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需要英雄,即使他們也是普通人,也是兒子女兒;丈夫和妻子,但是國家需要就必須挺身而出。從北伐戰爭到抗美援朝戰爭,他們之間是戰友,兄弟,有的甚至還是親戚。在英雄如雲的共和國將領中"三陳";"三楊";"三梁",這9位將軍也是我們解放軍將領中不可忽視的九位。
這三位將軍都都來自江西安吉縣。按照村裏的輩分來説他們是祖孫三代。
梁仁芥在1955年成為上將。成為紅軍在1930年,第二年成為黨的一員。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都擔任要職。建國後奔赴朝鮮指揮志願軍。同時在祖國和平後去蘭州軍區任職。
這三人中名氣最大的就是梁興初,同樣也是在1955年成為中將,加入紅軍後,憑藉自己的勇猛善戰和指揮能力,嶄露頭角。在抗日戰爭時參與並且指揮了抗日戰爭中最著名平型關戰役,指揮崔莊戰鬥中,殲偽軍四個團,為後續建設根據地的工作打下底子。但是真正讓他名聲大振的是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當時他已經是28軍軍長。在前幾一度失利的情況下,士氣低迷,在他的指揮下終於打出了我們志願軍的威風。
梁必業也是梁家人中閃耀無比的一位,1955年成為中將。他也是在1930年加入紅軍。在紅軍時期在政治部工作。抗日戰爭後轉戰山東和東北,一直都擔任部隊比較重要的政治和指揮工作。解放後擔任30軍政委。
這三位在解放軍名氣頗大,三位都是楊家人,所以得到了"三楊開泰"的美名,也都是共和國的上將,1955年被授予上將。
楊成武將軍早年加入紅軍,在紅軍一直都擔任重要的指揮和管理部隊工作。參加過長征,在我們課本中的飛奪瀘定橋和臘子口等都有他參與指揮的痕跡。抗日戰爭中讓他名聲大振的是指揮部隊擊斃了日本高級將領阿部規秀中將。抗日戰爭時期也是充分發揮出指揮才能,指揮了很多有名的戰役。後來轉戰華北野戰軍,建國奔赴朝鮮繼續指揮志願軍。
楊得志在紅軍時就是紅軍一師是團長,帶領他的兵強渡天險烏江。強渡大渡河的"十七勇士"也是在這位將軍的指揮下。抗日戰爭後擔任八路軍最初的正規編主力軍的685團團長。曾經參與指揮了平型關戰役。解放戰爭時期更是戰功赫赫,拔出了傅作義兩個王牌師,以及國民黨在華北的一個重要戰略要點。建國後也是奔赴朝鮮戰場的名將。
楊勇將軍,他之所以加入紅軍是因為偶然一次聽到毛主席的講課,深受震動。隨後毅然的加入革命生涯。這是一位勇敢又驍勇的將軍,直羅鎮、東征、西征和山城堡戰役都有他的痕跡,在保護陝北根據地中成績優異。抗日戰爭時期就已經成為團長,解放戰爭時期,更是第5兵團的野戰軍的司令員,解放大西南也有他的功勞。
"三陳"這三位將軍也是戰功赫赫,最有名的應該是陳賡將軍了。而且也是這共和國為數不多的大將。黃埔出身,與蔣介石也有過命的交情,曾經參與指揮巧渡金沙江。抗日戰爭時期,令日本聞風喪膽的386就是他的旅,他也是這個旅的旅長。甚至在日本人的車身都懸掛着打368的標語。越南領導人胡志明也得到過陳賡將軍的幫助,也是抗美援朝副司令,哈共軍的創建人之一。1955年成為大將。
陳錫聯是紅軍中有名的"小鋼炮"驍勇善戰,是一名"戰將"。抗日戰爭後第一仗就是他的129師打響的,也是一位很有天賦的部隊指揮官。
陳再道曾經擔任過軍長在最初的紅軍時期,擔任過最有威風的386旅的副旅長在抗日時期,最大的軍工就是開闢冀南抗日根據地,建國後挺進中原為保護祖國的安定,帶着他的兵開始剿匪。在1955年被授予上將。
正是因為這些將軍們指揮有方,身先士卒,才能夠取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我們共和國走到今天,同樣還有許多位將軍們守護着我們祖國的每一寸土地,我們才能夠擁有今天的和平安定。這些將軍們也是真正的國之棟樑,他們的戰士更是我們祖國的最後一道防線,沒有什麼歲月靜好,總是他們在負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