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高校招生改革的不斷推進,現在的升學途徑被大大擴展,只能拼高考成績上大學已經成為歷史。
圖片來源:陽光高考網高校特殊類型招生信息服務平台
目前比較為大家熟知的高校自主選拔方式主要有以下幾類:藝術生、體育生、高水平運動隊、高水平藝術團、強基計劃、高校專項、綜合評價錄取等,其中覆蓋人羣最廣,最受關注的就要數強基計劃、高校專項和綜合評價了。
説起這三個自主選拔方式可能很多人覺得很耳熟,但又説不出三者具體有何異同,一些考生和家長在面臨選擇時,也不知道自己究竟適合“走哪條路”、哪種方式對自己更有利。
所以,今天小編就通過幾個簡單的維度教大家認識這三大自主選拔方式,並通過簡單的自測來快速“對號入座”。
招生對象
首先來看三者對於招生對象定位的描述:
強基計劃:主要選拔培養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綜合評價:綜合素質優秀,符合國家規定條件,參加當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考試的高中畢業生;
專項計劃:主要招收邊遠、貧困、民族等地區縣(含縣級市)及縣以下高中勤奮好學、成績優良的農村學生。
簡析:簡單來説,強基招收綜合成績好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綜評招收綜合素質優秀學生;專項針對農村、貧困地區優秀學生。
強基與綜評在招生對象描述上很接近,是因為二者的評價模式和招錄方式比較相似,不過區別在於具體的選拔標準和實施院校層次方面體現。
實施院校
三者實施院校有較大差別:
強基計劃實施院校為36所雙一流A類高校;
2019年實施綜合評價招生的本科院校共97所左右,25所為國家重點高校,其餘多為省屬重點高校或創新型大學;
專項計劃實施高校為90所原自主招生高校,再加上北外、農大、礦大(北京)、地大(北京)、東北林大共95所高校。
簡析:實施強基計劃的高校基本上代表着大陸高校的最高層次,專項計劃高校也基本都是國家重點高校,綜合評價高校層級分佈比較廣。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清北的領軍、博雅計劃也屬於綜合評價,但在2020年都宣佈取消招生,這也使綜評院校整體水平受到一定影響。
招生範圍
招生範圍方面,三大自主選拔計劃差別較大:
強基計劃各高校招生範圍各不相同,大多面向全國多個省、市、地區招生,具體招生範圍以強基簡章和報名系統為準;
今年已發佈簡章的綜合評價高校中,共有8所面向全國多地招生,其餘各校基本為面向本省或極少數省份招生;
專項計劃高校面向全國農村及貧困地區招生(京津滬除外)。
簡析:三者相比,專項計劃的招生範圍相對更固定,而高校在強基計劃和綜合評價(面向多地招生)招生範圍方面更具自主性,考生需根據招生簡章及報名系統中公示內容逐一查詢目標高校是否在本省展開招生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綜合評價高校大部分為省屬高校,招生範圍多限於本省範圍內,所以建議考生可優先考慮。
報名條件
由於招生對象的差別,所以導致三者的報名條件差別各不相同:
綜合成績優秀,高考分數超過本省一本線(一段線、特殊類招生控制線)的學生都可報名強基計劃;
綜合成績優秀,在高中階段期末考試中排名年級前列,或在高中階段獲得過某些競賽獎項;
專項計劃要求考生有當地三年以上户籍、學籍,並連續三年實際就讀,少部分高校有成績要求。
簡析:嚴格來説,強基和綜評基本沒有像自招一樣的“報名硬門檻”,只要綜合成績優秀都可以報名,不過要注意“報名條件≠入圍標準”,高校通常會根據招生名額、考生成績、綜合素質、相關材料等因素制定入圍名單,實力、成績不過硬的考生即使報了名也會大概率成為“陪跑者”。
相對來説專項計劃的報名條件更具體,符合條件的考生通過的幾率也更大。
限報政策
