生傳遞教育教學要求、人才培養目標、應有治學態度和教風學風情況,把真正有志於此的學生吸引進來,潛心深造,創出佳績。

最後,要引導社會公眾重視人才的實際才能,不能只看學校“標籤”和學歷身份。黨政機關、國家單位要帶頭扭轉“唯名校”“唯學歷”的用人導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為導向、以崗位需求為目標的人才選拔和使用機制。只有個體擁有公平競爭機會,能夠憑藉真才實學成為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學生選擇考研目標才會更加理性。

總之,“逆向考研”的學生,也能自信滿滿地刻苦學習,迎接未來。學生多樣化的考研選擇,反作用於高校人才培養競爭,也是提高高等學校教育質量的一大契機。

推動研究生教育與社會系統更好融合

(作者:吳小林,系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校長、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人才選拔與評價委員會主任委員)

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是國家進行研究生教育佈局和結構調整的直接體現,是教育為社會提供高層次人才供給的重要指引,是學位授予單位開展創新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學科組織建制的基本依據,在研究生教育中具有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作用。

近日國家發佈了新版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並制定了急需學科專業引導發展清單,體現了研究生教育與時俱進、適度超前的引領性地位,是研究生教育服務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服務人民羣眾多樣化教育需求的重要舉措。

新版學科專業目錄和急需學科專業引導發展清單,既反映了近年來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基本趨勢和內在規律,也體現了鮮明的發展理念和政策導向,其最鮮明的特點在於促進研究生教育與社會系統更好耦合,必將進一步規範、引導和促進研究生教育堅持“四個面向”,提升支撐和服務國家需求的能力。

優化人才培養類型結構

從1981年國家建立完善的學位制度開始,我國研究生教育長期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目標,致力於為高校和科研院所培養師資和科研隊伍。隨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高層次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研究生教育開始面向社會需求培養高層次人才。從1991年設置第一個專業學位——工商管理碩士開始,中國特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體系逐漸形成並不斷完善,有力地回應了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的需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研究生教育快速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各行各業對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新版目錄將專業學位與學術學位統一設置在學科門類下,設置了博士專業學位類別36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31個,不僅豐富了專業學位類別,同時將一批專業學位提升到博士層次,彰顯了專業學位與學術學位同等重要的地位,凸顯了國家對人才類型結構的調控,突出了高度重視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培養的鮮明導向。

到2025年,全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將擴大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數量也將大幅增加,部分高校已減少應用類學科學術碩士的招生,加大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比例。學科專業目錄的調整和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的變化,客觀上有利於提升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認可度,各培養單位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自身辦學定位,切實優化人才培養類型結構,加快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深化產教融合、校企聯合協同培養機制,不斷創新培養模式,在招生、課程、師資、評價等方面加強改革,營造良好的培養環境,推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職業資格體系有效鏈接,強化創新實踐能力培養,促進高層次人才培養與行業、產業、企業、社會緊密結合,滿足人民羣眾接受多元化優質教育的需求,滿足社會多樣化需求,支撐行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隨着專業學位類別增多,招收規模擴大,考慮到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攻讀方式的不同,必須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考核選拔方式改革。一是招生範圍進一步擴大,對於應屆本科生和企業一線優秀在職骨幹,選拔時應當有所側重;二是招生主體可將行業企業專家納入面試考核組,體現企業和社會需求;三是評價內容方面,將專業實踐能力、創新潛質、長期從事相關專業領域科學研究和工作的興趣意願等納入考察範圍;四是探索本碩博貫通式培養、校企聯合工學交替培養等多種招生培養方式。

促進交叉學科融合發展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國際科技競爭日益激烈,“卡脖子”關鍵技術領域瓶頸突出,對我國科技創新造成嚴峻考驗。重大原創性、引領性成果往往產生於學科交叉領域,推動交叉學科高質量發展,是促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有效路徑。

新版學科專業目錄在新興交叉學科發展方面做了較大創新,一是設立新興交叉學科門類,支持戰略性新興學科發展,加強對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的學科支撐;二是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制定急需學科專業引導發展清單,以問題導向型的目錄外學科專業為主,每年動態調整,快速響應國家和社會需求;三是進一步放權學位授予單位根據實際自主設置學科專業。學科專業目錄動態調整、自主調整機制的建立,將引導高校突出自身特色和優勢,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及時調整和優化學科專業設置,培養國家急需人才。

高校要結合自身學科基礎和發展定位,為學科交叉融合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一方面,用新理念、新理論、新技術積極改造傳統學科,更新學科專業課程設置,將最新科研成果轉化為人才培養優勢資源,促進傳統學科不斷更新,適應行業產業升級改造需求;另一方面,要面向國家急需乃至小眾、冷門的專業領域,行業產業發展的前瞻需求,提前佈局新興交叉學科,培養行業產業儲備人才。

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要深入對接國家戰略目標和戰略任務,聚焦國際科技競爭的“卡脖子”關鍵領域,發揮人才集聚、學科多元、科研實力雄厚的優勢,與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緊密銜接,以需求導向推動交叉學科發展,優化調整或設置一批學科專業,以治理能力提升促進學科交叉融合發展,創新學科組織設計和人才培養模式,包括實施跨學院、跨學科人員互聘,組建科教融合的交叉學科團隊,在研究生培養方面實施雙導師制、導師組制等,培養交叉學科領域複合型人才。

當前,在“雙碳”戰略目標指引下,國家能源結構面臨深刻調整,能源向清潔化、低碳化、智能化、電氣化方向發展,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發揮能源學科綜合優勢,以服務國家能源重大需求為己任,堅持服務能源安全保障和轉型升級,大力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和創新發展。一方面,聚焦石油天然氣關鍵核心“卡脖子”問題和深海深地非常規等學科前沿,聚焦油氣領域顛覆性技術攻關,加快建設智慧油氣田、智慧管網等交叉學科領域;另一方面,圍繞“雙碳”目標和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升級,成立了人工智能學院、碳中和示範性能源學院、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和數智油氣現代產業學院等四大學院,設置了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儲能科學與工程等交叉學科專業,入選儲能技術國家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着力培養國家急需的能源領域創新領軍人才。

研究生教育是國家高層次人才培養的主力軍,要以學科專業目錄調整為契機,堅持“立德樹人、服務需求、提高質量、追求卓越”的工作主線,不斷提高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精準度,持續優化學科結構與佈局,大力促進科教融合、產教融合和學科交叉融合,加快構建高質量研究生教育體系。

來源:光明日報

流程編輯:TF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