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前曹操是如何穩定關中與河內的

​中央之國的形成<三國曆史篇> [第32回]

第32回 司州縱橫

袁紹和曹操之爭被認為是一場爭奪北方的戰爭。袁紹在攻滅公孫瓚之後,冀、青、幽、並四州在手,曹操的話在戰前拿下了兗、豫、徐三州。不過你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中央之國的南北分割線是以秦嶺淮河為界。以此為標準的話,還有兩個北方板塊似乎沒有歸屬。一個是包含三河、三輔以及弘農的司州(司隸校尉部);一個是涼州,包含李傕在河西走廊分置的雍州。

上述板塊中,對戰局構成直接影響的是與兗、冀兩州相接的河內郡。説起來,袁紹本來在公孫瓚被平滅之前就已拿到河內郡的。建安三年冬曹操在圍攻呂布於下邳時,同為幷州軍事集團出身的河內太守張楊曾有意南下相救。無奈路途遙遠,以其實力來説很難做到。張楊遂陳兵於河內郡東部,與呂布遙相呼應。河內郡與曹操控制下的兗、 豫兩州隔黃河相望。張楊試圖通過這種做法吸引曹操的注意力,幫助呂布減壓。

然而這種做法並沒有奏效,呂布還是被曹操所攻滅。建安四年二月,誅殺呂布後的曹操領軍北上至地屬兗州的山陽國都昌邑城(山東省鉅野縣昌邑村)。曹操沒有選擇搬師許都而是北上兗州,讓部分張楊的手下感到恐慌,認為曹操的下一個目標將是河內。為此,張楊的部將楊醜刺殺了他,試圖投靠曹操。楊醜是徐州彭城人,得知自己家鄉落入曹操之手,應該是他選擇曹操的動機之一。

不過楊醜的計劃並沒有成行,因為緊接着他又被不贊成投曹的眭固所殺,而後者所選定的投奔對象則是袁紹。眭固原為河內黑山軍成員,當日曾和於毒、白繞等黑山軍將領,作為公孫瓚、袁術的盟友一起攻打東郡,被曹操用圍魏救趙之計敗於魏郡。

後來在呂布與黑山軍主力張燕部鏖戰時,這部根基之地在河內的黑山軍,又一次與對鄴城發起了進攻,並裏應外合拿下了這座冀州的政治中心。再之後袁紹大軍南下,不僅在鹿場山蒼巖谷剿滅了於毒,更沿着太行山麓北上,把那些嘯聚於冀州南部山地黑山軍老巢一一拔掉,斬首了數萬人。渠帥們死的死、逃得逃。

眭固應該就是在這個時候投奔張楊的。如果説徐州人楊醜擔心自己與曹操為敵,會對自己的族人不利,那麼作為河內人的眭固,同樣有理由認為投奔河北袁紹,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對袁紹來説,最有價值的是河內之地而不是一支軍隊。因此殺了楊醜之後了眭固,率領張楊的部下屯兵於河內中部的“射犬”(河南省博愛縣東金城村),等待來自袁紹方面的消息。不過出身不太好的眭固並沒有自領河內太守一職,而是讓繆尚繼任了這個位置。

東金城村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

對於這些張楊舊部來説不利的是,袁紹此時正在易京前線進行最後的攻擊,與射犬間的路程相距約1500裏;而昌邑與射犬的距離卻只有前者的一半不到。這意味着曹操會更先得到消息。善於決斷一直是曹操的優點,即便雙方同時收到消息,曹操也應該會搶先作出反應。眼見送到嘴邊的肥肉又縮回去,曹操當即派出史煥、曹仁兩將火速渡河進軍射犬,自己則領大軍緊隨其後。

看到曹軍渡河的眭固自知難以對抗,遂親自領軍北上向袁紹求救。射犬城中則由繆尚和張楊的長史薛洪留守。結果眭固在射犬城外就遇到急行而來的曹、史二將,接戰之後為二將所斬殺,所部人馬也盡數歸於曹。兵貴神速,讓騎兵先行、大部隊隨後一直是曹操的戰術。此前在壽張截擊青州黃巾,後來在長坂坡追擊劉備都有類似的操作。

雖然眭固沒能逃走,但袁紹那邊肯定已經收到消息了。此時已是建安四年四月,袁紹那邊剛好解決掉了公孫瓚。如果曹操接下來拿不下射犬城,待袁紹大軍南下情況就複雜了。正常情況下,一座中心城池的守將如果意志堅定、物資充沛的話,堅守一兩個月是沒太大問題的。為此兵圍射犬的曹操並沒有強攻,而是派出了原本為張楊謀士的董昭入城勸降。

