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宋江的形象有何隱喻?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什麼情況?
導語:《水滸傳》中宋江的形象有何隱喻?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什麼情況?
在某種意義上,《水滸傳》主要寫了忠、義二字,正如楊定見所説:“《水滸》而忠義也,忠義而《水滸》也。”作者把宋江塑造成“忠義之烈”的典型,並賦予宋江或者整個梁山事業悲劇的結局,從而昇華了《水滸傳》的主題思想。忠和義中國傳統主流社會的儒家人格與傳統民間社會的綠林人格矛盾而統一地集中呈現在宋江形象上,從而造成了宋江形象的複雜性。在《水滸傳》中,通過一系列故事情節呈現出來的宋江形象,充滿矛盾性,一點,從歷代人們對宋江形象幾乎截然相反的解讀也可以得到證明。
對《水滸傳》中宋江形象的截然不同的解讀,以明末思想家李費和清初著名説批評家金聖嘆的看法最有代表性。李贅與金聖嘆先後對《水滸傳》做了評點,概而言之,《水滸傳》中宋江形象人格的矛盾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宋江高舉義的大旗,但卻每每為了一己私利而損害義或行不義之事。梁山好漢中,有的是被官府“逼上梁山”的,如林沖和宋江,但卻有相當一部分,則是被宋江算計、“賺上梁山”的。宋江為了壯大自己的聲勢,拉攏人才,聚集財富,宋江可謂不遺餘力。
秦明本來是青州兵馬都統制,被宋江俘虜後,拒絕歸順,立場堅定“秦明生是大宋人,死為大宋鬼”,宋江為了留住他,不惜讓一隊人馬扮作秦明所部,半夜在城中燒殺搶掠,把秦明逼得走投無路,只好入夥。而且,這些損人利己的行為還往往冠以“義”的大名。盧俊義本是大名府有名的富户,武藝高強,生活過得富足安樂,可是宋江卻看中了他的武力和家產,讓吳用假扮道士,勾得盧俊義上了梁山,其間又挑撥離間,讓管家李固接管了盧家,故而盧俊義剛一回家,變成了階下之囚,而後,宋江等人,又以救盧俊義的江湖大義為名,順理成章地拉盧入夥,佔有盧家的錢財。
柴進貴為前朝皇室的嫡系子孫,廣有土地和錢糧,宋江借維持梁山內部和睦之名,讓李選留在柴進莊上數月不歸,李速此人性格魯莽,恐怕宋江之意就是要給柴進惹事,果然,柴進戴着李逢去叔叔家時,李速打死了高球之堂兄高廉的女婿,讓柴進身陷圖圈。此時宋江再次出手,救了奄奄一息的柴進,“先把兩家老小並奪轉許多家財,共有二十餘輛車子”,怎奈柴進的萬貫家財,此時都化為烏有。第二,宋江一方面知法、守法,另一方面卻又不斷犯法。宋江在《水滸傳》第十八回首次亮相,當時的身份是鄭城縣押司,職位雖然卑下,卻有較強的功名思想。
第三,宋江一方面自己遲疑不決,另一方面卻不時慫恿、勸説他人上梁山。宋江對朝廷始終抱有幻想,也一直不想與朝廷真正決裂,時時把“功名”掛在嘴邊的宋江,寧願浪跡江湖,吃盡流浪之苦,也不願意上梁山聚義。第四,宋江一方面大談對朝廷盡“忠”,一方面卻時常行不忠之事。宋江從小接受傳統儒家文化薰陶和教育,“忠君”思想是十分濃厚的,他的人生理想就是為國家出力,通過自己的奮鬥,“一刀一槍,博個封妻廕子”。綜上所述,《水滸傳》中的宋江形象,表現出的人格特徵的確多有矛盾之處,從不同角度分析,自然會有不同的認識,這也就是人們對宋江做出不同評價的根本原因。
那麼,宋江形象為什麼會存在如此多的矛盾?本文認為,一方面,應該與作者塑造宋江形象的目的和動機有關,另一方面,也跟宋江形象產生的文化背景相關。從本質上説,所有的梁山英雄,都是不願走向反抗主流社會的道路的,他們乎都是被“逼上梁山”的。然後,走上反抗道路之後呢?又該何去何從?這是梁山英雄聚義後,需要面對的緊迫而現實的出路問題、歸宿問題,也是傳統中國社會中,所有與梁山英雄一樣,走上反抗主流社會道路的英雄們,所面臨的共同問題。
對此,《水滸傳》作者有着深刻的思考,作者的思考,並通過宋江形象體現出來,那就是重新迴歸主流社會的道路選擇。《水滸傳》通過宋江形象,為反抗主流社會的梁山義軍,選擇並設定了一條通過招安重新迴歸主流社會的道路和歸宿,其實,宋江“呼保義”的正式渾號也隱喻了這條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