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又是一年畢業季,來體驗下古人的“升學宴”

由 鍾離綺琴 發佈於 經典

話説回來,古代的學校可沒有如現代學校般嚴格的學制,也沒有固定的"畢業"期限。在科舉制度沒有形成的隋唐以前,官學一般只是定期舉行"射策"(相當於現在的抽籤面試)等形式的考試,考中者授予官職,不中者亦可留在學校繼續學習,下次再考。隋唐以後,對大部分讀書人來説,科舉考試才是他們進入官場的必經之途。因此,直到科舉取中之時,他們才算是真正"畢業"。

自唐代以來,科舉分設文武兩科,所以古人的宴會也是分為文武兩類,文有鹿鳴宴、瓊林宴,武有鷹揚宴、會武宴。可別小看了古人的宴會,即使當時沒有現在的大音箱和話筒,沒有可以響震四方的大型鞭炮和煙火,那也是羣英薈萃、金鼓喧闐、排場浩大。還有,古人的“升學宴”可不止舉行一次。

鹿鳴宴從唐至明、清一直相沿,得名於明朝皇帝宴請科舉學子,以"鹿"為主脯的宮廷御膳,用來表示皇恩浩蕩和對人才的器重。鹿鳴宴的程序大致是州縣長官先講話,講話完了還要帶頭作詩。然後由各級領導、羣眾代表、鄉紳代表等依次發言,並且賦詩,最後是舉子們講話,表達自己的決心,然後也要賦詩。整場宴會下來,做的詩也會集成詩集。

鹿一直來被崇為仙獸,意象為難得之才,皇帝貴為天子,"鳴"意為天賜,故皇帝為東,才子為客,這一御膳被名為"鹿鳴宴"。意指天子覓才、重才之宴,飲宴之中必須先奏響詩經《鹿鳴》之曲,隨後朗讀《鹿鳴》之歌以活躍氣氛。

“中狀元

着紅袍

帽插宮花好哇

好新鮮哪

我也曾赴過瓊林宴

我也曾打馬御街前”

黃梅戲《女駙馬》唱詞中提到的“瓊林宴”,是皇帝專為款待新科進士而舉行的宴會。瓊林宴始於宋代,宋太祖規定,殿試後由皇帝宣佈登科進士的名次,並賜宴慶賀,賜宴設在宋京汴京(今開封)城西的皇家花園——“瓊林苑”,故該宴有“瓊林宴”之稱。在不同時代又有“聞喜宴”、“恩榮宴”等別稱,雖名稱不同,其儀式內容大致不變,仍可統稱“瓊林宴”。

鷹揚宴是科舉制度中,武科鄉試放榜後,由地方官員宴請武舉進士,考官和考中武舉者共同參加的宴會。鷹揚宴取自《詩經》“維師尚父,時維鷹揚”之句,威武如鷹之飛揚的意思,相當於文科舉的鹿鳴宴。

在清吳榮光的《吾學錄貢舉》中有記載:“武鄉試揭曉翼日燕(宴)監射主考執事各官及武舉於順天府,曰鷹揚燕(宴),儀與鹿鳴燕(宴)。”清梁章鉅《浪跡叢談武生武舉》也雲:“文稱鹿鳴宴,武稱鷹揚宴,人皆知之;文進士稱恩榮宴,而武進士稱會武宴,則罕有知者。”

武科殿試放榜後,在兵部為武科新進士舉行隆重的歡慶宴會以示慶賀,名曰"會武宴"。其規模比鷹揚宴更大,相當於文科舉的瓊林宴。

宴會賞武狀元盔甲、腰刀等,另外諸武進士賞銀,比起鷹揚宴來,會武宴的排場更浩大,羣英聚會,盛況空前。

曲江宴

這是唐代進士們籌辦的自己的宴會。宴會的舉行時間大多是從春季放榜以後,到吏部關試之後士子分赴全國各地上任為結束,時間持續有時要幾個月時間。孟郊的《登科後》詩云:“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便將這種喜悦之情渲染得淋漓盡致。其實,“曲江宴“不是指一個單獨的宴會,而是登科舉子所舉行的一系列宴會的總和。唐代的登科宴,名目非常多,有“大相識、次相識、聞喜、櫻桃、月燈、打球、牡丹、看佛牙、關宴”等等。

“曲江宴”這個名字的由來也是有根源的。曲江池位於長安城的東南角,唐朝的皇家多在此遊玩飲宴,百姓也在這裏出行賞玩。因此,曲江池也成為了登科舉子們宴會的首選地點。史書中記載着“曲江之宴,行市羅列,長安幾於半空。公卿家率以其日揀選東牀,車馬填塞,莫可殫述。”這足以説明曲江宴的盛況。

此外,宴會規模之大,所需之物頗多,由此也產生了專門承辦曲江宴會的負責人,人稱“進士團”,也就是近幾年流行起來的“畢業旅行”。

“進士團”多由長安遊民自相鳩集而成,設有團司,為新進士們安排“畢業”之後的種種活動,收取一定費用。“畢業旅行”常在春天舉行,彼時正是曲江最美好的時節。在“畢業旅行”中,進士團會組織新科進士賞春花、嘗櫻桃、瞻佛牙、打馬球等種種節目。這不僅令登科未幾的“畢業生”們得以在其中盡情肆恣,釋放多年皓首窮經的寒窗寂苦,也吸引了長安城中眾多名流佈衣前來觀賞,爭相目睹進士的風采。

唐代的《封氏聞見記》中記載:“士子初登榮進或遷除,朋僚慰賀,必盛置酒饌音樂,以展歡宴謂之燒尾。”燒尾宴最開始是起源於唐中宗景龍年間,一是當官員升遷時,要給皇帝進獻食物。二是學子登科時所辦的家宴稱為燒尾。

為什麼取名為”燒尾宴“?一共有三種説法:第一種説是燒虎尾,因為傳説老虎變成人就是尾巴變不掉,只好燒掉才能成人。第二種説是燒羊尾,傳説新來的羊加入羊羣的時候,羊羣裏原來的羊比較牴觸它,只有把尾巴燒掉才能夠被羊羣接納。第三種説燒掉的是魚尾。傳説鯉魚躍龍門後化龍,只有魚尾不能消去,此時需上天降下天火燒去魚尾,才能全身化龍飛昇而去。由於燒尾宴的菜品無論是種類和質量都可以稱得上是唐代宴會的上乘,所以也有的把”燒尾宴“稱為唐朝的“滿漢全席”。後來到了唐玄宗繼位,提倡節儉,抑制奢靡,燒尾宴的風俗逐漸就消失了。

古人的“升學宴”可絲毫不遜色於現代,讓咱們大飽眼福,不由得心中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