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塞下曲·其一

朝代:唐代 ??? 作者:王昌齡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並客,皆共沙塵老。

莫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譯文及註釋】

譯文

知了在枯禿的桑林鳴叫,八月的蕭關道氣爽秋高。

出塞後再入塞氣候變冷,關內關外盡是黃黃蘆草。

自古來河北山西的豪傑,都與塵土黃沙伴隨到老。

莫學那自恃勇武遊俠兒,自鳴不凡地把駿馬誇耀。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註釋

1.空桑林:桑林因秋來落葉而變得空曠、稀疏。

2.蕭關:寧夏古關塞名。

3.入塞寒:一作復入塞。

4.幽並:幽州和幷州,今河北、山西和陝西一部分。

5.共塵沙:一作向沙場。

6.遊俠兒:都市遊俠少年。

7.矜:自誇。紫騮:紫紅色的駿馬。

8.此首一本題作《望臨洮》。

9.飲(yìn)馬:給馬喝水。

10.平沙:廣漠的沙原。

11.黯(àn)黯:昏暗模糊的樣子。臨洮:古縣名,秦置,治所在今甘肅岷縣,以臨近洮水得名。秦築長城,西起於此,故有“昔日長城戰”之語。

12.昔:一作“當”。長:一作“龍”。

13.足:一作“漏”,一作“是”。

14.蓬蒿:蓬草蒿草之類雜草。

15.詩末全詩校:“一本無以下二首。同《塞上曲》題作三首。”

16.奉詔:敬受天子詔書。甘泉宮:明《讀史方輿紀要》引《括地誌》雲:“甘泉山有宮,秦始皇所作林光宮, 周匝十餘里。漢武帝元封二年於林光宮旁更作甘泉宮。”這裏借指唐宮。

17.總徵:普遍徵召。

18.備禮:安排好命將出徵的禮節儀式。

19.郡國:指州郡。豫:通“預”。郊迎:出城至郊外迎接,以示尊敬。

20.宮廄(jiù):宮中馬舍。這裏指專供宮中享樂用的馬匹。

21.霍將軍:即漢代名將霍去病。這裏借指當時戰功卓著、以身殉國的將軍。

22.部曲(qū):古代軍隊編制單位。《後漢書·百官志》謂將軍領軍皆有部曲,大將軍營五部,部下有曲。此指“部下”。

23.燕南代北:泛指當時的北部邊塞。

24.黜(chù):貶斥,廢免。

25.尋:不久。

26.黃龍:古城名,即龍城。故址在今遼寧朝陽。

【作品鑑賞】

《塞下曲·其一》幽州和幷州是許多讀書人的追逐名利的地方,然而,詩人從年輕人身上看到的卻是無奈的結局

唐代邊事頻仍,其中有抵禦外族入侵的戰爭,也有許多拓地開邊的非正義戰爭。這些戰事給國家造成了沉重的負擔,給人民帶來極大的痛苦。無休止的窮兵黷武。主要由於統治者的好大喜功。同時也有統治者煽動起來的某些人的戰爭狂熱作祟。這首小詩,顯然是對後者的功誡。

這首詩可分前後兩層意思。前四句為第一層,描繪邊塞的秋景。作品所寫是“八月蕭關道”的景象,但詩人首先描繪的則是一幅內地的秋色圖:“蟬鳴空桑林”,綠色的桑林葉落杈疏,顯得冷落而蕭條,又加之寒蟬的鳴叫,更寒意大起,詩詩中的主人公就在這樣的季節踏上奔赴蕭關的道路,走出一個關塞又進入另外一個關塞,邊塞的景色就更為淒涼不堪了:他看到的只是“處處黃蘆草”。詩人先以內地的秋景為襯墊,進而將邊塞的從景描寫得蒼涼之極,其用意在於暗示戰爭的殘酷和表達詩人對此的厭惡之情。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塞下曲·其一》王昌齡後四句對幽並客的惋惜,對戰爭的厭惡,對和平生活的嚮往

