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信安王李禕:盛唐最能打的王爺!

大唐信安王李禕:盛唐最能打的王爺!

文:郁馥(讀史專欄作者)

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中,男主張小敬説起自己所佩的短刀之時,提到了一位信安王。這位信安王雖然只活在劇中人的台詞裏,但其恃才傲物,目中無人的形象還是讓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然而,歷史上真正的李禕卻並非如此。

01、高貴出身,苦難童年

李禕的曾祖父是唐太宗李世民,祖父是吳王李恪。按理説,作為大唐王朝的近支宗親,就算再不學無術,也能躺着在家數錢,然後坐等封官加爵,一生無憂無慮。

可生活有時候是不會和你好好講道理的。

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初,時任司空的吳王李恪在太尉長孫無忌的構陷之下,被唐高宗李治以“謀反罪”冤殺。李恪的四個兒子被流放至嶺南(今兩廣及海南地區)。

唐朝時期的嶺南非常荒蠻,且多瘴氣,流放至那裏的犯人存活率極低。

所幸,這四個當時都還不到七歲的孩子不僅全活了下來,而且還在嶺南娶妻生子。

因而,李禕出生的時候不僅沒有皇族親貴的光環,還帶有罪臣之後的枷鎖,生活與心理的壓力可見一斑。

儘管後來李恪被逐步平反,但朝廷仍舊沒有要召他們回京的意思。直到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武則天掌權之後,才開始慢慢起用李禕的父親及叔伯們。

那個時候的李禕還不滿二十歲。

02、忠孝友悌,謙謙君子

艱難的流放生活並未讓李禕怨天尤人,反而教會了他如何在逆境中堅守理想,不忘本心。

而在惡劣環境下成長的他也更加懂得了親情的彌足珍貴。所以這孩子從小就十分孝順父母,對弟弟們也是愛護有加。

因為父親李琨在做諸州刺史時的卓越政績,朝廷在他死後追封其為張掖王。作為張掖王的長子,李禕理應繼承爵位。而李禕卻固辭不受,堅持將繼承權讓給弟弟李祗。李祗也自然百般推辭。

兄弟倆之間的真情流露讓當時的皇帝唐中宗李顯十分感動。因而在允准李禕的請求之後,又封其為嗣江王,繼承了唐太宗之子李囂的爵位,後來又改封其為信安王。

一門兩位郡王的榮光不可避免地吸引了不少人或豔羨,或嫉妒的眼神。

好在,李禕兄弟很快就以自己的表現讓他們統統閉上了嘴巴。二人在各地任職的時候皆為官清正,恩威並施,政績斐然。

李祗後來做到了工部尚書和宗正卿等高官。在安史之亂中招兵討賊,頗有功勞,與“詩仙”李白亦交往甚密。

至於李禕,則更了不得。

大唐信安王李禕:盛唐最能打的王爺!

03、無敵勇將,一戰成名

唐朝能打仗的宗親除了在開國之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李世民兄弟,以及後來的江夏王李道宗之外,就是這位信安王李禕了。李

禕自執掌兵權之日起,就表現出了其卓爾不羣的軍事才能。

唐高宗和唐中宗時期,唐朝與西域各國,尤其是吐蕃便紛爭不斷,且唐朝並不佔十分優勢。因而自唐玄宗繼位以來,便屢次反客為主,向吐蕃用兵,雙方勢均力敵,各有勝負。

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唐玄宗命李禕為主帥再次與吐蕃作戰,目標很明確,就是奪回被其佔領經年的重鎮石堡城。(《長安十二時辰》中也提到過這一戰役)

石堡城位於今青海省湟源縣,是極其重要的戰略要地,但其易守難攻,若以大軍進攻,勝算有限。因而當時有很多將士都建議從長計議,設法誘敵出城。

可李禕是個説一不二的硬漢。只説咱們的地盤被野人佔了那麼久,若不趕緊討回,這口氣還真沒法子出。説完,他便連夜與將士們商議,大膽採用了遠距離偷襲之策,只求速戰速決。

這種孤注一擲的策略其實非常冒險。因為一旦被對方提前洞悉,加強防備,無功而返還是小事,萬一調轉頭來反攻本方大營,後果不堪設想。

這點,李禕自然明白。可明白是一回事,去不去做又是另一回事。於是,就在萬事俱備後的一個深夜,李禕親率大軍直奔石堡城而去。

天時地利人和,這一仗打得吐蕃軍節節敗退,死傷慘重。李禕率領的唐軍以少勝多,一舉奪回石堡城,拓地千餘里。

石堡城這一戰大大擊潰了吐蕃的鋭氣。吐蕃人不得不放下姿態向唐朝乞降,態度頗為恭謹,表示前有文成公主,後有金城公主下嫁,咱們好歹是一家人。一家人吵得再兇,到底也打斷骨頭連着筋不是?

