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小鬍子説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交流之目的。版權屬於原作者所有,因聯繫方式缺失,
説來很有趣,很多歷史書上多次出現的人物,大家可能記不住,但是隻要是提到韓信,那可是小學生都能記得住的人物,在什麼榮耀中,韓信相當牛叉,説來這也是國史的悲哀!瞭解歷史不通過書,而是通過遊戲!
今天,縱橫就帶領大家全方位的去了解了解韓信這個人,讓你以後在打遊戲的時候選擇韓信的時候,心裏更有底!
能夠忍受胯下之辱的韓信,到底有着怎樣的故事
對於韓信的評價,還是很牛叉的,韓信是西漢時期的開國功臣,是著名的軍事家,被人們奉稱為“兵仙”“戰神”,楚漢之時很多人都説韓信是“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
並不是每一個英雄的人物都有一個好的開始,韓信的開場就不是很好。
大圖模式
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 。”
布衣出身的韓信,沒有當小吏,也不會做生意,只能寄人籬下,韓信的卑微似乎是出生時就留下的。
一個廣為流傳的成語故事,胯下之辱就產生在這個時候,《史記》中曾經寫道: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孰視之,俯出袴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即使受到如此的侮辱,韓信依然沒想出去幹一番事業,而是繼續混在別人家裏,當時有一個亭長認為韓信不是一個普通人,經常接濟韓信,結果韓信就在這個亭長的家裏吃了好幾個月,這個亭長是猜中了結局,卻沒有猜中開頭。
最後亭長的老婆實在看不下去了,逼得韓信捲鋪蓋滾蛋了。
蹭不到飯吃的韓信,在項梁起義後,參軍去了。
韓信的成功之路,到底有多不可思議
有人將韓信的成敗總結為:成也蕭何敗蕭何,不可謂不到位!
以韓信的本領,想要出人頭地是相當困難的,儘管韓信懂得隱忍,卻不懂得如何表達,韓信投靠項梁不被重用,依附項羽的時候依然不被重用,最後跳槽到劉邦那裏,依然不被重用。
這麼多的領導都沒有發現你的才能,不是領導的責任,而是你自己的責任!
當然,發現一個英雄的不一定是另一個英雄,很可能是伯樂,劉邦手下的能人蕭何見到韓信後,認定韓信是一個曠世奇才,甚至自己多次為劉邦背書,舉薦韓信。
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就是這樣來的,劉邦害怕失去蕭何,最終拜韓信為將。
在此之前,韓信其實並沒有爆發出自己的任何實力,其實也是一個紙上談兵的傢伙,但是韓信能夠成功,在於其出身於底層,在逆境中磨鍊出了堅強的意志。
打仗對雙方的將領來説,打的不止是計謀,也是一種心態,誰能夠沉得住氣,才能發現對手的漏洞,才能夠創造戰機,才能夠鎮定自若,揮斥方舟。
正是因為韓信出自底層,閲歷十分廣泛,在打仗的更是不拘泥於兵法,往往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使用“陰招”。
在楚漢戰爭期間,項羽創造過的軍事奇蹟,韓信在之後都重複上演了,最終發展成為僅次於劉邦與項羽的將領。
韓信為何沒有擁兵自立?因為格局太小!
曾經有個話題,值得深思,假如韓信在楚漢戰爭中擁兵自立,會不會成功,或者打敗劉邦和項羽。
在公元前202年是關鍵的一年,當時劉邦趁楚軍疲憊開始對楚軍發動戰略攻擊,並且約定韓信和彭越從北方南下合圍楚軍,結果是劉邦追着項羽打,韓信和彭越不為所動,劉邦連吃敗仗。
在這個時候,韓信如果能夠擁兵自立,必然可以取得成功。
韓信對兩個人是有着深刻的瞭解的,在給劉邦分析項羽的時候,韓信敬佩項羽的勇猛,但是卻認為只是匹夫之勇,在性格上有婦人之仁,在戰略上更是沒有什麼建樹。
對劉邦的實力,韓信也十分了解,劉邦問韓信:“像我的才能能統率多少兵馬?”韓信説:“陛下不過能統率十萬。”劉邦説:“你怎麼樣?”韓信回答説:“我是越多越好。”後來説韓信帶兵多多益善,就是從這裏來的。
但是韓信的格局在那裏了,同時代的劉邦與項羽在格局上壓根就不在一個層級上,當時秦始皇東巡的時候,車隊頗為壯觀,項羽見到時説“彼可取而代之。”劉邦見到後説:“大丈夫當如是。”這個時候,韓信還在別人的胯下。
當時韓信如果能夠自立,肯定能夠成就一番事業,當時有人勸韓信幫項羽,韓信聽後沒有同意,意思是我給項羽幹活的時候,不給我當官,不聽我計謀,而劉邦給我上將軍的印信,不能背叛劉邦啊!