“從來幽並客,皆共沙塵老”,與王翰的“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可謂英雄所見,異曲同工,感人至深。幽州和幷州都是唐代邊塞之地,也是許多讀書人“功名只向馬上取”、“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的追逐名利的地方。然而,詩人從這些滿懷宏圖大志的年輕人身上看到的卻是“皆共沙塵老”的無奈結局。末兩句,以對比作結,通過對自恃勇武,炫耀紫騮善於馳騁,耀武揚威地遊蕩,甚至惹是生非而擾民的所謂遊俠的諷刺,深刻地表達了作者對於戰爭的厭惡,對於和平生活的嚮往。前面講的幽並客的時候,作者還沒有什麼貶意,字裏行間裏還隱約可見對於獻身沙場壯士的惋惜之情。用“遊俠兒”來形容那些只知道誇耀自己養有良馬的市井無賴,作者的反戰情緒有了更深層次的表達。

此詩寫邊塞秋景,有慷慨悲涼的建安遺韻;寫戍邊徵人,又有漢樂府直抒胸臆的哀怨之情;諷喻市井遊俠,又表現了唐代錦衣少年的浮誇風氣。

王昌齡?(698— 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説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王昌齡早年貧苦,主要依靠農耕維持生活,30歲左右進士及第。初任秘書省校書郎,而後又擔任博學宏辭、汜水尉,因事被貶嶺南。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被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有文集六卷,今編詩四卷。

代表作有《從軍行七首》《出塞》《閨怨》等。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中文名

王昌齡

別????名

王少伯、王龍標、王江寧

國????籍

中國(唐朝)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

出生日期

約武周聖曆元年(約公元698年)

逝世日期

唐肅宗至德二載丁酉(約公元757年)

職????業

詩人,政治家

代表作品

《出塞》《從軍行》《芙蓉樓送辛漸》《長信宮詞》

作品風格

語言精煉、意味渾厚

王昌齡的五言古詩特點鮮明,或清麗幽秀,或雄渾豪邁,頗有風骨

王昌齡的五古,基本上都寫得嚴正肅然,高古勁健,頗有風骨。在他有生之時,就正是以這樣的詩歌風格馳譽於盛唐詩壇。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王昌齡的五言古詩中也卻不難看出:特點鮮明、風格多樣,呈現出不同的美學風貌:

其一,勁健奔放,雄渾豪邁。

其二,清麗幽秀,超逸曠放。胡應麟《詩藪》曾將唐初至盛唐的五古發展劃分為兩大流派,即所謂“古雅之源”和“清澹之派”,並把王昌齡等歸入前者。

其三,悲愴慘惻,深沉蒼鬱。雄渾豪邁的圖景漸次而為清幽超逸以致沉鬱蒼涼的畫面所代替,這與王昌齡的人生經歷、身世遭際是密切相連的。而這深沉悲愴的風格特點也正突出體現於詩人所描寫的目睹邊幕的蒼涼、黑暗和仕途的蹭蹬、坎坷的詩歌之中。

其四,清新活潑,自然明朗。難能可貴的是,王昌齡雖所謂“謗議沸騰,兩竄遐荒”,因而抑鬱憂傷。但是,詩人也並未時時陷於痛苦,永遠沉於鬱悶,而是不時脱略事務、擺落蒼涼,從而也創作出一些頗具清新自然、活潑爽朗風格的五古詩篇。

王昌齡的七絕,或意境開闊,或精雕細琢,是位“七絕聖手”

初唐七絕僅七十七首,盛唐四百七十二首,其中王昌齡七十四首,幾乎佔了六分之一。王昌齡在盛唐詩人中年輩較長,寫作七絕時間也早,是唐朝詩人中較早大量寫作七絕並獲得優異成就的“七絕聖手”,獨以七絕成為名家。七絕因為他以及李白等人的努力,逐漸地成為唐代流行的體裁,因此在七絕方面他與李白齊名。中唐、晚唐七絕數量之多,僅僅次於五律。吳喬《圍爐詩話》卷二指出:“王昌齡七絕,如八股之王濟之也。起承轉合之法,自此而定,是為唐體,後人無不宗之。”由此可見,七絕至王昌齡而體制大定,表現手法完全成熟,給後人以很大影響。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55 字。

轉載請註明: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