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十大高手之一的王五,曾積極營救譚嗣同,最終的結局如何呢
大刀王五是清朝末年名震江湖的十大高手之一,一手大刀使得是出神入化。除此之外,大刀王五還與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相交莫逆,同樣是一個心懷天下的愛國武者,曾經擔任過譚嗣同的貼身保鏢。在戊戌變法失敗之後,他也曾積極營救譚嗣同,不過為什麼最後沒有成功呢?那麼王五的下場又怎麼樣了呢?下面筆者就來簡單談談大刀王五這個愛國武者。
王五(本名王正誼)出身於一個貧苦家庭,年幼時期,父親便因病去世,和母親相依為命。正所謂窮苦的孩子早當家,王五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幹各種雜活,磨練出了一副好身板。在他少年時期拜入肖和成門下習武,展現出了驚人的武學天賦,之後為了在武學這條道路上更進一步,他拜入了當時滄州最有名的武師李鳳崗為師。不過因為李鳳崗很早之前就不再收徒弟了,所以王五吃了很多次閉門羹。
不過王五也是一個不輕言放棄的人,為了能夠見到李鳳崗,讓李鳳崗收他為徒,他就乾脆跪在李府門前,久久不起。李鳳崗被他這種執着的精神所感動,於是最終收下了他,因為王五是他的第五個徒弟,所以王五經常被人稱為小五子,時間一久,王五的本名漸漸被人所忘記,都直接稱呼他為王五。拜入李鳳崗門下的王五,憑藉其驚人的武學天賦,以及他日復一日的勤學苦練,武藝很快超過了他的師兄們,成為了李鳳崗門下武藝最高的弟子。
王五學成之後,便投身於鏢局這一行業,由於王五武藝高強,從無失手,加上他收費公道,很快就在鏢局行業打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不過王五卻並不開心,因為在當時,清廷腐朽不堪,簽下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尤其是甲午海戰之後,面對彈丸小國的日本,清廷都一味求和,激起了不少愛國人士的憤怒。御史安維峻堅決反對議和,甚至上奏要求懲罰議和者,結果卻被一紙文書貶去邊關。王五聽説了這件事情後,對御史安維峻大為欽佩,親自把安維峻護送到了邊關,保證了其沿途的安全。
公元1898年,戊戌變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着,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王五結交了譚嗣同,由於譚嗣同等人的變法思想和王五的願望不謀而合,讓王五對維新派大有好感,而譚嗣同對王五的武藝也是讚歎不已,時間一久,兩個人的交情越來越深厚,王五更是乾脆負責起了譚嗣同的安保工作。不過維新變法終究侵犯到了那些腐朽貴族們的利益,由於當時支持維新變法的光緒帝沒有兵權,變法的困難呈指數般增長,最終慈禧太后以雷霆手段鎮壓了維新派。
康有為等人得到消息後,倉皇逃往國外。眼見局勢越來越惡劣,王五勸説譚嗣同外逃避禍,可是譚嗣同卻拒絕了。譚嗣同表示,變法沒有不流血的,他決定以死來與腐朽的清廷抗爭。不久後,譚嗣同被捕,王五買通獄卒,藉機營救譚嗣同,面對王五的再三營救,譚嗣同還是拒絕了,最終連同譚嗣同在內的戊戌六君子被斬首示眾。王五悲痛不已,越發的痛恨腐朽的清朝政府,並投身於反清的浪潮之中。
公元1900年,義和團運動興起,王五毅然加入義和團,不過不久後被人告發,王五連同他的鏢局被清軍團團包圍。雖然王五舞得一手好大刀,但是冷兵器最終是抵不過槍炮,王五被射殺於鏢局門口,為了震懾他人,清軍把王五的頭顱割下來掛在了城牆之上。身在天津的霍元甲聽到消息後,不顧自身安危,從天津趕到北京,趁着夜色把王五的頭顱從城牆上取了下來,王五才得以全屍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