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昶榮
“小學五年級的性教育課,男孩女孩應該分開講和還是合起來講?”7月25日,來自亦莊實驗小學的校醫王靜在聽完一節青少年性教育講座後,主動詢問講座的老師。負責該場講座的是首都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中國性學會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專委會主任張玫玫。從事30多年相關工作的張玫玫告訴王靜,合在一起或者分開都可以,“要看老師對課堂的掌控能力,如果不太好掌握就分開講,能掌控好就合在一起講。”
王靜表達了自己的擔憂:“主要怕小男生們在那起鬨。”張玫玫對此解釋説:“這個年齡的男孩喜歡在女孩面前調皮下,出點怪聲,以顯得自己很勇敢,他們也沒其他壞的想法,但是老師會覺得很不舒服。而且,女孩子會尷尬、害羞。”
針對這一問題,張玫玫提出解決方案:應該給性教育課做一些鋪墊,讓孩子們覺得這樣的課程像語文、數學和英語課那樣習以為常,而不是一節可以開玩笑、起鬨的課。
王靜也希望可以一起開課,因為如果男生和女生分開開課的話,就只能男生講男性的部分,女生講女性的部分,這樣他們會對對方的身體更好奇,講課的效果欠佳。王靜表示,她所在的小學正準備為學生開設性教育課程,校醫負責準備課件,然後由班主任來講。
張玫玫分析説,相對於幼兒園,小學是社會化程度比較高的階段,男女生開始分廁所,排隊、座位等也開始因為性別有所區分,“這實際上就是在強化孩子們對自己性別的認識和接納,同時也塑造自己的性別內容,因此小學應該進行性教育了。”
另一方面,從小學開始,孩子們開始進行獨立社交,需要自己學會交朋友、處理人際關係,“這其中就包括人際關係中的衝突,以及相關的安全問題,學校和家長需要告訴孩子們,同學之間不可以摸性器官,也不可以做有害性器官的遊戲,以及和學校的老師、熟悉的大人和陌生的大人該怎麼交往等知識”。
張玫玫説:“一二年級可以教一些比較淺的內容,三四年級應該加深,五六年級青春期開始,可能會有性侵的問題,包括提出性交需求,以及可能帶來的懷孕,這些內容都應該教給孩子們。學校也是一個小社會,孩子應該學會在學校裏保護好自己,他們應該知道人際交往中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應該怎麼做。”
張玫玫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初二是校園欺凌的集中高發期,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隨着青春期發育激素水平提高,情緒易產生波動,心理上希望在同齡人中是被尊重的老大,這種本能的衝動會讓他們通過暴力的方式打壓別人,進而產生校園欺凌。
張玫玫表示,學校應該把青春期發育的理論知識教給孩子們,讓他們明白為什麼會有這股衝動,以及身體發育的疼痛等不舒服都事出有因,疏解孩子們的心理壓力,然後通過一些有意義的課堂活動,為孩子創造和同齡人(包括異性)正確交流相處的方式,用正確的引導減少校園欺凌的發生。
這場性教育的講座是“救在身邊·校園守護”行動中的一個環節,該行動由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主辦,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紅十字會承辦。“救在身邊·校園守護”行動將在北京開展6期校園培訓班,並援建10所博愛校醫室,培訓班為北京市600名中小學校醫和保健老師培訓。
張玫玫在講座上説,校醫們在生理健康方面有着天然優勢,從生理發育角度對孩子們進行青春期性教育,“需要讓孩子們瞭解一下他們的變化是有生理基礎的,而生理基礎不是做一個思想工作就能做過來的”。
“校園的安全和學生的健康,是從市長到家長都始終高度關注的焦點,也是市教委和市紅十字會舉辦此次校醫培訓班的初衷。”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二級調研員宋玉珍在“救在身邊·校園守護”行動啓動時表示,“提高應急救護能力,是市政府今年的‘辦實事’重點項目,也是校醫專業素質能力提升的突破口。我們以此為抓手,直面難點、抓住痛點、剖析熱點,與各界一起努力,呵護學生健康成長,共同建設平安校園。”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