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關於諸葛亮放孟獲歇後語 諸葛亮愚忠的説法準確嗎

由 夏德才 發佈於 經典

關於諸葛亮放孟獲歇後語

諸葛亮放孟獲——欲擒故縱。

諸葛亮七擒孟獲畫像

欲擒故縱這個詞是廣為流傳的,它在漢語詞典中的意思是:故意放開他,使他放鬆戒備,充分暴露,然後再把他抓住。擒:捉;縱:放。這樣的解釋正好印證了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完美地將故事與軍事技巧融合。

那麼這個故事主要講的什麼,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首先,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發生在蜀漢建立之後,當時由於剛剛建立的蜀漢需要北伐,然而,南蠻入侵,命令孟獲前來侵犯蜀國。這時,諸葛亮作為當朝的宰相,軍師當然要出馬,為解決北伐的後顧之憂,他主動請求去收復孟獲,平定南蠻之亂。諸葛亮,作為一名出色的軍事家,他不會和孟獲硬碰硬的蠻幹,而且還是在孟獲得到民心的基礎上,所以他設法生捉孟獲,他了解孟獲,所以,這場戰役果然如此,諸葛亮活捉了孟獲。然而對於孟獲來説,他並不服勁兒,便揚言道:若放掉他,重新來戰,他肯定能成功。諸葛亮早已有對應的辦法,於是就放掉孟獲。

就這樣,孟獲被七擒七縱,最後,心服口服的歸順於諸葛亮,欲擒故縱便從此而來。從此以後,欲擒故縱便是一個用在軍事上的妙計。同時,欲擒故縱也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十六計,講究審時度勢,隨機應變。不在於攻擊,而是典型的攻心之計。

直到現在,在各個江湖中都流傳着“諸葛亮放孟獲——欲擒故縱”的傳説,因為在每個領域,都需要能夠做到審時度勢,善於攻心。比如,愛情。這是現在的男男女女們在愛情中常用的手段,用到恰當的地方,便是成功。如果掌握不好,就會得不償失

八陣圖諸葛亮的絕妙陣法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在聯合東吳打敗曹操之後,為了能夠避開東吳的追殺,因此提前就給關羽等大將安排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在江邊按照自己畫的八陣圖排兵佈陣。

諸葛亮畫像

所以在電視劇中,諸葛亮早早的逃到了江邊,東吳大軍緊隨其後,但是卻深陷江邊的石陣中不能自拔。為了挽救江東數萬將士的姓名,也為了維護孫劉聯盟表面上的團結,所以諸葛亮也安排了自己的岳父黃承彥假託常住此地的老農,將八陣圖的破解方法告訴了東吳追兵。

雖然電視劇中的情節不能完全相信,但是,在歷史上確確實實存在八陣圖。中國古代帶兵打仗,不帶要有非常的計謀以及能征慣戰的體魄,還要學習一些排兵佈陣的陣法。當時的戰場中存在大量的戰車,騎兵部隊並不多,所以通過對陣法的研究,就可以使用戰車來佈陣,讓敵人深陷戰車所佈的陣法當中不能自拔,然後少量精鋭騎兵穿插其中。戰車和騎兵組合的陣法,就像一部高效運行的絞肉機一樣,只要是絞肉機在運轉,進入陣法中的士兵們都是死亡殆盡。

八陣圖就是陣法中非常厲害的一種。因為諸葛亮在南陽讀書的時候,經常研習各種陣法,而且讓自己的書童們扮演士兵來佈陣,最後才發明了一種最新最厲害的陣法,就是八陣圖。因為八陣圖環環相扣,暗藏殺機,且書中沒有任何記載,更沒人能研究出破解之法。

諸葛亮愚忠的説法準確嗎

諸葛亮一生為了報恩、為了光復漢室大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先帝劉備去世之前,諸葛亮盡心盡力的幫助先帝,之後,即使劉後主劉禪沒有劉備那麼樣的精明,諸葛亮還是用心的幫助他,不拋棄、不放棄。有人説,諸葛亮這樣是“愚忠”,但是,這樣的諸葛亮究竟是“愚忠”?還是“忠貞”呢?

諸葛亮劇照

我們都知道,在劉備去世之後,諸葛亮並沒有想要自己當家做主,反而是盡力的輔佐劉禪繼承了皇位,劉禪在繼位後,並沒有太多的開明之處,但是諸葛亮確實兢兢業業,認認真真,不僅想着“先帝的遺德”,更想着扶助劉禪,向他進言,幫助他成長,從而一起光復漢室大業。

諸葛亮之所以這樣,更多的是因為,劉備當時三顧茅廬,真心誠意的去請諸葛亮下山,俗話説:“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諸葛亮既然選擇了劉備,便能夠一直走下去,盡心的幫助他,可見諸葛亮不僅是一位知恩善報的人,更是一位忠心耿耿的良臣,並沒有其他人説的是愚忠。

再説了,諸葛亮當時的人脈那麼的好,權利那麼的高,都可以達到權傾朝野的地步,但是始終沒有反叛,一方面是因為諸葛亮知恩善報,更重要的是,諸葛亮能看得清自己的位置,能清楚的認識自己,知道自己其實並不能很好的做好君王,所以,諸葛亮這樣並非是愚忠。


