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大學裏,有一羣自稱廢物的“小鎮做題家”

最近,“小鎮做題家”這個詞有點火。

這個詞來自豆瓣上一個名為 “985廢物引進計劃”的小組。正如小組簡介所説,這個組的主要功能就是給985、211的“失敗學子”來“分享失敗故事,討論如何脱貧”,以達到“自救”的目的。

這個建立剛滿1個月的小組,已經聚集了5萬多個成員。實時更新的吐槽貼還在滾動刷新:

“中國的90後註定享受不到任何時代紅利”

“大學荒廢,現在前途迷茫……”

“研究生退學,可能是本組最five的人”

有人一針見血地指出:985學生陷入困境的絕大多數都是“小鎮做題家”。 他們多是出身自村鎮的寒門弟子,高中階段依附於“題海戰術”、迫於師長的壓力與管教取得優異成績,從而脱離小鎮考入一流名校。

但在步入大學後,或是泯然眾人,或是逐漸墮落,失學即失業。

“對於小鎮做題家來講,讀大學的幾年好像一個美麗的夢。”一條發於6月8日的吐槽帖説。

01

小鎮青年出鄉關

比起70後的父輩們,90後農村學子獲得教育和升學的機會已經大為改善。小升初、初升高、高中升入大學的入學率都有大幅提升。

然而,城鄉教育機會獲得的平等性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甚至機會享有的實質性差距還在持續拉大。

一項基於“中國綜合社會調查”數據的研究顯示,這種差距,在中等教育階段就已經顯露端倪。

在農村,90後僅有64.16%的適齡兒童順利升入高中,而在城市,這一比例已經高達91.01%。到了高中升大學,農村的入學率急轉直下,降至34.41%,90後農村與城市適齡學子進入高等教育的相對比例約為1:1.9。

這意味着,在不同的受教育階段,都有大量農村孩子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輟學,他們當中最終進入大學的,不足適齡農村學子的四成。2018年教育部公佈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48.1%,顯然,農村學子拖了後腿。

大學畢業後,農村大學生進一步接受教育深造的升學率也比城市大學生低17.93%。

城鄉學子的這種差距隨着進入的高校層次的上升而不斷拉大。從高職高專到普通本科、211高校、 985高校,來自鄉鎮及以下地區的學生比例越來越小,而來自地級市及以上地區學生數卻呈上升趨勢 。

以“2015年江蘇省高校學生調查”的數據為例,985高校中鄉鎮及以下的學生佔比為30.61%,來自地級市及以上的學生最多,佔比36.05%。

在頂尖學府中,這種生源差異就更為懸殊了。

儘管有多項面向貧困農村地區的專項招生計劃,但農村生源的比例還是較少,例如北京大學2015年在國內錄取2864人中,農村户籍生源有416人,僅佔新生總數的14.53%,復旦大學2016級農村生源約為23.8%。

02

星辰隕落,光環不在

在高考錄取率已經高達80%的今天,混張文憑並不是難事,但考上一本甚至考上211、985,或者雙一流高校,仍然是“華山一條路”——既艱又險。

高二學生一個月調研考能高達28次,另外,他們的每日作業都會被劃分等級,並在次日公佈課堂排名,個別科目還會在教室裏張貼“排行榜”,沒有達到平均線的“差生”會被示眾和“約談”。

軍事化管理方式、高壓學習環境的短期收益顯著,成績節節拔高,“學神”、“學霸”頭銜惹眼。三年寒窗苦讀,一朝金榜提名,春風得意,以為終於實現了“鯉魚躍龍門,野雞變鳳凰”,前路彷彿一片坦途。

然而,步入大學,一部分小鎮做題家的學霸光環卻不似以前了。

2020年,B站發佈了五四演講《後浪》,在“B站簽約的百大UP主”羣像鏡頭中,一閃而過的滑翔翼、無人機、滑雪、攝影、手辦、全球旅行都似乎與“小鎮做題家”無緣。視野、興趣、認知等等都是一開始就受限於家庭。

比起成績,城市家庭的父母顯然兼顧了孩子興趣的培養。城鄉學生在參加課外輔導班、興趣班方面存在明顯差異。

中國人民大學主持的《中國教育追蹤調查》2013-2014學年基線數據顯示,為孩子報了音樂興趣班的城市家庭佔到18.05%,農村僅6.14%。65.55%的農村學生沒有參加過任何興趣班或課外輔導班,而非農學生未參加的比例只有34.64%。

農村家庭父母更多采用“放養式教育”方式。中國教育追蹤調查的數據顯示,作為重要文化資本測量指標的“與父母一起參觀博物館、動物園、科技館” ,農業户中有54.42%的家庭從未做過,而非農户口中的該比例只有26.39% 。

“與父母一起外出看電影、演出、體育比賽”一項,農業户口中57.05%的家庭從未做過,非農户口中從未做過的比例為26.34%。

在重視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大學階段,農村大學生視野侷限、興趣愛好不多的短板被暴露得更徹底。

