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時間的推移,Virgil Abloh 入主 Louis Vuitton 之後帶來的首個春夏系列如今已開售一段時間,並且成為不少時尚街拍和明星上身的主角了。
圖片來源:Louis Vuitton
我們在早先就曾探討過,如何更好地與千禧一代進行溝通成為了奢侈品牌最主要的目標之一,而球鞋這一領域無疑是在整個市場競爭中最直接有力的關鍵點。
對於 Louis Vuitton 來説,招募 Virgil Abloh 入主的目的,本就是看重其在年輕消費羣體中的影響力與溝通能力,而這種顯而易見的優勢,其中一部分就直接表現在了球鞋上,畢竟在與 Nike 合作打造了 THE TEN 系列之後,他已經為自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圖片來源:Nike
所以在成為 LV 的男裝藝術總監之後,人們自然想看到他能為這個傳統時裝屋帶來怎樣的改變。這份對 LV 的期待同樣延伸到了球鞋領域上,除了一些保留奢侈品牌傳統特色的運動鞋以外…最終的結果你也看到的,一款名為 LV Trainer 的運動鞋誕生了。
高低版本的 LV Trainer
與 Nike 不同的是,Louis Vuitton 並沒有太龐大的球鞋檔案庫以及鞋型藍本以供在設計中進行選擇並加以個性化的風格來創新和改良,所以 Virgil 開始通過其他方式獲取靈感,比如回溯球鞋設計的歷史。這一次,他將靈感鎖定在了 80 至 90 年代那段時期復古籃球鞋的經典輪廓,如果你很仔細地留意上面的圖片,會發現在官方 Campaign 拍攝上的一些小心思,特意選擇了球場木地板作為場景,並從籃球員着裝風格的上腳圖入手拍攝…...
圖片來源:Twipu
不過你一定知道,這雙鞋款在發佈後出現了一個插曲,由於在配色、外形甚至是細節上都與 Air Jordan III “黑水泥” 以及 Avia 880 太過相似,Virgil 也再一次陷入了 “非原創” 的質疑當中。
Avia 880
圖片來源:Google
不過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不只有 Avia ,活躍於 90 年代的 L.A. GEAR 也曾有一款帶有 Air System 的 Court Slammer 球鞋和 LV Trainer 有不少相似的成分,如果你有興趣,也可以自行搜搜 L.A. GEAR 其他款式的長相。
迴歸話題,這種情況下,人們很容易的就會將 “3%” 的創意理論與之相對應,但實際上 LV Trainer 的設計並未是一雙 Avia 880 或者 L.A. GEAR 就能蓋棺定論的。其在設計與輪廓中所汲取的靈感,代表着一個時代的籃球鞋審美與風格,如果仔細盤算的話,這種彼此長相有點 “不約而同” 的設計,在那個時代真的多不勝數…那個時代與 LV Trainer 相似的籃球鞋,可不止 Avia 這一雙
1989 年 Foot Locker 的宣傳廣告
沒錯,如果你翻看關於 80 年代到 90 年代早期之間的籃球鞋資料,或是在 Google 上搜索圖片的話,就會發現那個時期的鞋子在設計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由於歷史因素以及技術的限制,大部分品牌推出的籃球鞋都採用 “超高鞋幫 全皮革鞋面” 的組合設定,並且具體到鞋身結構上也是大同小異的。
CONVERSE Campaign
與現在幾乎是 Nike 和 adidas 兩大品牌在市場中分庭抗禮的情況不同,80 年代由於 NBA 已經完全打開美國職業籃球的受眾市場,也成為了最熱門的運動項目,在商業層面上吸引着更多品牌陸續進入這一領域分一杯羹,幾乎你認識和不認識的各種運動鞋品牌,都擁有或者想擁有在籃球鞋領域的一席之地…
不過關於 Nike、adidas 等最為熟悉的那些品牌,相信屏幕前的你可能已經看得太多,甚至有些倒背如流了。所以今天在這裏就不再重複那些熟悉的名字了,不妨趁着機會來看看那些不為人知的品牌。畢竟在這個時期,籃球鞋這一品類已經形成了百花齊放的狀態,相互之間的競爭也變得激烈起來。
Avia
