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北大畢業生“不講武德”,跟師範搶崗位,師範生如何自處?

最近比較流行一句話那就是“年輕人不講武德”。

清華北大畢業生“不講武德”,跟師範搶崗位,師範生如何自處?

結果今天看到了一句更搞笑的話:“清華北大學生不講武德,去跟師範生搶工作”。

看看下面這些清單吧,個人覺得有點觸目驚心。

清華北大畢業生“不講武德”,跟師範搶崗位,師範生如何自處?
清華北大畢業生“不講武德”,跟師範搶崗位,師範生如何自處?
清華北大畢業生“不講武德”,跟師範搶崗位,師範生如何自處?

作為一名學生家長,如果説孩子學校裏的老師都是清華北大畢業的高材生,我肯定是會非常的高興的。

對於“清北”的認可,在國內可以説幾乎是一種“信仰”般的存在。

清華北大畢業生“不講武德”,跟師範搶崗位,師範生如何自處?

畢竟能夠考上清北的學生,絕對可以説得上是萬里挑一的存在。

而孩子們能夠跟着這樣的老師學習,別説是學了, 光是那個文憑也足夠令孩子們羨慕、渴望的了。

從學校角度來講,師資都是名校而且是頂尖學校的高材生,無疑對其形象是一個極大的正面宣傳。關於這點,不光是學校,其實遍佈在城市裏各個角落的各種輔導班、興趣班、特長班等等也是如此。

儘管當下已經公民同招了,但是學區房的問題依舊是無數家庭所糾結的事情。

清華北大畢業生“不講武德”,跟師範搶崗位,師範生如何自處?

畢竟名校背後意味着的事情太多了……

但是如果我們站在另外一個角度,例如我們就是站在一個第三者的角度去看這個問題的時候真的好嗎?

教育本身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事業,它不僅僅只是教學生們文化知識,它不是像輔導班、興趣班一樣僅僅就某些具體的學習、技能等問題進行教育教學。

清華北大畢業生“不講武德”,跟師範搶崗位,師範生如何自處?

除了專業知識之外,它還包含了太多的教育學、心理學等諸多內容。而且還要通過一定的教育實踐工作去磨鍊、積累經驗。

但是普通專業的畢業生是沒有這方面專業教育和業務能力培養的。

我們不否認普通學校的高材生們有足夠強的學習能力,有很強的社會適應能力,甚至他們當中也一定會有人在未來的教育事業中成績斐然,比如我非常喜歡的李永樂老師。他本科就讀於北京大學,研究生就讀於清華大學,他不是師範院校畢業的,但時至今日誰敢説他不夠優秀?

清華北大畢業生“不講武德”,跟師範搶崗位,師範生如何自處?

但是當一所學校招聘的新教師,幾乎沒有一個是來自於師範院校的時候,這真的合理嗎?

如果真的合理,我們為什麼還要開設師範類的學校呢?

事實上,當我看到這些清單的時候,給我的感覺這不是學校在招聘教師,而是某家教育機構在招聘老師——因為在我看來這裏“市場”的成分太大了,反而在是在教育教學上嚴重不足。

我甚至覺得可能在這些學校的領導眼裏,教育教學不過就是上課、講題、管學生這類事情,學校有了完整的教育計劃、教育方針,所以對於教師個體來説其價值的本身已經不大了……

清華北大畢業生“不講武德”,跟師範搶崗位,師範生如何自處?

“師範”一直以來在很多人眼裏都是“三流學生”才去就讀的學校,但事實真的如此嗎?當然不是了,實際上有很多師範類的大學是非常優秀的存在,而且想要考進去絕非易事。

清華北大畢業生“不講武德”,跟師範搶崗位,師範生如何自處?

孩子的教育問題從我們個人角度去看往往更側重於的是孩子們的文化課學習成績,因為它關乎到了太多太多。但是從社會、國家、民族文化等更高的角度去看的時候,我認為我們不應該鼓勵這種非師範類的畢業生過多地進入到這個領域。不是説去剝奪個人在職業選擇上的權利,但是應該對教師這一職業應該設置一定的條件,而這個條件不僅僅只是通過一個“教師資格證考試”考試就可以達成的。

清華北大畢業生“不講武德”,跟師範搶崗位,師範生如何自處?

我個人認為這種變化的背後還是基於功利的心理和訴求,而教育事業不應該被其所左右才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57 字。

轉載請註明: 清華北大畢業生“不講武德”,跟師範搶崗位,師範生如何自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