“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無論是張楊還是他的部下,都只是想找個靠山。如果張楊不是被自己的部下所殺,曹操肯定也是會派董昭前去曉以利害的。城內那些張楊舊部跟董昭都很熟悉了,見董昭單騎前來招撫,當即便開門投降。繆、薛二人亦都因獻城有功,被封為列侯。

被困在射犬城中的除了張楊舊部以外,還有一個曹操舊部魏仲。魏仲是兗州人,當日曹操非常看中他,親自察舉他為孝廉。後來兗州兵反,曹操認為就算所有人都背叛他,魏仲也不會,結果沒想到魏仲也反了,且兵敗後投奔了張楊。這對曹操的傷害很大,當時發誓説“你魏仲不逃到南越、北胡,我就絕不會放過你”(“種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結果拿下射犬、生擒魏仲後,曹操反而親自給魏仲鬆了綁,任命其為河內太守。

曹操給出的理由是“唯其有才”,更深層次的原因當然不僅僅是因為魏仲有才了。兗州之亂的導火索,是曹操殺了兗州名士邊讓,而且還迫害了他的妻兒。政治博弈到最後打的是人才、人心之戰。袁紹善收人心是出了名的,並且抓住曹操殺邊讓以至滿州皆反的事大做宣傳(詳見陳琳所作的《為袁紹檄豫州文》),唯有寬赦魏仲這類曾對不起自己的人,才能夠挽回當日之錯。而這些人死中得活,即便是出於面子一般也不會再去擔個反覆小人的名聲。

再來説説關中的問題。自從獻帝在陝地渡過黃河,我們已經有兩年多沒關注關中了,曹操倒是早在最後東征呂布前,就已經在憂心關中的事了。在他看來呂布是一定要打的,不然自己終會為其所患,但又擔心袁紹在這個當口收了關中,這樣就於自己很不利了。是荀彧讓他下定了決心先解決呂布,並提供了和平解決關中問題的辦法。

此時郭汜已經在建安二年被他的部將所殺,關中當下還有大大小小的軍閥數十個。荀彧認為在關東局勢尚未明瞭的情況下,關中軍閥們想的都只會是擁兵自保。當下天子在手,若施恩招撫即便不能長治久安,亦可讓他們保持中立。

問題的關鍵在於打掉舊涼州軍閥中勢力最大的李傕。鑑於李傕挾天子在手,以及在涼州軍閥中的影響力,一旦天下有變,是很有可能借機聯合其它涼州軍閥,成為一股影響戰局的第三方。不過其他沒那麼大野心的小軍閥卻正好可以借朝廷招撫之機洗白身份。之前在獻帝東歸時,曾經因供給有功被李、郭二人攻打的段煨,成為了曹操重點招撫的對象。

在朝廷使者招撫之下,一起加入討伐李傕陣營的還有張橫、梁興等小軍閥。此時李傕仍屯兵於關中最富庶的鄭白渠灌區,單純衝着瓜分他的部曲與領地,那些小軍閥也有動力一戰。建安三年四月,李傕在黃白城(陝西三原縣西陽鎮武官坊村)敗於這些舊同僚,而他的頭也被送往許昌,作為涼州諸將歸順朝廷的投名狀。

儘管此時不能派兵進駐關中,以免引發涼州諸將的猜忌,但為之空降一個行政主官還是必須的。為此曹操在建安四年選定了出身於“長社鍾氏”的鐘繇(鍾離的父親)為司隸校尉,前往長安就職。臨行時不僅授予了鍾繇假節總督關中的權力,還特別告訴他諸事皆可自己做主,不必受約束。鍾繇的任務只有一個,就是穩定住關中。

鍾繇在李傕、郭汜挾持天子時,曾在長安為官。當時曹操剛接任兗州牧一職,正遣使來求正式任命(就是差點被張楊攔了的那次)。本來李、郭二人是不接受的,是鍾繇跟他們説各方現在都無視天子,只有曹操還願意來求個詔命,如果拒絕反而對二人的長久不利。

兩人覺得鍾繇是為他們着想,遂對他另眼相看,鍾繇由此在關中軍閥中有了不小的聲望,而曹操更因此對鍾繇了有了好感。加上天子東歸時,鍾繇在當中出了不少力,同為潁川人的荀彧又經常稱讚鍾繇的為人和才學,曹操才會如此放心的把關中事務全權交給他。

現下的關中就是個虎狼窩,一個文官過去坐鎮,危險可想而知。鍾繇去了之後,最要緊的是籠絡住勢力最大的一支軍閥,然後再用他來牽制其它軍閥。古代南方煙瘴之地,一直流傳有養“蠱”一説,於盛夏時節置多種毒蟲於口下腹大的甕中,過段時間再打開總會有一種剩下來,這就是盅。關中軍閥現下還沒有最後決出誰是蠱來,但已經顯露出了苗頭。