強基計劃、綜合評價、專項計劃之間並無限報要求,只需注意各環節時間點不衝突即可。不過,強基計劃限報1所高校,這也就對考生和家長在擇校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簡析:需要注意三者在錄取時的先後順序,一般綜合評價和專項計劃都在提前批次錄取,二者先後順序要以本地區招辦信息為準,而強基計劃則在提前批之前完成錄取,最重要的是,無論是強基還是綜評或是專項,一旦被錄取,如無意外均不會被退檔。
河南省各批次錄取順序
以河南省為例,強基計劃被安排在空軍招飛之後、提前批之前完成錄取,綜評在提前批錄取,專項計劃在一批次之前完成錄取,由於各省具體安排或存在細小差別,在報考前,考生還是應該致電本省招辦確認。
考核方式
在考核方式方面,強基計劃與綜合評價比較類似,都會組織入圍考生進行統一校測,高校會從筆試、面試、體測、實操等項目中選取一種或幾種進行;專項計劃高校多數會根據考生成績擇優錄取,個別高校會單獨組織測試,根據測試成績和高考成績綜合考評。
簡析:需要特別注意,強基計劃和綜合評價的招錄方式十分接近,都是將考生高考成績、校考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價檔案按照一定比例折算為綜合分數,按照綜合分數從高到低擇優錄取,區別在於通常強基計劃中高考分數佔比更高(85%以上)。
同時,大家要注意一點:多數國家重點高校在自主選拔筆試中的題目難度和考察知識廣度是遠超高考的,用大量大學先修內容、學科競賽內容、超綱內容來提高筆試難度,增加校考分數區分度,所以沒有經歷過學科競賽學習的考生,一定要利用好高考後到校考前這段時間進行必要知識的學習和訓練,提高通過選拔的概率。
錄取方式
上面提到過,強基和綜評的招錄模式十分類似:將高考分數、校測分數和綜合素質評價檔案按照一定比例折算成為綜合分數,擇優錄取;專項計劃多數都是根據各省入圍人數制定招生計劃及分數線,根據高考成績擇優錄取。
簡析:強基計劃中,真正決定“生死”的恰恰是佔比更少的校測成績,所以考生切不可忽視校測,單純的認為高考成績好就能順利“通關”,因為“綜合評價”這種考評機制就是為了扭轉高考一考定終身、唯分數論的傾向,所以就要求考生重視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如何快速“對號入座”
想要快速定位自己該如何選擇,那麼大家就需要整體瞭解三大自主選拔計劃定位的差別:
① 強基計劃是國家集中優勢資源選拔、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計劃,招生專業以基礎學科為主,所以如果考生對相關專業有熱情,有明確的目標,對國家發展充滿責任感和使命感,那麼強基計劃的培養模式和政策傾斜絕對是一大利好。
② 從成績要求來看,綜合評價錄取規則最常見的是631模式,即高考成績佔綜合成績的60%,無論是高考成績更優秀還是校考方面更擅長,考生都有以優勢彌補劣勢的機會。
從附加條件來看,獎項不是高校的必須要求,在有些學校,如果考生有足夠分量的獎項,那麼對成績的要求會放寬。多數高校認可五大學科競賽省級及以上(一般為省二)獎項,普遍受認可程度較低的科創和文科類獎項也可以作為特長證明材料提交。
所以對於綜合成績出色,競賽成績並不十分理想的考生來説,綜合評價是個不錯的選擇。同時,綜合評價院校層級覆蓋較廣,各個分數段的考生基本都有參與的機會。
③ 高校專項可以看做是農村及貧困地區考生的福利,多數高校並不設校測,只審查考生户籍、學籍等信息,只需通過初審即有很大幾率被錄取。
總結
綜合以上信息,成績特別優異、具有高等級學科競賽獎項或潛質,且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考生建議優先考慮強基計劃;綜評目前主要在浙江、江蘇、上海、山東等地區展開,該地區考生可重點關注;有資格報考專項計劃的考生可以將其當做“兜底”選項。
對於那些有多重選擇的考生來説,充分了解各個計劃的定位與特點,客觀全面評價自身實力,結合實際情況採用複合報考策略,提高錄取幾率。
來源:高考家長圈
編輯 陳亞/編審 崔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