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歷史上往往由北方中原王朝統一天下,明朝憑什麼以南定北?

由 費莫白竹 發佈於 經典

為何歷史上往往由北方中原王朝統一天下?

在中國歷史上,實現大統一的王朝往往都是以北方作為自己的根據地,而以南方或者諸如四川等地為根據地的割據勢力,往往最終的結局都是被北方勢力所吞併,至多就是苟延殘喘的多堅持一段時間。

從秦朝開始,直到封建王朝結束,嚴格來講以南定北的其實也就明朝一家,就連以江東父老為基的霸王項羽,以及兵出四川的劉邦,也算不上真正的以南定北。

首先,項羽雖然是在會稽,以吳中兵力起義,但是最後定都的地方卻是徐州彭城。會稽雖然是當之無愧的南方地區城市,而徐州卻是鼎鼎大名的北方城市,雖然這兩者都屬於如今的江蘇省。

再者,項羽雖然被評為西楚霸王,千古無二,但是他最終也並沒有完成統一天下的成就。反倒是他看不起的劉邦成功的平定了天下。

但是劉邦雖然是入蜀之後,出川方才和項羽一爭天下,但是劉邦卻也是在沛縣起義,當之無愧的北方勢力。尤其是劉邦入川其實沒幾個月時間,他手底下的兵力,尤其是將領其實大部分還是原本的那些人。而且在出川之後,劉邦真正的根據地也是關中三秦之地,而非四川。

這些統一天下的勢力,都是北方勢力,自然是由於在古代北方相較於南方,從各個方面來看,都佔據巨大的優勢。

那麼我們就來説説古代戰爭,他們的優勢在哪裏?

1.經濟優勢

第一點,無論是什麼時代打仗拼的第一個東西,其實就是錢,打仗打的就是一個錢之,誰越有錢誰的先天優勢就越大。

在中國古代,早期,黃河流域的社會發展速度一直以來都是高於江南地區的。縱觀古時候早期文化經濟中心,大都都是北方城市,如洛陽、長安、開封、徐州、太原、甚至於北京。而南方呢?不僅寥寥無幾,而且時間極其靠後,南京成為經濟中心也是在南北朝,而杭州更是在宋朝才開始成為真正的文化經濟中心。

在封建社會,北方的社會經濟發展一直是領先於南方的,所以在很早以前,南方都被北方人視為未開化的蠻夷之地。

2.農耕發展

第二點需要解決的就是糧食,沒有糧食,士兵連飯吃不飽怎麼上打仗?

我國古代早期的耕地主要以旱地為主,而水田卻屬於少部分,早期人們的主食也大都是小米,而不是如今的稻米,這一點都很多古人的詩詞作品中就能找到很多線索: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而小米屬於旱地植物,由於北方地理條件的優勢,所以種植量和土地產量都遠大於稻米。而稻穀雖然在那時候在南方也已經有了種植,但是由於工業的限制,導致稻穀不僅在種植上頗為麻煩,在處理上也極其不方便,所以種植規模不大。屬於有錢人才能吃到的最高檔的主食,當然古時候也有麥子,不過一樣是由於工業的限制,麥不是磨成麪粉吃的。是直接像蒸米飯一樣的吃。因此口感很差。屬於二級食物。

由於作物的限制,自然就導致北方的糧食產量個農耕發展程度遠遠大於南方等地。很多南方的割據勢力,在戰前經常由於糧食的不足,而會選擇優先攻略北方的糧食產地,如諸葛亮北伐,首選的目標就是隴右地區。

3.人口資源

第三點就是人口,在冷兵器時代,沒有現在這些威力巨大的熱武器,一殺殺一片,都是拿着冷兵器一個一個的拼殺,這個時候那一邊的人多,無疑實力就越強。

人口作為冷兵器時代戰爭的取勝關鍵,一般來説都是哪邊的兵力更多,那邊就贏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各個朝代南北方的人口比例情況。

秦朝至兩漢時期:南方百分之20,北方百分之80

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方百分之30,北方百分之70

隋朝至盛唐時期:南方百分之25,北方百分之75

中唐至北宋末期:南方百分之50,北方百分之50

宋金的對持期間:南方百分之60,北方百分之40

元朝時期:南方百分之80,北方百分之20

明朝時期:南方百分之70,北方百分之30

可見在中國歷史上,一開始北方的人口數量是遠遠大於南方的,在兵力上北方勢力必然佔據決定性的優勢,南方根本不可能有機會與其抗衡。

4.地理因素

第四個就是地理因素,有些地方雖然佔據天險,但是天險雖然能夠防止外敵,卻也限制了自身的外向發展,出行極為不便。只能困於一隅,坐困等死,而有些地方確實退可守進可攻,能夠完全佔據主動。

北方地區往往平原居多,縱然有大山阻路,也不過是至多幾十里路,難有十分限制發展的連綿山地,沼澤丘陵等地。而南方大地,不僅丘陵遍地,在軍事和農業發展上都給當地人造成了很大的困擾,還限制了當地的向外發展,只能坐困一地。