而“小鎮做題家”最擅長的應試,到了大學也不一定管用了。

一項對某重點高校A大學2004級-2009級城鄉學生學業表現的調查數據顯示,步入大學後,農村大學生在學業上的表現遠落後於城市大學生。且農村大學生經過四年的專業學習,也沒有縮小這一差距。

農村大學生對大學生活的感知也更為悲觀。調查顯示,比起非農户口的學生,農村户口的學生對學校生活各方面的評價更為負面,例如“老師更經常批評”“班風更不好”“同學更不友好”“更希望去其他學校”等。

03

迷惘與出路

“寒門生貴子,白衣出公卿” ,曾經科舉是階層躍遷的通道,中第意味着加官進祿、擺脱出身。而如今,寒門弟子易出“高考學霸”,卻再難出“貴子”。

甚至“寒門學子”在走出大學的第一步,即在找工作上,就會面臨坎坷。中國社科院2014年《社會藍皮書》基於12所高校的調查數據顯示,家庭的城鄉背景對畢業生的就業機會有明顯影響。

城市家庭出身的畢業生的就業率明顯高於農村家庭出身的畢業生。其中,普通本科院校畢業生就業率的城鄉差異最大,城市家庭出身的畢業生的就業率為87.7%,與農村家庭出身的畢業生就業率69.5%相差了18.2個百分點。

除此之外,畢業生的家庭出身背景對其就業單位的影響也很明顯,城市家庭畢業生更易於進入較好的工作單位。

城市家庭出身的畢業生進入公有部門和外資企業的比例分別為47.8%、10.4%,而農村家庭出身的畢業生這一比例分別為31.1%、2.5% 。

好不容易找到工作,農村大學生的初職月薪比非農村生源要低個兩三百塊錢。

根據麥可思對中國2018屆大學畢業培養質量的跟蹤調查,農村生源的大學生初職月薪為4469元,低於非農村生源的4756元。對於工資薪酬的預期,農村大學生的要求要比城市大學生低。

在辭職上,農村出身的大學生顯得更“慫”一些。儘管農村本科大學生就業滿意度低於非農村生源的就業滿意度,但離職率卻低於後者。

非農村生源在就業的專業相關度低於農村生,這也可以理解,城市大學生在就業方向上有更大選擇空間。在就業信息渠道上,城市大學生有依託於家庭的社會關係網絡和更多可供調動的社會資本。

農村大學生更多的靠學校就業中心、老師、輔導員以及網絡報紙雜誌等公開渠道獲取就業信息,一項基於全國17所高校的調查數據顯示,超八成的城市大學生會通過家人、親戚、朋友、熟人渠道獲取。

即使農村大學生通過高等教育擺脱了“原生環境”,也在城市找到了工作,但能立足在大都市的“小鎮做題家”不到一半,因為種種原因,他們選擇了“迴歸”。

麥可思研究顯示,2018屆大學畢業生中,農民與農民工家庭出生的本科生只有43%留在直轄市、副省市級城市,選擇“地級及以下城市”就業的比例高於2018屆大學畢業在該城市類型就業的比例。

並不是所有的“小鎮做題家”都會陷入困境、對自我產生懷疑,但是也不能忽視,從小鎮來到城市,他們不可避免地會有來自生活方式、文化等等方面的落差。

就像“985廢物引進計劃”中的一些成員,他們有哀嘆,但也會反思,並且梳理過往尋找出路。

他們也清楚,選擇成為“小鎮做題家”是他們曾經的出路,當總比不當好,至少他們還有走出小鎮的希望。

設計 / 楊楠 黎旭廷

參考文獻:

教育與經濟, 2020. 新中國70年教育不平等的演變軌跡實證研究 ———基於CGSS同期羣數據的歷史考察. 36, p.42.

2019. 教育部舉行2018年教育事業發展有關情況發佈會. Available at: .

餘秀蘭. .農村學生的教育獲得:基於城鄉教育分化視角的分析.教育藍皮書,122-137

盧曉東, 於曉磊, 陳虎, & 黃曉婷. . 基礎教育中的城鄉差異是否在大學延續——高校城鄉學生學業表現差異的實證研究. 高校教育管理, 10, 56-60.

2018. 新高考再尋方向——衡水按兵不動. Available at: .

餘秀蘭. . 關注質量與結果: 我國教育公平的新追求. 南京師大學報 , , 3.

李春玲.. “最難就業年” 的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基於 12 所高校畢業生追蹤調查. 2014社會藍皮書

田逸嬌.. 農村與城鎮大學生的就業差異研究 ——基於全國17所高校的調查數據. 廣西師範大學.

歡迎關注他們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不該讓他們被“出身”所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63 字。

轉載請註明: 985大學裏,有一羣自稱廢物的“小鎮做題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