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管校聘已差不多塵埃落定,快該開學了,很多老師都説自己患上了“開學恐懼症”,尤其是寄宿制初中和高中,尤其是班主任老師,想起接手一個新班,從早六點到晚九點,不停地忙碌,要把幾十個獨具個性的青春期孩子,聚攏到一個班級裏,讓他們按部就班地學習、生活,非常有挑戰性。
任務重只是一方面,很多老師對開學恐懼,主要在於學校對教師的管理過於僵化。
一些朋友曾談起,那種精神上的閉塞、壓抑、桎梏,往往令人意志消沉,提不起一點勁頭。
現在的教育,普遍對教師管理太過,限制太多,像管學生一樣管老師成為常態。
教師朋友們,想想你平時在學校裏的情形,是不是這樣?
學校越來越像個現代化工廠,處處要求教師整齊劃一。不僅要穿統一的工裝,就連教學上也要求高度一致。
很多學校要用同一個教學模式,每週甚至每天都要説課,對課程進度、課程計劃、教學內容及環節設計、教學方法,規定得越來越細緻;甚至連教師每節課講多少時間、練多少時間都要管。
老師上一節課,學校能派兩三撥人來查課:先是教導處來,再是領導來,值班老師也來。
在越來越多、越來越細的條條框框之下,老師越來越像一個上課機器——程序給你設定好了,你照着做就是。
旁逸斜出,自成一家,教學個性,這樣的詞語,對於現在的教育和教師來説,未免太過奢侈了吧?
老師還有學術自由嗎?還可能有創造性嗎?
想起民國那些大師,劉文典曾在校園的月下講《月賦》;徐志摩也曾把講堂設在春天的美麗山野之間,他靠着一棵大樹輕輕誦出優美的詩句;辜鴻銘講到得意處,會忽然唱段小曲……如果放在當今的教育環境裏,他們還能不能這樣瀟灑呢?
教育不完全等同於現代化工廠的統一管理,教師和學生也不是流水線上批量生產的零部件。教育,要慢慢來;教師和學生,需要一些自由生長的精神空間。
我是戚老師,感謝關注、閲讀,歡迎在評論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