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革命傳統教育特色學校

打造革命傳統教育特色學校

竹林學校師生參觀竹林革命教育基地,體悟革命精神,汲取革命力量。林潔松 攝

榕城區梅雲街道竹林村建於明朝嘉靖年間(約公元1552年),是第三批“廣東省古村落”,也是革命老區村。1957年,竹林村被省人民政府列為“紅色革命根據地”。作為村裏唯一一所小學,竹林學校肩負着光榮而又神聖的使命——充分利用好當地紅色資源,培育學生愛國主義情懷,讓他們努力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近年來,竹林學校不負所望。該校立足紅色基因的傳承,將家鄉紅色資源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特色內容,大力建設和宣傳紅色文化,培育學生紅色基因,讓校園的一草一木都閃爍紅色光影,讓師生的一言一行都折射紅色之魂,讓校園時時處處都閃爍紅色精神。

□記者 徐劍萍

依託紅色資源,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漫步在竹林村,發現這個村子明清古建築遺存較多,革命遺址也多。據竹林學校校長陳童輝介紹,竹林村有着一段光榮、壯烈的革命歷史。1925年,盧篤茂、楊日耀等到竹林村發展地下黨組織,由於革命形勢的需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蘇維埃政權竹林農會、竹林村自衞隊相繼成立和組建。村中古水棉樹高插農會會旗,古樟樹旁赤衞隊隊員站崗、放哨。自衞隊成立之後,備受地方豪紳官僚壓迫的村民紛紛報名參加,並自制武器武裝隊伍,打擊土豪劣紳。農會和赤衞隊的發展壯大讓官僚、地主感到恐慌,1928年至1933年,竹林村革命組織受到反動武裝圍剿和叛徒的出賣,竹林村楊日耀、洪圓鷺、楊張和、楊秋葉、楊老撞先後英勇犧牲,其中年僅16歲的洪圓鷺被捕後受到嚴刑拷打仍堅貞不屈,最後慘遭殺害。在1928年2月12日的潮普揭反動武裝圍剿中,敵軍在村裏燒燬民房,被燒房屋288間,祠堂2座,82%的人被迫逃離,全村幾成廢墟,至1929年村民才逐漸歸鄉。由於在大革命時期和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竹林村人民作出了很大貢獻,1957年經省政府批准,竹林村被列為“紅色根據地”,追認楊日耀、洪圓鷺、楊張和、楊秋葉、楊老撞等5人為烈士。

現在竹林村後紫峯山上建有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在大革命時期犧牲的志士,並被定為“揭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先烈豪壯志,後昆受啓迪。每年清明節和國家公祭日等重要節點,竹林學校組織該校師生到紀念碑敬獻花圈,祭拜先烈,緬懷他們的豐功偉績,讓學生在祭奠活動中接受愛國主義思想的薰陶。

打造文化陣地,讓紅色教育紮根校園

校園文化陣地建設對校園文化形成有着巨大的渲染和促進作用。竹林學校採用整體規劃、逐步完善的方法,推進紅色教育文化陣地建設。同時,開展一系列紅色教育活動,使紅色教育的氛圍遍佈校園。

記者瞭解到,梅雲街道辦事處竹林革命教育基地就設在竹林學校校園裏。據介紹,學校依託革命烈士紀念碑、竹林革命教育基地這兩處得天獨厚的紅色資源,以“繼承紅色革命傳統、弘揚民族精神”為發展目標,通過校內外環境營造,為學生創設紅色實踐活動的環境和條件,讓師生徜徉於紅色傳統文化的長河,體悟紅色內涵,弘揚民族精神。同時,該校依據現有資源,對紅色資源進行梳理與研究,把《揭陽竹林羣光英烈傳》作為校本教材。學校依託教材,不定期開展紅色專題認知教育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中追念紅色記憶、認知紅色內涵,瞭解革命先輩樂觀向上、努力奮進等紅色精神,明白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為讓學生對紅色教育有深入的體悟,竹林學校開展了一系列豐富活動,讓學生體悟並繼承革命先輩的紅色精神內涵。“開學第一課、新學期國旗下講話,我們以竹林革命史為內容,對學生們進行紅色教育。”説起學校開展的各類紅色教育活動,陳童輝如數家珍。該校還通過開展革命主題教育班會、“我與洪圓鷺比童年”主題徵文比賽、“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新時代好少年”主題徵文比賽、組織教師參觀竹林革命教育基地、黑板報比賽等,讓師生將學習內容內化為自己的認知與行為能力,提升自我認知與品德。

“在紅色教育實踐過程中,學校師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變,教育教學質量有了明顯提升,羣眾滿意度也日益提高。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挖掘學校紅色內涵,打造革命傳統教育特色學校,推動學校全面發展。”對於未來,陳童輝滿懷信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78 字。

轉載請註明: 打造革命傳統教育特色學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