嫪毐做為一名宦官,憑何受封“長信侯”?

商鞅變法之後,秦國以“軍功賜爵”取代原來的“世襲罔替”,瞬間激發起全國的戰鬥力,這個時候“封侯”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嚴肅。在秦國數百年的歷史中,封侯者屈指可數,比如穰侯魏冉,應侯範睢,文信侯呂不韋等均是立過大功之人,不過在封侯者的隊伍中卻有一位看起來相當地“德不配位”,那就是身為閹人的嫪毐。在秦國“非軍功不得授爵”的鐵律規範下,如果嫪毐僅只是王太后趙姬身邊的面首,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取得封侯的資格,那麼真實的歷史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

嫪毐做為一名宦官,憑何受封“長信侯”?

要解讀這段歷史,我們顯然繞不過那位雄才大略的秦始皇,當嬴政還在趙國做人質的時候,關於其父嬴異人、其母趙姬與商人呂不韋之間的桃色新聞就已經成為人們街頭巷議的談資。就這段傳言來説,如果大家當作笑料調侃一番倒也無妨,但如果當作史料來研究就太過荒唐。雖然先秦時期的社會風尚不如明清以後那般保守,但事關王族血統的大事還是要慎之又慎,因此嬴政既然能夠登基為王,那麼他必然是嬴氏一脈無疑。不過儘管做了秦王,但嬴政的地位並沒有後人想象得那麼穩固,因為來自其異母弟成蟜的威脅時刻使其如芒在背。

嫪毐做為一名宦官,憑何受封“長信侯”?

圖-成蟜割據屯留盆地

嬴政與成蟜屬於同父異母的關係,“同父”意味着他們具備相同的繼位資格,“異母”則意味着他們擁有不同的外戚集團。那麼嫪毐封侯與成蟜之間有什麼因果關係嗎?聽起來二者貌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實際上卻關係甚大。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成蟜的成長曆程:在15歲的時候,成蟜奉命出使韓國併成功地從對方手中得來100裏地,雖然當時秦強韓弱,但僅憑口舌之利就能從談判桌上割走土地還是相當不易的,因而很多人據此認為成蟜的政治才能遠勝於哥哥嬴政。如果你也這樣想,那就恭喜你成功陷入了成蟜的圈套,真實的情況是當時的韓王是成蟜的親舅舅,成蟜的母親是原來的韓國公主。

嫪毐做為一名宦官,憑何受封“長信侯”?

外甥通過舅舅的關係討來些許地皮作為自己奪取王位的資本太符合邏輯了,事實上也正因為此舉過於露骨,當時的人們反而認為成蟜不足以擔當大任。此後嬴政登基為王,但在親政之前,權力仍舊沒有歸入秦王手中,也就是説成蟜還有機會。此後接連發生了兩件事,一件是成蟜作亂失敗,繼而叛逃趙國;另一件則是嫪毐緊接着受封長信侯,位列秦國軍功等級爵位的頂端。從這裏我們可以做一個大膽的猜測,在秦國“非軍功不得授爵”的嚴令下,嫪毐顯然無法例外,那麼能夠封侯就説明他立下大功。而“成蟜叛逃”與“嫪毐封侯”緊密的前後關係不得不讓我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即成蟜作亂極有可能是嫪毐逼迫造成的,而背後正是由嬴政集團授意所為。

嫪毐做為一名宦官,憑何受封“長信侯”?

在各類文學作品的描述中,嫪毐是個伺候王太后的假太監,但如果僅只是面首的話,他顯然沒有掀起政治巨浪的能量。事實上,真實的嫪毐擁有自己單獨的領地,蓄養的死士和奴僕為數可觀,在這樣的力量支持下,嫪毐發動了針對成蟜的武裝行動,而後者也不得不倉促起兵,最終“作亂”失敗而不得不流亡外國。韓國外戚集團被連根剷出之後,趙國外戚開始短暫地控制秦國宮廷,此時大凡炙手可熱的強權人物均來自趙國:王太后趙姬出自趙國,丞相呂不韋來自趙國,長信侯嫪毐也是從趙國而來。以上大概是嫪毐成功封侯的主要原因吧!

更多戰國地圖文章,請訂閲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77 字。

轉載請註明: 嫪毐做為一名宦官,憑何受封“長信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