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辦學會更火嗎?
每年這個時候,都是升學、留學等教育新聞的“旺季”。今年也是如此。最近有媒體拋出一個話題,中外合作辦學能否像一些人期待的那樣,成為留學的“替代品”?
在當下這個時間節點,討論這個話題,也算“時勢使然”。今年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一些本想出國留學的人不得不另作打算。很多人將目光投向了“不出國門的留學”——中外合作辦學。其實“不出國門的留學”這種説法,雖然流傳甚廣,但並不完全準確。其中很多項目,也是要走出國門的。比如本科教育,“2+2”模式、“3+1”模式,加號後面的數字,就是要在境外度過的時間。
近年來,中外合作辦學快速發展。越來越多高校通過這種模式,引進先進的課程、教學理念、師資等,與國外名校進行科研、人才培養等多方面合作,以提高國際化辦學水平。最近,中國教育在線發佈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本科階段中外合作辦學招生規模不斷擴大,錄取分數持續上升,教學質量大幅提升。招生規模、錄取分數、教學質量,這些指標上揚,意味着中外合作辦學的社會認可度在攀升。
那能否成為留學的“替代品”?這明顯是個偽命題。正所謂“存在即合理”,一個事物如果能被替代,只能説明它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對留學來説,全外語的沉浸式環境,外國高校的科研氛圍,文化的交流碰撞,行萬里路開闊眼界——估計留學生們會列出一長串理由,去證明留學的不可替代性。
當然,這麼回答也是太“較真”了。因為提出這個問題,並非需要正面回答,而更多的是傳遞一種期待。當前,人們對教育資源供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質量、多樣化、國際化,正是重要方向。作為擴大教育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中外合作辦學在滿足羣眾教育需求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其本身的蓬勃發展,就足以印證這一點。根據一項數據,截至去年6月,我國經審批機關批准設立或舉辦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共計2431個。這真的不是一個小數目。不過與此同時,質量參差不齊,甚至套路翻新、糾紛不斷的情況也屢見報端。
應該説,中外合作辦學是一種趨勢,承載着更高的期盼,勢必會越來越有存在感,勢必會去蕪存菁、加快邁向高質量發展。目前的外部環境,或許能加快這一趨勢。而人們所期待的,也正是其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步子更大些,提高辦學質量的速度更快些,優質的選擇更多些,不斷回應需求、滿足期待。
那選擇留學、中外合作辦學還是普通高等教育?疫情之下,我們所要考慮的因素變得更多。但歸根結底,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還有,不論在哪,不管進入哪所高校,關鍵還是要珍惜光陰、好好努力呀。(夏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