諸葛亮續命是怎麼回事

話説諸葛亮前五次兵出祁山不但沒有任何功勞,而且還損失了大量的糧草輜重。為了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統一中國,諸葛亮決定第六次出兵祁山,消滅曹魏勢力,然後揮師南下,最終統一中國。

諸葛撫琴圖

在第六次兵出祁山,進攻曹魏的時候,諸葛亮感覺自己時日不多,因此退守五丈原。為了不泄露自己重病的消息,諸葛亮安排姜維屏退了帳內眾將,並且將一切事宜交代給姜維。因為諸葛亮南陽讀書的時候跟隨水鏡先生學習過問仙求道之術,其中有續命一節,所以諸葛亮決定使用續命的法子,延續自己的生命。

閒話少敍,卻説諸葛亮屏退帳內眾將,派士兵把守大帳,不允許任何人進賬。這邊諸葛亮端坐在蒲團,雙眼緊閉,四周四十九盞明燈長明。諸葛亮説,這四十九盞明燈就代表自己的生命,能為自己續命七七四十九天。如果長燈滅絕,那自己的生命將走到盡頭。

這邊魏延因為軍情緊急,自己拿不定主意,因此想找諸葛軍師決斷。軍情緊急,事關重大,魏延一路急奔,到達諸葛亮主賬口,卻被告知不得入內。魏延脾氣火爆,強行推開眾人,小步快走進入帳內。因步伐太快,腳下生風,扇滅了諸葛亮身邊的長燈。諸葛亮覺察到有人進入,睜眼一看長燈已滅,魏延立在帳內,心內長嘆一聲。

魏延闖帳報完軍情,諸葛亮喝退魏延,急急召集眾將,安排完後世,就長眠於五丈原的軍帳之內了。

諸葛亮收二川的故事

諸葛亮有兩個極具傳奇性的壯舉。一是七擒七放——七次擒拿蠻夷孟獲又七次給放了,至此南蠻夷族首領孟獲終於心裏折服,誓死效忠蜀國永不造反;二是收復二川,指收復荊州益州,為蜀國建立打下了根基;東和東吳,和孫權結盟解除外患,謀計劉備和孫氏聯姻;北抗曹魏,數次征戰北曹。

諸葛亮畫像

東西川古代是按道路劃分,東川指荊州,西川有益州和漢中。當時的情形是荊州劉表據守,益州有劉璋管轄,漢中有張魯。劉表投靠劉表暫時在樊城據守。

建安十三年,劉表之子劉琦因被後母挑撥離間,苦無出路,便求計諸葛亮,諸葛亮暗示劉琦外出則安,劉琦於是申請外守於江夏自保。同年八月劉表病故,次子劉琮繼任。劉琮聽到曹操南下的消息,趕緊派使者去求投降,劉表等人在樊城,得知投降消息後帶着軍隊和百姓逃離,曹軍在當陽長坂大敗劉軍。劉表敗走,諸葛亮便向孫權求救,諸葛亮親自到東吳當説客,故意抬高劉備威望同時提出劉備劉琦和孫權聯合抗曹,必定能勝。孫權最終答應出軍。建安十三年十一月曹軍南下於赤壁於孫劉聯軍交戰,曹軍遭遇火攻,受到重創,引餘軍北還。接着,劉備率軍平定了荊南四郡,收復了荊州。

此時,益州牧劉璋受困於漢中張魯勢力,同時又擔心曹操進攻,難以自保。 建安十六年,劉璋派請劉備協助攻打張魯。劉備初期與劉璋關係交好。次年,劉備與劉璋決裂,開始攻打成都,隨後諸葛亮帶其它部下一起進入蜀地助攻。至建安十九年,劉軍圍住成都,劉璋受困終於投降,劉備奪取益州成功。

解讀諸葛亮最可貴的精神是什麼

“兩袖清風持羽扇,一身正氣貫青天。有功不傲平民敬,足智多謀萬古傳。”——這是後人對諸葛亮的評價。

諸葛亮圖片

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他在出山之前,能夠“躬耕於南陽”,淡泊明志,勤儉節約,出山之後,諸葛亮能夠幫助劉備和後主劉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軍事上,他能夠運籌帷幄,彷彿是神仙一樣,神機妙算、料事如神,在政治上,能夠嘔心瀝血,以柔克剛,收下很多賢士,在文學藝術上,更是能夠為後人留些許多研究——《出師表》不僅是諸葛亮向後主劉禪上表的書文,在後世看來,更是議論抒情的完美篇幅,除此之外,諸葛亮還能談得一把好琴,閒暇時候都能聽到諸葛亮的琴聲,這也是諸葛亮減壓的一種方式。

對於我們來説,諸葛亮身上需要我們學習的有很多點,最重要的就是,諸葛亮能夠知恩圖報,鞠躬盡瘁。自從劉備三顧茅廬把諸葛亮請下山之後,諸葛亮接下來的人生便圍繞着“忠心”、“責任”、“使命”來展開。諸葛亮一生不圖什麼名利,始終能夠與先帝保持忠誠。在面對劉後主劉禪這麼一位不是太精明的君主的時候,諸葛亮也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他輔佐他,這是諸葛亮身上最重要的地方,也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們面對自己的工作生活的時候,要時常保持勤勞奮鬥的狀態,做一位有責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