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二九運動簡介 一二九運動時間

由 老巧雲 發佈於 經典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一二九運動簡介

1935年12月9日,北平發生的“一·二九”運動,提出反對華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口號,要求保全中國領土的完整,就此掀起了全國抗日的高潮,一二九運動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次大規模學生愛國運動,那麼關於一二九運動簡介是什麼樣的呢?

一二九運動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了東北,緊接着又向華北地區發動了新的侵略。日本發動華北事變後,並指使漢奸殷汝耕在冀東成立傀儡政權,而且還要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

12月9日凌晨,北平愛國學生6000餘人,高呼“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口號,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抗日救國示威遊行。次日,北平各校學生宣佈罷課。在“冀察政務委員會”計劃成立的時間,北平學生和各界羣眾又舉行示威遊行,迫使冀察政務委員會延期成立。

受北平學生示威遊行的影響,杭州、廣州、武漢、南京、天津、上海等地也相繼舉行遊行示威。由此可以看出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得到了全國學生的響應和全國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的新高潮,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一二·九運動公開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和吞併華北的陰謀,不僅僅徹底打擊了國民黨政府的妥協投降政策,還大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一二·九運動從某種程度上説,是一場是抗戰動員的運動,是動員全民族的運動。

一二九運動時間

一二九運動時間是在1935年12月9日,北平各大中學校學生要求全國人民共同抗戰的示威遊行活動,因此每一年的十二月九日都成為一二九運動紀念日。

一二九運動遊行示威

為了紀念一二·九運動,聯合國在1978年召開會議,經過多方同意和認定,把12月9日定為一二九運動紀念日。

那麼一二九運動紀念日的來歷是怎麼樣的呢?這就要追溯到1935年12與9日凌晨,北平各大中學生數千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舉行了抗日救國遊行,這就是“一二九”運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和指揮之下,北平參加抗日救國請願遊行示威的愛國學生都湧上了街頭。雖然當時有警察進行阻攔,但根本就沒有什麼效果,學生一下子就衝破了崗哨。早上十點,城內的一兩千名學生衝破了軍警的阻攔,跑到新華們前,直呼“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打到帝國主義”“武裝保衞華北”等口號,只可惜當時的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的委員長避而不見,這就導致了學生的情緒更加高亢,憤懣。

於是各校代表決定再次示威遊行,並向廣大人民羣眾宣傳,一大批的警察拿大刀。木棍等武器對付手無寸鐵的學生,導致很多學生受傷。雖然遊行示威的隊伍被打散,但次日各個學校宣佈即日起舉行總罷課。

一二九運動廣泛的宣傳了中國共產黨停止內戰一直對外的抗日主張,掀起了全國抗日救國運動的高潮。

一二九運動背景

一二九運動又稱為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1935年12月9日,北平大中學生數千人舉行了抗日救國示威遊行,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次大規模學生愛國運動。那麼一二九運動背景是怎麼樣的呢?

一二九運動相關圖片

“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帝國主義進一步的侵略中國,華北事變之後,民族危機空前的嚴重,中國共產黨發出停止一切內戰,一致抗日的號召,以此推動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而當時處在最前線的北平學生深深地感觸到“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這激起了北平各階層人民的極大憤怒。於是1935年11月18日成立了北平大中學校學生聯合會,學聯便以請願的方式,發起一次抗日救國行動。

受帝國主義侵略的特殊,全民族的民族解放鬥爭的前途是曲折坎坷的,學生採取這種形式的救亡運動也是在重重壓迫和障礙之下掙扎過來的。在1935年12月6日,平津十五所大中學校聯合發出通電,反對“防共自治”,要求政府討伐漢奸殷汝耕,希望可以動員全國人民抵抗日本的侵略。但就在這一天,傳來了在日本侵略者逼迫下將於12月9日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的消息,廣大同學和各界進步人士極為震驚。

就此,廣大的愛國青年,以學生為主,在12月9日凌晨,帶着滿腔的怒火和一些大字標語走上街頭,四處向大家進行抗日宣傳。


 

一二九運動人物

一二九運動人物有哪些呢?在一場聲勢浩大的愛國運動中,總會有一些突出人物,一二九運動人物主要有這樣幾位:黃敬、郭明秋、董毓華等人。在一二九運動中,這幾位可以説是起了帶頭領導的作用,使得一二九運動可以更好的維持下去。

黃敬

黃敬,1912年出生於北京,冀魯豫邊區的主要創建者之一,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高層領導之一。1930年在上海蔘加左聯文藝團體南國社,從事進步文化活動。九一八事變之後,中國各地都掀起了反抗日本侵略以及反對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主義”政策的浪潮。這個時候,黃敬積極組織參加愛國學生運動,領導青島大學的學生一起參加罷課、前往南京國民政府請願,就此黃敬成為青島學生運動的領袖人物。

郭明秋,女,1917年出生於河北,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且擔任了北平市的共青團宣傳部、組織部長,以及學生會主席。當時十八歲的郭明秋被選為北平大中學生抗日救國聯合會的學聯主席,在她和中國共產黨其他領導人帶領下,北平的六千餘名學生舉行示威遊行,不僅如此還率領學生一起罷課,準備發動更大規模的鬥爭。

董毓華,1908年出生於湖北,1925年由董必武介紹入黨,1933年董毓華考入北平中國大學政治經濟系,稱為該校黨組織的主要領導人。1935年11月,成立了北平學生聯合會,董毓華被推選為主席,並且組織領導震驚國內外的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

一二九運動意義

一二九運動又稱為一二·九救亡運動,事情發生在1935年12月9日,北平的大中學生數千人舉行了抗日救國示威遊行,這場愛國運動徹底的掀起了全國抗日的高潮。那麼一二九運動意義是什麼呢?

一二九運動學生遊行示威

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次大規模學生愛國運動,原計劃在“在"冀察政務委員會"計劃成立的12月16日,因為北平各大中學生和各界羣眾1萬餘人舉行示威遊行,迫使冀察政務委員會延期成立。之後,深受北平學生愛國示威遊行的影響,各地相繼舉行遊行示威,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援助綏遠抗戰”等口號。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得到了全國學生的響應和全國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的新高潮,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那麼一二九運動的歷史意義究竟在哪裏呢?首先它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北平愛國學生的運動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支持,形成全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的新高潮,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其次,一二九運動公開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吞併華北的陰謀,同時打擊了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極大地促進了廣大中國人民的覺醒。

在某種程度上它配合了紅軍北上抗日,促進了國內和平和對日抗戰。它標誌着中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新高潮的到來。

正如毛澤東所説,一二·九運動“是抗戰動員的運動,是準備思想和幹部的運動,是動員全民族的運動,有着重大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