這個人並不是段煨,段煨雖然相對來説是對朝廷最忠誠的,實力上卻還只是個小軍閥。事實上,張濟、郭汜、李傕這些大軍閥相繼亡故後,舊涼州軍閥中已經沒有哪個實力突出了。現在真正有相對優勢的是新涼州軍閥的代表馬騰韓遂。由於有隴右之地為根基,並與東西兩羌結成利益共同體,馬騰、韓遂會有更多的人力和糧草笑到最後。

鍾繇到了後,向馬騰、韓遂曉以利弊,最終説服二人站隊曹操,同時按照曹操在敗於張繡後定下的規矩,送一個兒子入許都為質。馬韓二人願意站隊曹操主要基於兩個原因,一是曹操天子在手,站隊於他即可徹底洗白身份。這兩個人原本都是有官身的人,後來為羌亂所裹挾被迫成為反賊,內心深處比其他人更渴望來自天子的召喚;二是兩人雖然實力較其他關中軍閥較強,但關中軍閥數量最多的始終是董卓舊部,能夠被朝廷選定為代表,更有機會壓倒那些舊涼州軍閥。

馬騰、韓遂歸附的意義不僅在於穩定關中,還可以一併讓涼州成為曹操的勢力範圍。不過剛才所説的兩個理由還稍顯不足,因為袁曹之爭已然箭在弦上,萬一曹操敗了,那麼歸隊朝廷與曹操等於是在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所以馬騰、韓遂以及他們所代表的涼州,還需要對袁、曹二人誰能最終得天下有個判斷,才會下決心把注下到哪邊。

幫助馬騰、韓遂下定最後決心的,是當時任涼州牧韋端,更具體説是韋端的屬下,天水人楊阜。楊阜派至許都,名為朝覲天子,實為代表整個涼州、關中地方,考察曹操和袁紹誰更有成就霸業之相。

楊阜回來後告訴關中諸將,袁紹好謀卻不善斷,雖然勢大終難成大事,曹操有雄才遠略,決斷之時毫不猶豫,且法令統一、軍隊精良,即便是按常理不能用的人也會用,所用之人都會各盡其力,必成大事。如此一來,馬騰、韓遂才會放心遣子為質,其他涼州軍閥中就算有人覺得袁紹勢大,最起碼也得等官渡之戰有了結果後再做決定。

後來在官渡之戰時,各守山頭的涼州軍閥們雖然沒有直接出兵幫曹操,卻也沒有給曹操添亂,保持了事實的中立。鍾繇還及時給曹操送去了兩千匹馬,解決了曹操的大問題。要知道,攝於袁紹的勢力,當時曹操的屬下都有很大部分都已暗中與袁紹相通。關中軍閥們能在客觀上保持一箇中立態度,是相當不容易的。

當然,關中畢竟是一個軍閥遍地之地。鍾繇到任後,見關中局勢安定,此前逃散至荊、益等州的關中之民,很多開始回遷。結果這些百姓紛紛被大小軍閥爭相納為部曲,壯大自身實力。要是隻靠鍾繇去平衡,軍事上不做一點準備。一旦袁紹在戰場上得勢,這些涼州人隨時有可能倒戈袁紹,東出函谷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曹操在軍事上做的最主要的準備,就是修建潼關並派軍駐守。之前崤函通道上的卡點是函谷關,當年身居長安的漢武帝為了長安的安全,不僅將崤函通道所經之地分割出了位於三河、三輔之間的弘農郡,更將原本位於通道中間的秦函谷關,位移到了通道最東端的新安縣,變成了漢函谷關。現在曹操坐鎮中原,要防止的是關西兵亂,最好的辦法是把卡點位移到整條通道的西端,直接封堵住涼州諸軍,東出關中的出口。

關中平原最東端的行政區為華陰縣,段煨已經在此苦心經營多年。因此曹操選擇在這個華山之陰、黃河之陽的位置上構築潼關,無論從地緣政治還是純粹地理角度來説,都是一個上佳的選擇。為了拉攏段煨,曹操還特別以擊殺李傕之功加封其為鎮遠將軍。後來還升至位列九卿的大鴻臚,可以説是舊涼州軍閥中混得最好的一個。

此前在獻帝入洛時,曹操就已經順勢拿下洛陽所在的河南尹。現下又得了河內,安定了關中,剩餘的河東郡自然也不會有大問題,這相當於整個帝國心臟所在的司州已經是曹操的領地,加上與關中利益捆綁在一起的涼州。曹操在北方的紙面地盤看起來倒是比袁紹還要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536 字。

轉載請註明: 官渡之戰前曹操是如何穩定關中與河內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