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名”的秘密:茅台因此不同
陳嘉禾
最近兩年,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似乎流年不利,不少文章都拿他糟糕的投資説事兒,比如最近在航空公司上的“高買低賣”之類。不過,巴菲特之所以成為批評對象,恰恰説明他之前的投資策略是如此成功,以至於讓老先生能夠通過投資賺到足夠的“捱罵的資本”。
在1998年10月15日,巴菲特曾經在佛羅里達大學商學院,做了一個講座。在這個講座中,巴菲特詳細闡述了他在1972年買入喜詩糖果公司(See’s Candy)的決策依據,我將其總結為“虛名”。而這個“虛名”的決策依據,可以在許多成功的企業和商業現象身上看到,也值得今天的投資者在分析企業時仔細學習。
在這次演講中描述喜詩糖果公司盈利之道時,巴菲特指出,在加利福尼亞地區,喜詩糖果是一種有豐富當地傳統的、重要的禮物。大部分人買喜詩糖果的產品,並不是為了自己吃掉,而是為了當作禮物送人,比如某人的生日,或者是某個重要的節日。那麼,當這些顧客去買糖果時,對於這麼有傳統意義的禮物,他們會選擇更便宜一些的糖果,還是他們會願意花多一點的錢,買一包喜詩糖果?沒人會選便宜的糖果。
由於喜詩糖果在當地重要的文化屬性,這些糖果給了顧客足夠的“虛名”。也就是説,儘管放在架子上的喜詩糖果,可能和邊上的一包另外品牌的糖果,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也許另外一包糖果還更好吃一點),但是顧客就是要喜詩糖果帶來的那種感覺,那種送禮時大家心領神會的“虛名”。而正是由於這種“虛名”的存在,喜詩糖果就可以賺到更高的利潤率。
“虛名”點石成金
作為商業社會中的點金之石,“虛名”這種獨特的商品屬性並不僅僅存在於喜詩糖果身上。比如説,天然鑽石就是典型的依靠“虛名”的商品。
對於購買天然鑽石的人來説,絕大多數人既無法分辨天然鑽石和人造鑽石的區別,也不知道鑽石究竟有什麼實際的用處。它的裝飾性能完全可以被人造鑽石、或者一些水晶取代,在99%的社交場合下,也沒人會盯着你的手上仔細看一塊小石頭(即使盯着看大部分也分不出來)。而且,鑽石的跌價速度無比之快,只要拿出店門,回收價格往往立即只有購買價格的一半左右。
但是,鑽石給了購買者強大的“虛名”。在上百年的宣傳作用下,現代的人們相信鑽石是世界上最好的寶石。為了表示自己在求婚中的誠意,或者是為了讓自己感受到珠光寶氣帶來的高貴與自信,鑽石成了一種表達“虛名”的最好的載體。儘管僅僅在幾百年前,中國人還使用玉石來寄託這種虛名,但是在近一百年裏,玉石的地位顯然讓位給了鑽石。
“虛名”在中國市場的高端白酒銷售中,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其實,很少有人能説得清楚上千元一瓶的高端白酒,到底比兩三百元的酒好在什麼地方。如果做一個白酒的盲測(就是在不清楚具體白酒種類的情況下,讓顧客僅僅根據口感來選擇自己愛好的酒),考慮到眾口難調的客觀現實,參與測驗的人多半會做出五花八門的選擇。
但是,由於高端白酒的消費場合,幾乎絕少是在自家的餐桌上,而是用於宴請的場合。在這種場合下,消費者需要給同桌的人們一種“虛名”,而“最好的白酒”恰恰是承載這個“虛名”的載體。那麼,既然消費者需要的是“最好的白酒”,在乎的是給客人極致的“虛名”體驗,他們還會在乎花多少錢嗎?
需要特定文化土壤
需要指出的是,“虛名”這種特有的商業點金石,需要極強的文化土壤。也就是説,這種“虛名”必須恰恰被某些特定的消費者文化所接受才行。這種消費者文化可能是天然的(比如中國的白酒文化),可能是後天通過大量的廣告和宣傳培養的(比如開始流行於20世 紀的鑽石文化),或者是兩者兼而有之(比如巴菲特每年讓喜詩糖果投入鉅額的廣告費用,維持這種糖果在加利福尼亞地區的形象)。但是,一旦脱離了這種文化圈,一種依靠“虛名”的商品往往就會立即變得泯然眾人。
比如説,喜詩糖果在中國市場賣得就非常一般。在京東商城上輸入喜詩糖果,會發現幾乎沒有什麼銷量。中國人並沒有對喜詩糖果作為節日禮物的獨特感情,對於中國顧客來説,這只不過是一種口味獨特的糖果而已,和其他糖果並沒有什麼區別。(中央電視台財經評論員許樹澤曾經從奧馬哈給我帶來過一包,我個人的感覺是比普通糖果、比如大白兔奶糖更難吃一點,實在太硬了。)而在歐洲和美國市場,對於本地消費者來説,來自中國的、被中國人奉為瓊漿玉液的、代表了最高待客禮節的超高端白酒,也不過是一種異域風情的白酒而已。其中藴含的待客之道,很難被非中國文化圈的消費者所感知。
需要指出的是,對於依靠“虛名”賺取高額利潤的商業模式來説,雖然企業往往努力通過廣告設計等方法去維持“虛名”的狀態,但是這種狀態在很多時候,是可遇不可求的。有些時候,甚至只是文化和認知上的一些細小差別,就足以讓“虛名”的點金石出現裂紋。
比如説,在中國市場,儘管高端白酒成功樹立起了形象,但是同樣是酒文化的一員,紅酒和黃酒就沒能建立起這種形象。紅酒的品牌過於繁複,而且多半是舶來品,多數本地客户認知有限。黃酒雖然有豐富的文化基礎,但是一來銷量過於集中於江浙滬地區,二來生產工藝簡單,市場競爭過於激烈,餐酒的形象大於禮節用酒,因此也沒能形成全國範圍的認知。儘管紅酒和黃酒企業也非常想取得白酒那樣的地位,但是至少從目前來看,這種嘗試並不算太成功。
只要認真觀察,“虛名”的商業狀態,在不少消費場合都有體現。再舉個例子,對於高端寵物食品來説,比如高端的貓糧、狗糧,事情也是一樣。許多高端的貓糧狗糧賣到幾十、甚至上百元一斤,對於購買的寵物主人來説,他們其實不太容易分得清貓糧和狗糧的質量到底怎樣。我雖然努力嘗試吃過我家貓的口糧,但也不過是放在嘴裏嚼嚼味道然後吐掉,至於吃下去以後對身體到底好不好、胃裏舒服不舒服,實在無從知曉。
但是,對於寵物主人,尤其是那些有愛心的寵物主人來説,寵物就像他們的真正的子女一般。這時候,為了表達對寵物的愛,為了讓自己感受到“我已經給了我的貓和狗最好的照顧”,一些富有的寵物主人往往不在乎給寵物花多少錢買食物。而當高端寵物食品能夠給消費者帶來這種心理上的“虛名”時,這些食品也就理所當然可以要個高價:難道對自己毛孩子的愛,能被一點點小錢所困擾嗎?
依靠“虛名”的商業案例還有很多,在此不再一一列舉。只要投資者注意觀察生活,注意分析商業社會,他們就會在無數的案例中,翻出一些依靠“虛名”獲得高額利潤率的行業和企業。而當這些企業以合理、甚至是低廉的價格出售時,投資者也就不難從中獲利了。
(作者系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