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炫耀家傳聖旨,被專家建議上交,一句話回懟太解氣
在我國古代,皇帝是一個國家擁有着至高權利地位的人物,他説過的話也叫做聖旨,總是能夠輕易的決定一個人、一個地區甚至一個國家的命運。不過聖旨的頒發,一般都是皇帝向大臣們傳達命令時候採用的物品,普通的老百姓是沒有機會見到此物品的。
但是在河北的一位農民家中,卻有着古代普通人無法得到的聖旨。這位農民年紀比較大了,不過性格卻是比較喜歡張揚。對於家中有着家傳聖旨這件事兒,沒少炫耀。結果一來二去,這個消息就傳到了鑑寶專家的耳中,專家也是聞訊前來查看老人的這件傳家寶,看過之後專家建議老人上交寶物,但是老人的一句話回懟簡直是太解氣了!
事情是這樣的,在河北這位老人的家中,有着一件保存完好的聖旨,根據老人表示,這個聖旨傳到他這裏已經是第19代了。對此老人也是十分寶貴,遇到晴朗的天氣也喜歡將聖旨拿出來通通風,避免因為保存不當導致損毀。
但也因此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老人家中的寶物,也有專家特意為此從遠方趕來。專家到了之後,仔仔細細的觀摩了老人手中的這份聖旨,發現確實是一件真品,而且是一件明朝皇帝頒發的聖旨。
這件聖旨採用了青色和黃色兩種顏色的絹本,而且不小,長度足足有着1.92米,比一個普通成年人還要高一些。寬度也是有着31cm,這樣的尺寸也是超乎了小編的想象,怪不得古代的太監們宣佈聖旨的時候總是要雙臂張開!
在聖旨的開頭,有着我們熟悉的電視劇台詞“奉天承運皇帝敕曰”。左邊繡着“德宣二年”,也是證明了該聖旨所屬的朝代和年份;右邊繡着“奉天誥命”,意思是對官員封賞的一種聖旨。
專家經過研究發現,該聖旨全文共計135個字,字體都是板正的楷書,彰顯了皇家的威嚴和嚴肅態度。是明英宗朱祁鎮 在正統十二年的時候,頒發給當時的南京户部主事郭世賢的一份聖旨,很好的記錄了我國古代歷史之中“推恩制度”,因此有着不凡的歷史意義,所以也是非常難得的寶貝。
除了很好的對歷史進行了記錄之外,作為皇家的東西,自然是做工不凡的。一般來説,古代的聖旨都是採用了玉軸、犀牛軸…等寶物作為卷軸;用上好的蠶絲作為織品,搭配上精緻的繡製圖樣,整體的美觀效果不言而喻。
這樣一件既具有着歷史意義,又具備了不俗的製作工藝的寶貝,自然是讓專家很興奮。因此也是對老人開始了説教,建議老人將這件寶物上交,國家會將其做一個很好的保護。言下之意是希望老人放棄自己的家傳至寶。老人聽過之後,自然是不同意,用這樣的一句話回懟了專家“這是傳家寶,不能交”。
經過老人的這一回懟,專家立刻不做聲,知道自己也沒有什麼更好的理由,所以只能作罷。對於老人回懟專家的言辭,不少網友都覺得很解氣,畢竟這是人家的家傳寶貝,專家站着説話不腰疼,説上交就上交,一點兒都不考慮持寶人的心情。
對此,小編也覺得專家做得有些不妥當,但是專家有一句話也沒錯,交給國家這件寶貝勢必能夠得到更高的保護。但老人選擇不上交也無可厚非,最後,希望老人一家能夠將這份聖旨好好保存,成為見證我國文化歷史的一個重要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