唐玄宗思慮再三後,接受了這份降書,換來了兩國之間數年和平。

04、功高遭嫉,智對小人

凱旋歸來的李禕受到了唐玄宗的親自接見嘉獎,並且很快被授以兵部尚書並朔方軍節度使的顯官,繼續掌管兵權。

李禕能得此高位靠的不是祖蔭,而是實打實從腥風血雨中拼殺而出的。朝堂之上大多數人對此還是心服口服的。

可“大多數人”,終究不是“所有人”。當時的宰相宇文融剛剛上台不久,地位還不十分穩當。眼見唐玄宗對李禕這位堂兄的信賴與日俱增,心裏很是不安。

這一不安,腹內這一肚子壞水就開始不停地往外潑。於是,他暗中聯絡了幾個與他“志同道合”之人,準備一齊彈劾李禕。

李禕雖然是個武將,但心思細密,很快就洞穿了他們的陰謀。這時,擺在他面前的有兩個選擇。

第一,聽之任之,被動應對。第二,主動出擊,反客為主。

李禕選擇的當然是第二種。但他不能直接去唐玄宗面前自辯説,有人要害我,我是無辜的。這樣同樣會產生兩個問題。其一,你怎麼知道有人要害你,其二,你説自己無辜就無辜嗎?

道理,李禕都懂。所以,他找了兩個人替他去説。第一個是唐玄宗的親妹妹玉真公主,第二個是唐玄宗的心腹宦官高力士(高力士當年由李禕的大伯父李仁推舉入宮)。

這兩個人的背景太強大了。唐玄宗自然信。並且,深信不疑。

因而,在不知內情的宇文融等人上了彈劾書之後,唐玄宗立馬將他們貶官了事,對李禕的信賴一如從前。

大唐信安王李禕:盛唐最能打的王爺!

05、神兵忽至,再立大功

開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初,唐朝出兵東北,攻打當地的少數民族奚族與契丹。開始的時候,唐朝優勢明顯,敵軍望風奔逃。

大將趙含章率軍追擊,想要生擒敵首。誰料這不過是他們誘敵深入的詭計。唐軍在白山(今吉林省白山市)遭遇奚族與契丹主力部隊偷襲,雖奮力抵擋,仍舊大敗而回。一時謠言四起,軍心大亂。

正在幾方僵持不下的時候,時任河東河北道行軍總管的李禕率唐軍主力及時趕到。在穩定完軍心之後,便精準地分析了一下敵我雙方優劣之勢及接下來需要採取的戰略部署。大軍羣情激奮,秣馬厲兵,準備報仇雪恨。

在李禕的帶領下,這場復仇之仗贏得十分漂亮。契丹大將可突於率餘部四散奔逃,狼狽至極。而奚族首領李詩瑣高則要識時務得多,立馬帶着五千餘名傷兵殘將向李禕投降。

李禕大喜,當即便與李詩瑣高行了執手之禮,表示陛下定會以誠相待(唐玄宗後來果然封其為歸義王,於幽州安置)。

李禕因為這戰告捷而被封為開府儀同三司(從一品崇官)。他的幾個兒子也因此入仕。

06、壽終正寢,福廕後人

其後,李禕又數度出征,可謂戰功赫赫。但其為人過分剛直,無意間也得罪了不少人。因而他的許多戰功都被人刻意瞞報。功績與封賞很不成正比。

當時有很多人都為他憤憤不平。李禕對此倒是十分坦然。與國家利益與百姓安危相比,他的個人得失根本不值一提。

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李禕在太子少師任上退休養老。三年後,因病離世。唐玄宗頗為痛心傷懷,追封其為太尉,朝野哀嘆。

説句實話,像李禕這樣屢立奇功,深得民心的皇族宗親,能得以善終其實是非常不易的。江夏王李道宗和李禕的祖父吳王李恪當年就是死在君王的忌諱之上。

或許也因為這個,李禕對自己和孩子們的性格要求都是剛正且低調。

然而,有時候你想要低調,實力卻不允許。李禕如此,他的幾個兒子也是如此。

李禕長子李峘,次子李嶧,三子李峴都做到了顯官,被史書單獨列傳,名垂青史。李峴更是多次登臨宰相之位,知人善任,一身正氣。《舊唐書》為此盛讚:宗室賢良,枝葉茂盛。最尤者誰?峴獨守正。

當真虎父無犬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30 字。

轉載請註明: 大唐信安王李禕:盛唐最能打的王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