如四川的蜀道難行,進來難出去也難。又比如長江之險,雖然很大程度上幫助了諸多江東實力的自保,可是長江天險的作用也是相互的,你以天險阻敵,敵人也一樣可以天險困你。

這一點就不向很多北方的關隘,如函谷關等,可以一關之險而攔千軍萬馬,也可以主動洞開大門放出已方萬馬千軍向外征伐,主動權全在自己手上,可攻可守。不似南方天險,可守而不可攻,只能被打捱打,完全喪失了主動性。

5.民族風俗

第五個就是體魄習俗,有些民族天生就是人高馬大力氣大,戰鬥力更強。而有些民族雖然更加秀麗好看,在力氣一事上,卻往往有所不足。

在我們印象中,總是認為南方人都比較温柔,而北方的人都比較粗狂,所謂江南淑女,山東大漢,這並不是説着玩的,在古時候這種差異感會更加嚴重。南方人都是養在水鄉里的温柔性子,而北方則是在原野上呼嘯的粗狂性子。

在中國古代,由於地域差異的原因,北方人的身體一般來説都比南方強壯有力,尤其是生活在北方草原上的遊牧民族,更加擅戰。而在本來就是打人口的古代冷兵器戰爭,尤其身體素質的不同,南方的單兵戰鬥能力自然更是弱於北方,再加上人數的不足,整體戰鬥力差距會更加巨大。除非是在水域等特殊戰鬥場地,南方人才有一定的優勢

因此,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南方勢力是無法與北方勢力相抗衡的,因為不論是經濟支撐、糧草補給、地域優勢、兵力優勢、單兵戰力,都不如北方。

那麼明朝憑什麼能夠一反常態的以南定北呢?

其實明朝能夠以南定北並不是意外,而是必然。因為隨着時代的發展,強弱之分也是會被改變的,總的來説有以下三點改變。

1.經濟發展的南遷

魏晉南北朝時期,國家便開始大力發展南方的經濟,導致經濟中心開始南下。第一件重大事例就是西晉滅亡,司馬睿即位,是為晉元帝,東晉正式建立,定都建康。從此南方城市建康開始成為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

而南北朝時期,在南方又陸續建立了劉宋、南齊、南梁、南陳等四大政權。雖然最後依舊沒有實現以南並北的壯舉,但是也大大加快了南方的經濟發展。

而到了隋朝,雖然國家的首都還是在北方的洛陽,但是隨着隋煬帝楊廣開發大運河南下江南,使得江南的經濟再次得到了巨大的發展。所以到了唐朝時期,南方的經濟實力已經有了逐步超過北方的趨勢。

到了中唐,隨着安史之亂的爆發,北方大地再次硝煙四起,如此一來,便讓經濟中心再次南移,所以到了晚唐五代時期的時候,南方的經濟條件已經正式超過了北方。而北宋南遷之後,更是使中國的江浙地區長期成為了國家的經濟文化中心,全國的經濟中心已經正式切徹底的轉移到了南方。

再到之後的元朝,來自蒙古高原的蒙古族入侵中原,並沒有改變中國經濟重心南遷的情況,反而由於北方被少數民族佔據,使得這種進程得以加快。南方成為經濟重心已經是無法避免現實結果。

2.南方農業的開發

不僅僅是經濟,隨着農耕條件的進化,南方的水田也變得越來越適合耕種。牛耕得到了大量普及,不再像以前那樣,耕種只能依靠人力,導致水田難以耕種。

從南北朝時期開始,江南農業的拓展就遍佈了整個長江流域,之後更是擴展到了嶺南和閩江流域。而南方在耕種技術得到了解決之後,加之本身的水利優勢,農業水平便開始逐步趕上甚至超越北方,再加上工業的發展,南方農作物的處理方法也得到了解決。最後的結果就是,原本只侷限於有錢人才能吃得上的水稻成為了每家每户都可以天天吃的主食。

3.人口比例的劇烈轉變

隨着經濟和農業發展改變的,自然還有隨着而來的人口比例的劇烈轉變。從前文已經可以得知,雖然在唐朝之前,北方人口占據了中國人口的絕對比重,但是到了唐朝之後,南方的人口已經趕上甚至超過了北方。

中唐至北宋末期:南方百分之50,北方百分之50

宋金的對持期間:南方百分之60,北方百分之40

元朝時期:南方百分之80,北方百分之20

明朝時期:南方百分之70,北方百分之30

可以看到,到了朱元璋起義的元末,南方人口已經完全超過了北方,人口形勢已經完全逆轉。

結語

總之,朱元璋之所以能夠破天荒的成功實現以南並北,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南北方的實力發展了天差地別的轉變。從原本的北方各方面領先於南方變成了南方各方面領先於了北方。這件事所謂的時勢造英雄,局勢的不同給予了機會

而南北的實力之所以會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還是因為此前的歷史上,在北方經常發展大戰。反倒是南方,雖偶爾也有戰爭波及,但是卻遠遠少於北方,導致南方一直能夠長期穩定的發展,且北方人流和經濟大量的向南方湧入,才導致了朱元璋以南並北的最終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