當然,韓信也藉機跟劉邦提高價碼,當時劉邦封韓信為齊王,結果韓信立即出兵,可見,韓信的心胸就是這樣狹隘,縱使你就天大的本領,但是你的格局太小,也只能永遠在人下,在人胯下。
有一位叫蒯通的説客在楚漢戰爭的關鍵階段也建議韓信自立,他的話術很高潮,意思是説,你現在功勞這麼大,不論是幫楚還是幫漢,都不會被信任,想要有生路,只能自立為王。
韓信卻認為,自己為漢王付出那麼,漢王不會虧待他的。
造成韓信悲慘人生結局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關於韓信的人生結局,一直存在各種各樣的解讀,站在不同的角度,似乎都有着各自的道理。
韓信臨死的時候説,我後悔沒有采納蒯通的建議。
韓信的死,到底是兔死狗烹還是功高震主?
這個問題,韓信自己都沒有搞明白,韓信自己認為是兔死狗烹,劉邦在建立漢朝之後,十分忌憚韓信,有人舉報韓信造反,劉邦就用計策抓捕了韓信,韓信因此説: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
很多史學家則認為韓信死於功高震主,因為韓信對西漢建立的功勳太大,以致劉邦最後不得不殺了韓信。
實際上,兔死狗烹和功高震主都只是表象,劉邦以亭長的身份起兵最後建立漢朝,對劉邦起到輔佐之功的人不在少數,漢初三傑中,蕭何、張良、韓信三人,韓信排在最後,反而被誅殺,説明兔死狗烹、功高震主都是不能完全説明韓信被殺的原因。
至於有些人説,韓信最後造反才導致最後被殺,我們要知道,韓信能夠忍受胯下之辱,説明他是一個逆來順受的人,不到萬不得已,他不會造反,他的造反,只能説是被逼得,不得不反。
那麼,又是誰在逼韓信,是形勢所迫!
韓信在西漢建立之後,並不是淮陰侯,而是異姓王,異姓王不止韓信一位,在楚漢戰爭中對劉邦有過功勞的被封為異性王的有彭越、英布、臧荼、盧綰等,在韓信被殺的前後,基本都被一一誅殺,被劉邦消滅乾淨。
在異姓王被誅殺殆盡後,劉邦大肆分封劉氏子弟為同姓王,並且與羣通定下白馬之盟,天下“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
可以説,在漢朝建立之後,為了保證中央和地方不再有重大的矛盾,劉邦必須徹底消除異性諸侯,一面再次出現戰國爭霸或者楚漢爭霸時的混亂局面,通過劉氏的宗親政策來維繫漢初的統治,韓信也只是當時劉邦加強中央集權的形勢下,不得不殺的異姓王而已。
總結:
劉邦在楚漢戰爭中能夠取得勝利,靠的是心狠手辣,靠的是翻臉不認人,劉邦是厚黑學的集大成者,項羽因為婦人之仁所以失敗,而韓信未嘗不是,韓信笑話項羽婦人之仁,其實是五十步笑百步,在劉邦的眼裏,他們都不是對手。
對韓信來説,想要不讓悲劇發生,其實可以有兩個選擇,要麼你就鋌而走險搏一把,或許還能將劉邦取而代之,要麼你就急流勇退讓一步,乾脆做個平民算了。
做一個功高震主的異姓王,你能睡着,劉邦未必能睡着。
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
煩請原作者聯繫本人刪除。
如果你覺得文章不錯敬請傳播正能量,轉發也是一種美德!
更多資訊敬請關注登錄:中華風采人物網;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