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能挑戰孔家的世襲家族,2000多年延續不斷,如今仍然享受供奉

國人腦中裝着的“家族觀念”,是從古傳承至今的文化心理。在古代,有血緣關係的親族是緊密相連的整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我們經常能聽到“琅琊王氏”、“陳郡謝氏”、“隴西李氏”這樣的詞。

琅琊、陳郡、隴西,就是各大姓氏的郡望。現在只要不是特別冷門、人口特別少的姓氏基本都有自己的郡望,“望”很好理解,名門望族,跟郡合一塊指某個地域範圍內某個姓氏的大族,好比提起孔家我們就想到山東曲阜、魯郡孔氏。

至聖先師孔子的家族,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特別的一個世襲家族。看《紅樓夢》就知道,在古代世襲大家族幾乎都會“盛極而衰”,就算祖宗厲害,也保不住後代的子孫個個爭氣不惹怒皇帝,不迎來抄家、人口四散的淒涼結局。

可孔家不同,孔家是皇帝欽點要世世代代傳承不斷的家族,孔子大概也想不到他生前不受諸侯待見,死後他創立的學説卻大受歡迎。哲學意識上“儒釋道”三分天下,不管你認不認同孔子,都無法否認孔子的影響力大。

眾所周知,孔子的嫡派後裔擁有“衍聖公”世襲封號。在古代,不論世道如何變遷,“衍聖公”的名頭都穩如泰山。不要説中原王朝了,就連遊牧民族建立的王朝都懂得要重視孔子家族的影響力,為此還鬧過3個衍聖公並立的事情。

孔子家族的發展壯大離不開皇家支持,漢高祖劉邦是第一個祭孔的皇帝;從隋朝開始,孔子就被尊為所有人的“先師”;唐朝規定每個縣都必須建廟祭祀孔子;1906年,清朝更規定孔廟祀典升級為“大祀”。

既然孔子的地位尊崇,那孔子的後人享受一些待遇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了。在明朝中後期和清朝,“衍聖公”是正一品銜,文臣之首,除了少數皇帝不怎麼買孔家的賬,其餘皇帝都竭盡所能給予孔子後代關照,甚至曲阜的縣令都由孔家人世襲擔任。

雖然在現代社會,孔氏家族已經不會靠着孔子一人享受世襲好處了,但在文化層面上,孔氏家族仍然代表着一種傳承。縱觀歷史,能對孔氏家族傳承之悠久發起挑戰的世襲家族接近於沒有,只有我們今天介紹的這個家族能試試。

公元34年,也就是東漢光武帝劉秀在位期間,豐邑張家有個男童呱呱墜地了。傳説這個男童出生時屋子裏的香氣瀰漫了很久都不散,屋子上方有黃色雲彩,院子裏有紫色微光,這是星宿降臨人世的表現。

當然了,這樣的説法古人相信,現代人不一定信。這個男童就是後來的張天師,天師本名張道陵。小時候的他就比鄰居孩子聰明,老子留下來的《道德經》,他7歲就能讀懂,順便還給人做出解釋。

但張道陵不願意踏入仕途,他早些年其實也是讀儒家典籍出身的,讀到了京師當太學生。但讀多了,張道陵感嘆:“這些怎麼能勘破生死之道呢?”於是他把儒家經典一扔,到洛陽北邙山隱居修道。皇帝派人來找他時,張道陵幾次三番委婉拒絕了:“我志在青山之中。”

後來,張道陵就創立了正一盟威道,簡稱正一道。關於“正一”之名,《崆峒問答》是這麼解釋的:“何謂正一?正者不邪,一者不雜。”道教五大派系,分別是全真、茅山、靈寶、淨明、正一,其他教派我們不説,張道陵的正一道有個很明顯的特點。

在正一道,天師職位跟古代名門望族走同樣模式,世襲傳承,立下了“非我宗親不能傳”的鐵板規矩。也就是説,繼承天師之位的只能是祖師張道陵的子孫,需要有嫡系血脈,還必須獲得相關的信物。

“天師”這個名號一開始只在民間流行,直到元朝才獲得官方蓋章認定;而封正一道張天師為真人的歷史則始於南宋時期,從那時候起,正一派就成為符籙派道教的統領。

幾千年的道教歷史,正一道在其中的影響可謂巨大,太上老君這個道教關鍵性人物就與正一道緊密關聯,現在四川一帶還流傳張天師用太上老君符籙破鬼兵的故事。天師道在古代的發展雖説不是一帆風順的,但直到現在,張天師的後人都世傳其職,形成了“天師世家”。

正一道祖庭在江西龍虎山,是張道陵先師結廬煉丹修道的地方。從第4代天師張盛開始,天師的歷代子孫都住在龍虎山上,民國時期天師傳位短暫出現了混亂,但現在龍虎山的祖庭又大有復興之勢。

2000年來,天師道在民間產生的影響早已算都算不清了,民間供奉張天師的做法也一直沒斷過。正一道本身吸取了不少傳統文化精髓,不能單單以一個簡單教派論斷。要論傳承不斷絕,天師家族還真能跟至聖先師孔子家族較量較量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73 字。

轉載請註明: 唯一能挑戰孔家的世襲家族,2000多年延續不斷,如今仍然享受供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