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2月6日電 題:趙小龍:鋼鐵厚板產線上的“火切王”和“最強大腦”
新華社記者胡潔菲
趙小龍使用半自動切割小車進行鋼板切割作業(1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方喆攝
從一個普通的鋼鐵切割工,到各條鋼鐵厚板產線上的“火切王”,再到解決各項技術難題、獲得“上海市勞動模範”稱號……自2008年進入中冶寶鋼協力分公司以來,趙小龍就不斷“進化”,成為鋼板生產切割這一看似簡單傳統、實則挑戰不斷的行業裏的“最強大腦”。
趙小龍手持ZGJ-200型半自動切割小車站在工位上(1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方喆攝
2020年,我國鋼材產量13.25億噸。這其中,就有趙小龍的貢獻——作為中冶寶鋼業主方的中國寶武2020年寬厚板產量約900萬噸,其中10%的份額由中冶寶鋼負責火切作業。
身高1.6米的趙小龍被譽為厚板5米產線精整區域的“火切王”,每年完成火切鋼板6500塊,總重量約4.5萬噸,連在一塊的總長度約為6萬米。他每天都要用重約30斤的火焰切割機,圍着平均長度為10米的鋼板來回“跋涉”,僅僅是測量、劃線、觀察火焰強度等,每天就需要下蹲294次,在鋼板的“方寸之間”累計徘徊20公里以上。
趙小龍使用半自動切割小車進行鋼板切割作業(1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方喆攝
在苦練技藝之外,趙小龍還當起了整個公司的“智慧大腦”。
“2015年,中冶寶鋼協力分公司接到一批特殊鋼材切割的任務,要求尺寸精度控制在10mm以內。但因為材質硬度高,切割工藝較為複雜,正常切割產生的氧化渣容易導致割嘴堵塞引發熔損缺陷。”中冶寶鋼協力分公司技術主管李衞東回憶説,當時火切生產一度陷入停擺。
這是剛經過高温切後的鋼板邊緣(1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方喆攝
關鍵時刻,趙小龍承擔起了研究工作。他在此種鋼板廢料上反覆調試,通過減少預熱氧壓力降低切割温度。最終,總結出了一套簡便易行的“聽聲辨氣”氧氣調節法。
這是趙小龍使用的ZGJ-200型半自動切割小車(1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方喆攝
“我記得當時是夏天,車間的氣温有時候能達到40攝氏度,他早上六點多一來就扎進工位研究,很讓人感動。”李衞東説,趙小龍在自己研究之餘,還手把手悉心帶教團隊,最終實現了該品種鋼的批量商業化生產。
憑藉長時間的一線工作,趙小龍積累了海量經驗,也提升了多維度思考的能力。
趙小龍使用半自動切割小車進行鋼板切割作業(1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方喆攝
2018年7月,鋼廠在使用複合軋製工藝生產特種鋼的過程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鋼板弱結合無法分離”的難題。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趙小龍在耐磨鋼廢料上設計了一種分離工具,在這個工具的作用下,技術人員可以藉助行車提升力量成功“撕開”複合板,有效提高成品率。
這是車間內趙小龍的辦公桌,劃線擺放的辦公用品一絲不苟(1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方喆攝
據悉,這一技術為公司降低生產成本300多萬元,還獲得了全國工程建設優秀質量管理小組二等獎。
“大到企業、小到個人,已經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只能代表過去,唯有不斷學習進取才能贏得未來。”長期工作在一線的趙小龍始終深信“活到老、學到老”,如今,“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已經成為他的口頭禪。
趙小龍使用半自動切割小車進行鋼板切割作業(1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方喆攝
在他的帶領下,中冶寶鋼協力分公司的火切生產能力有了長足進步,從2017年的月均5萬噸提升至如今的7.5萬噸。同期,火切鋼板脱合同率逐步下降,從0.08%下降至0.03%左右,下降幅度達62.5%。
策劃:王娜 翟子赫 王志豔
海報設計:樊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