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平王東遷開創了東周,中國從此進入了春秋時代,但是在當時周王室還有另外一個王,他不但得到更多諸侯的支持,而且也是周朝復興最後的希望。
周攜王是周幽王的弟弟,在周幽王死後,虢公翰在攜,擁立餘臣為王,即攜王。其實按照周朝的宗法制度,應該是嫡長子繼位,那麼周平王才是最合法的人選,但是這裏有一個問題。
首先,周平王宜臼被廢除太子之位,這時候伯服才是最合法的繼承人,但是伯服和周幽王一起被殺。可是從這個角度,宜臼的合法性並不比周攜王餘臣高多少。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周平王宜臼是逃到申國後,被申候扶上王位的,但是周幽王的死可以説是申候一手造成,那麼諸侯對於周平王的看法就多了一層搶班奪權的意味,周平王也成了弒父殺弟之人,儘管這些行為跟年幼的平王本身關係不大,但是從禮樂角度是很致命的。
最後,周平王宜臼年紀尚小,據記載當時不滿10歲,而周攜王餘臣已經20出頭。周平王更容易被諸侯掌控和脅迫,當然這是現代人的角度了。
其實當時的諸侯也是這麼看這個問題的,在申候擁立了周平王決定東遷的時候,不只是由於犬戎的騷擾和申國的衰敗,其中也有諸侯不認同的壓力存在。而反觀周攜王在冊立前期其實受到了廣泛的支持。有史料記載周攜王在位“結好上古唐堯、虞舜遺族,南通荊楚,北結燕國,東聯齊國,西善舊晉”可以説顧及到了當時主要的大國。而在同時周平王的支持者就少的可憐,除了申國,也就只有幾個與申國同氣連枝的小國承認。
為什麼説周攜王才是周王室最後的希望?
首先是班底問題,周平王是沒有周王室的班底的,也就是説周平王手下的大臣都是申候的人,在申候的進攻下,原先的周王室封臣除了跟隨周幽王殉國的以外,其實都跑到了周攜王的手下。
再看擁立周攜王的虢公翰又是什麼人,虢國其實是西周最重要的封國之一,他的重要程度不亞於東方的齊國和魯國,在西周的中後期,周人的六軍在相當長的時間裏都是虢國公掌控的。無論周厲王還是周幽王或者其他晚期的周王都大力重用虢國公,使其征戰四方,虢國可以説是周朝的鐵桿。這個時候虢公翰站出來擁立周攜王其實就是最大的政治宣言,也體現了周攜王相當的政治合法性。
其實有了以上兩點,我們基本可以看到,周攜王才是那個繼承西周遺產的人,而他在位的目標也是重塑周王室的權威,重回天下共主的地位,雖然周攜王現在的實力不濟,但是他能作為一個周王有尊嚴的生存,而且還有着重新掌權的希望,儘管這個希望很渺茫。
反觀周平王,前期是申國的政治籌碼,申國不行了,在洛陽依然受到諸侯的監控和制約。對比下週平王的情況其實就更差了。
那麼既然周攜王成為周朝最後希望,他為什麼又失敗了呢?後來的態勢完全反過來,諸侯們都拋棄周攜王支持周平王了。諸侯們為什麼選擇背叛?周平王是怎麼做的?
這是《歷史的鏡子能照出什麼》第49篇連載文章,想看:周朝二王並立,實力更弱的周平王為什麼能成功建立東周,敬請關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