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行業幾乎恢復到正常,為什麼還有那麼多餐飲人失業?
餐謀長 導讀:作為國內最大的服務行業,為近3000萬人解決了就業問題,提供了數以億計人的生活保障。此次特殊事件的發生,對餐飲業的衝擊可謂前所未有。
即便今時今日餐飲業已經陸續復工,不過人們心中的“烙印”卻難以抹去。所以,你可以看到,大街小巷無數餐飲店依然大門緊閉。
餐飲行業幾乎恢復到正常,為什麼還有那麼多餐飲人失業?
從三月份開始,不少省份的應急響應拉低,很多餐館和飯店也陸續開業,但我們卻看到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身邊失業的餐飲人好像越來越多了。
01
不會管理、留不住人
疫情之後,脆弱不堪的餐飲業,再遇上一位不會管理的老闆,那就等着關門吧。
在餐飲行業,在團隊工作中,經常會出現“鞭打快牛”的現象,幹活快的人,總會有更多的工作安排下來;而那些慢悠悠的人,卻一直工作量比較少。能夠克服困難的人,總是在不斷地克服困難;不善於克服困難的人,卻總是可以得到較容易完成的任務。
餐飲行業幾乎恢復到正常,為什麼還有那麼多餐飲人失業?
慢慢的,“快牛”也沒了心力和動力,變成了“慢牛”,或者乾脆“憤蹄”離去。更有甚者,有的“快牛”在情緒影響下,成為團隊的離心力和破壞力。
“鞭打快牛”的悲劇,實質上是老闆領導力不足,管理水平低下的表現。在三月份,餐飲行業剛剛開始復工的時候,能回來上班的員工很少,能盡心盡力幹活的就更少了。
這時候,老闆如果一味使喚能幹的“快牛”,對磨洋工的“慢牛”視而不見,那“快牛”內心的不滿自然會慢慢堆積,到了暴發的那一天,很抱歉,你就失去了這名能幹的員工。
餐飲行業幾乎恢復到正常,為什麼還有那麼多餐飲人失業?
所以,疫情之後,即使正常復工,管理能力不足,依然會造成能幹的好員工流失。如果你店裏只剩下了“慢牛”,關門只是遲早的事。
提升團隊領導力
避免“鞭打快牛”的不良影響,基於工作特長分配工作與控制過程,是科學;針對團隊成員個性特點分配工作與優化過程,是藝術。設身處地從每個團隊成員的角度出發,在工作組織過程中及時洞察其需求及情緒,才能防範於未然,保持團隊的戰鬥力。
一定要注意勞逸結合,任務安排要鬆弛有度,及時讓“快牛”休養生息,以備下一次“戰鬥”。
餐飲行業幾乎恢復到正常,為什麼還有那麼多餐飲人失業?
在團隊工作中,不能任由“慢牛”一直“低調”存在。能力是在實踐鍛鍊和學習中不斷提高的。
放手把能力較弱的“慢牛”推上前台,迫使他們潛心學習,勇於實踐,逐步提高本領。
餐飲行業幾乎恢復到正常,為什麼還有那麼多餐飲人失業?
在不斷給“慢牛”壓擔子的同時,還要幫助其不斷審視並及時改正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調整步伐,促使其儘快成長為“快牛”。
02
技術不行,可被替代
説完了管理者的問題,我們再來談談員工的“被失業”原因。
什麼樣的員工容易“被失業”?
1、覺得自己的工作不重要,純粹是混日子的員工。
2、自身價值並沒有多大,技術不過硬,很容易就能被取代的員工。
從這兩點,我們不難看出,容易“被失業”的員工,他們的技術水平一般,隨便招個新人就能替代,這種情況下空談資歷,就是對管理人員的道德綁架。
餐飲行業幾乎恢復到正常,為什麼還有那麼多餐飲人失業?
什麼樣的員工才能在餐企面臨危機時,依舊穩如磐石呢?
無論任何行業,任憑企業需要如何縮小開支,減少損失,都不會動企業的核心員工,餐飲業亦是如此。技術過硬,可替代性低,有着不可或缺的技術的員工往往很難被取代!
餐飲行業幾乎恢復到正常,為什麼還有那麼多餐飲人失業?
這類員工一般都十分熱愛自己的工作,願意下功夫、肯鑽研,不滿足於現狀,通過學習不斷提升自己,在技術上不斷創新。這樣的員工,即使他所在的餐企倒閉了,換個地方依然能夠風生水起。
所以,我們不難發現,在餐飲行業大批覆工,外加國家大力度扶持的情況下,那些依然“被失業”的餐飲人,原本就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
餐飲行業幾乎恢復到正常,為什麼還有那麼多餐飲人失業?
他們的失業,幾乎是主動的結局。即使不是這次暴發的疫情,也會被時間、被其他優秀的同行、同事所替代。
其實不止是疫情影響下,餐飲行業從來都不是一個一勞永逸的“鐵飯碗”,隨時隨地都有“被失業”的風險。而努力成為無論什麼崗位、什麼環境下,都很難被取代的人,才有可能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