比如因 LV Trainer 而被人們提及的 Avia。品牌在 1979 年由前俄勒岡大學鐵餅投擲運動員 Jerry Stubblefield 創立,與 Nike 在同一個城市誕生。儘管歷史沒有多麼的悠久,但 Avia 出現在了適時的年代,在短短几年內,便通過籃球鞋獲得了飛快的發展,取得了市場中的成功。
Avia 830
在初期階段,Avia 第一雙得到人們關注的鞋款是 830,採用了自主開發的 Cantilever System 懸臂系統,這項科技使得籃球鞋在緩震科技上有了新的進展。有趣的是,Avia 還曾因為這一科技起訴 Nike 當時推出的籃球鞋 Air Force 180 存在着侵權行為,導致其當時生產的所有成品都被銷燬。
Avia 880
而與 LV Trainer 極其相似的型號 880,已經是品牌在 1988 年推出的款式了,包括 “滑翔機” Clyde Drexler、Robert Parish、John Stockton 以及剛出道的 Scottie Pippen 等球星都是其着用者。要知道這雙當時被認為是市場上最先進的籃球鞋售價為 89.99 美元,只比在同期推出的 Air Jordan III 便宜 10 美元,足以看出品牌的在聯盟中的影響力已經非同小可,而它的外形也完全體現了那個時期籃球鞋的風格,成為了尤為重要的代表性設計,之所以 Virgil 的設計與它如此相像,或許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PONY
另外一個在當時球場上經常出現的小眾品牌,可能對很多人都不算陌生,它就是 PONY。相比於 Avia,PONY 的誕生要更早一些(1973 年),品牌推出的第一款性能卓越的籃球鞋 Shooter 就出現在了賽場上。 Buffalo Braves 水牛城勇士隊 Bob McAdoo 正是穿着它贏得了當年的最佳新人球員,自此之後,PONY 也逐漸成為了主流的藍球鞋品牌之一。
M-100
到了 80 年代,另一些經典款式陸續推出,其中 Manhattan 與 City Wings 尤為讓人們記憶猶新,前者是當年丹佛掘金隊的指定籃球鞋,後者則是首雙以網面設計的籃球鞋,1986 年的灌籃大賽上,“小土豆” 韋伯正是腳踩這雙鞋拿下扣籃王,成就了歷史上經典的一幕。不過要説最符合 80 年代籃球鞋設計風格的,還是要提起 M-100,因為這個時期品牌的設計已經從原本簡潔的設計過渡到了更為複雜的階段,從超高的鞋幫以及厚實的鞋身輪廓來看,同樣能夠看到與 LV Trainer 相似的影子吧?
Kronos
如果你是一位資深的足球迷,那麼或許聽説過 Kronos,不過在 90 年代成為 Hristo Stoichkov 等足球運動員的比賽戰靴在綠茵場上大獲關注之前,這個來自於意大利的品牌則是率先於籃球領域展露頭腳的。
Kronos 當年的海報
相比於一眾品牌,Kronos 在市場中的名氣與影響力要弱一些,算是比較小眾的存在,不過當時品牌最出名的代言人 Drazen Petrovic,也是被人們稱為歷史上進入 NBA 的最強歐洲球員之一,在這位名人堂球員的駕馭下,腳下的那雙 Petrovic Top 也算是當時的經典作品之一。要説外觀的設計的話,也和上面那些有不少異曲同工之處吧。
Etonic
對於大部分人來説,雖然 Etonic 的名字是陌生的,但提起奧拉朱旺,身為籃球迷就再熟悉不過了。品牌歷史上最為經典的鞋款 Akeem the Dream,就是 1984 年 NBA 選秀狀元奧拉朱旺腳下的第一雙簽名球鞋。
復刻版 Akeem the Dream
不過縱然這位球星獲得了各種歷史級別的成就,但 Etonic 卻鮮有人能記住,現在來看,它的外形也算是符合當時設計趨勢的那種,充滿了年代感和復古的味道。值得一提的是,在 2014 年這雙鞋還被 Etonic 改名為 The Dream 1 並進行了一次復刻,可惜時代已經不同,並未能引起太大的關注。
others
當然,除了這些對於大部分人來説算是小眾、冷門的品牌之外,就像前面所説的,無論是 Nike、adidas 這樣的籃球鞋霸主,還是 New Balance、Reebok、PUMA、ASICS 等如今在市場中逐漸將發展重點轉向其他領域的品牌,都曾在那個時期推出過類似的設計,在此就不都一一介紹了,直接上圖欣賞一下吧:
看過之後是不是有了更直接的視覺感受了?
