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歷史故事,中國智退1200萬印度大軍
在東南亞的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國流傳着一部廣為人知的古典文學名著,叫做《馬來由本紀》。該書成書於1612年,系統地描繪了馬來西亞的起源,以及東南亞海島地區的歷史和文化,在東南亞地區有着很高的歷史地位。
由於中國是一個大國,而且和馬來西亞地理相近,這本《馬來由本紀》的多個章節都有關於中國的描述。有中國皇帝向馬來西亞求親的故事,也有中國公主下嫁馬來西亞國王的故事,還有中國使臣被迫出使馬來西亞的故事。
比如書的第二章,這樣寫到,説馬來西亞滿剌加國王登基後,中國皇帝派出了特使前往馬來西亞,希望可以迎娶滿剌加國王的女兒為皇后。於是滿剌加國王召集大臣商議對策,到底是嫁還是不嫁,大臣們紛紛諫言説,必須要嫁,中國皇帝是大國君主,出身高貴,普天之下有什麼國家能比中國強大呢,陛下如果不嫁女,恐怕我國難保,而且把中國皇帝招為女婿,豈不是一件美事。最終在大臣的建議下,馬來國王將女兒嫁給了中國皇帝。
多年以後,中國和滿剌加越來越友好,滿剌加也派出了特使到中國求親,中國皇帝應允後,將公主下嫁給了馬來國王,當公主抵達馬來西亞時,國王還曾向北遙拜,稱中國皇帝為父皇。以上是一則友好的故事,描述了古代馬來人對中國的認知,不過下面幾則故事就沒這麼友好了。
比如書的第十五章,描寫了中國皇帝派使臣到馬來西亞討要洗腳水的故事。講的是,中國皇帝要求滿剌加向中國朝貢,滿剌加上下不願朝貢,但也一籌莫展,沒想到中國皇帝突然患病,請了一百個御醫也沒治好,最後有一位老御醫諫言説,陛下這病,只要飲用滿剌加國王的洗腳水才能治。
於是中國皇帝派出使臣前往滿剌加,專程討要洗腳水。滿剌加上下大喜,開出條件,中國不再要求滿剌加朝貢,使臣應允後,得到了洗腳水,回國治好了皇帝的病。《馬來由本紀》繼續寫道,此後中國皇帝信守諾言不再要求滿剌加朝貢,兩國一直和睦相處,永結親善。這則故事並不友好,而且有點精神勝利法的意思,不過也展現了滿剌加面對大國的弱小和無奈。
以上都是《馬來由本紀》中的歷史故事,故事並非真實歷史,不過也能展現當時馬來西亞對中國的認知,那就是強大。此外還有一則最著名的故事,是馬來由本紀第一章描寫的。説馬來人的先祖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印度,他的子孫也成了印度的國王。到了蘇臘安王時代,國家達到了鼎盛,於是蘇臘安王便有了攻打中國的信心。經過多年的調兵遣將,蘇臘安王集結了1200萬士兵,沒錯就是1200萬,馬來由本紀原文記載。這些1200萬的印度大軍,從印度東北啓程,經馬六甲海峽,至淡馬錫休整,準備一鼓作氣拿下中國。
當中國皇帝聽説印度大軍已經到了淡馬錫時,大臣商議對策,很多中國大臣都是一籌莫展,只有中國宰相想出了一個退敵的計策。在得到皇帝首肯後,中國宰相找了兩位牙齒都脱落的年邁老者,然後為他們準備了一艘載有柿子樹和棗樹的船舶,令其駛向淡馬錫。
兩位老人到達淡馬錫後,見到了蘇臘安王,聽説老人來自中國,蘇臘安王便準備打聽一下,中國還有多遠。兩位老人按照宰相的交代説了一句話,我們12歲離家,靠着吃船上的柿子和棗為生,到現在,也不知道航行了多長時間,我們也算不清這其中的歲月了。蘇臘安王一聽,原來中國這麼遙遠,要用一生的時間才能到,於是下令班師,離開淡馬錫回到了印度。《馬來由本紀》評價説,中國人就這樣使用智謀,退了印度1200萬士兵。
這則故事和其他故事一樣,都不是歷史,不過也代表了古代馬來人對中國和印度的認知,一是中國國力強大,蘇臘安王發展到鼎盛時期,才敢於攻打中國,二是中國人富有智慧,善於使用謀略。三是印度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而是被馬來人先祖統治的國家。這些認知有一定的道理,但無論認知如何,這些故事都過於荒謬了,但考慮到成書於四百年前的馬來西亞,也就可以理解了。
參考資料:《馬來由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