不難發現,它們的設計都有着在一定程度上的共同之處,究其原因,是因為在 80 年代至 90 年代中期的這段時間內,籃球鞋的設計正處於同一時代的發展階段當中,而具體來講,就要從籃球鞋最初的演變歷程説起了…
80 年代成為了籃球鞋設計的重大節點
圖片來源:Nike
如果簡單的把籃球鞋發展歷程分為不同階段的話,80 年代應該可能算得上是時代變遷的象徵,同時具有着承先啓後的意義。
因為在這之前,CONVERSE 作為籃球鞋領域的霸主,坐擁着聯盟中半數以上的明星球員,從 30 年代到 70 年代的這幾十年時間內一直都處於無法撼動的地位。至於原因?CONVERSE 應該是最早 “進場” 的品牌之一了,而起家於歐洲地區的 adidas 則更加重視足球運動,早期的時代 Nike 還沒有創立…CONVERSE 在行業內幾乎沒有幾個競爭對手,大概就是 PRO-KEDS 這一類吧。
J 博士、“魔術師” 約翰遜、“大鳥” 伯德等球星
不過在迎來 70 年代之後,情況就開始發生改變了。缺乏競爭使得 CONVERSE 在創新與研發上發展緩慢,市場中逐漸出現了更多品牌,並慢慢嘗試站穩腳步。與此同時,這也促進了籃球鞋從帆布鞋為起始的進一步演變,開始將皮革等更多材質作為球鞋的主要材料,在這一階段中,adidas、Nike、PUMA 等等奮起直追,Superstar、Blazer 以及 Clyde 等經典設計便是在那個時期各品牌為了在籃球領域獲得一席之地而誕生。
當時賈巴爾的 Abdul Jabbar
不過這個時期儘管各大品牌都開始嶄露頭角,但籃球鞋的設計仍然處於 “升級版帆布鞋” 的階段,鞋身輪廓結構大多簡潔並且沒有太多的科技含量可言,在產品的推出週期上也顯得有些冗長,與現在每年都會為簽約球星推出新的簽名鞋不同,當時的球員可能要穿着同一款球鞋征戰好幾個賽季…
PUMA Clyde sneaker
從 80 年代初期開始,各大品牌開始明顯增快了科技的研發與創新速度,大幅度縮短產品週期,逐漸形成了上面所介紹到的情況。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擁有了自己在籃球領域的一席之地,整個行業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狀態。也正是因為這種商業上的互相競爭,籃球鞋開始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階段,外形結構更出現了煥然一新的變化。正如你看到的,為了讓鞋子具有更強的保護性,球鞋設計開始以超高的鞋幫為主,鞋底變得更厚,鞋面結構也因為更多的補強和功能需求而變得複雜化起來。
科技成為了品牌營銷中的重點
更重要的一點是,以最為代表性的 Air Force 1 為首,品牌們紛紛開始將鞋底功能作為籃球鞋的主要研發目標,氣墊等緩震技術便從這個時期出現,並一直延續到了現在。而當時誕生的 Air Jordan 系列則是另一個傳奇的開始,比如 Air Jordan III 的設計在當時算是顛覆了人們對於籃球鞋外觀的傳統觀念,所以這些設計能夠在今天仍然被奉為經典,自然是有着其不可磨滅的意義。
籃球之神的影響不僅僅在於籃球本身
而在市場中的競爭變得激烈的同時,優勝劣汰的情況也順其自然的發生了。在迎來即將到來的 90 年代時,發展迅速的 Nike 顯然一路順風順水,缺乏競爭力的品牌則開始面臨危機。其中受到衝擊最大的莫過於 adidas,到了 80 年代末期,由於市場反響不佳以及各種其他因素所影響,品牌一度面臨着破產的危機,後來的事情你可能也知道了,公司重整旗鼓做出形象改變,打造了全新的 adidas 系列(即現在的 Performance 運動系列),同時經典 Logo “三道槓” 面世,憑藉着 EQT 系列以及後來面世的 “天足” 系列,adidas 才算是挽回了頹勢。
“天足” 終於改變了 adidas 的命運
而逐漸面臨壓力與危機的 CONVERSE 也終於意識到不能再繼續 “吃老本”,加快了研發的腳步,為了對抗已經逐漸如日中天的 Nike 和它的 Air 氣墊,終於在 90 年代初推出了經典科技 React,可惜儘管挽回了些許,但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品牌也難抵大勢已去,之後在 2001 年宣佈破產,再到 2003 年被 Nike 收購,從運動品牌轉型到休閒時尚發展,直到今年才終於推出了全新的 All Star Pro BB,重新回到專業籃球鞋款的領域。
All Star Pro BB
當然了,在踏入 90 年代之後,其他品牌也或多或少的發生了不同的轉折,其中 Reebok 憑藉着 Pump 充氣系統和強有力的代言人同樣獲得了不錯的進展,而 New Balance、PUMA 等品牌開始逐步轉向其他領域,至於上面提到的那些小眾品牌,則慢慢地淡出人們的視線…
Reebok Pump 科技
但儘管市場的格局發生了改變,由於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加上臨近千禧年人們在設計與審美上的變化,從 90 年代中後期開始,籃球鞋的設計又再度顯得更加劃時代了。無論在鞋面線條、輪廓結構上都不再侷限於過往,更多特別的款式出現,以及 NBA 在全球影響力的逐步提升,又再次促進了更加多元化的球鞋面世,以及球鞋文化的形成,直到今日。
之所以 80 年代的球鞋能夠成為籃球鞋歷史上最為濃重的一筆,與它所具有的意義和演變歷程都有着重要的關係,所以儘管幾十年過去了,依舊能在 21 世紀的今天被人們奉為經典。
從那個時期借鑑靈感的球鞋設計
回到最開始的話題,現在再來看 LV Trainer 的設計,你應該感受到它的設計靈感所在了,或許在 “借鑑” 之餘,可以更多的理解為 Virgil 對於那個時期籃球鞋經典設計的重塑或是致敬,只不過這種 “簡單粗暴” 的方式,或許沒法令人輕易接受罷了。
拋開這雙鞋款來説,球鞋設計本就是在回溯經典與創新改良的不斷輪迴中取得發展,這篇文章的目的也僅僅是希望通過新設計來讓更多的人能夠從不同的歸納角度來了解球鞋過去的歷史與發展進程,以至於不再簡單地關注於價格、爆款或者科技數據之類的話題罷了。好了,到這裏也差不多該結束了,由於篇幅有限也只能是簡要的梳理個大概,如果有機會,日後再詳細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