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矸石山已變成青山綠水,煤礦文化為古老的棗莊帶來生機,更為“魯南煤城”增添了文化氛圍——
那塊面貌黝黑的煤炭,有個“中興夢”
作為煤炭大省,山東對於煤炭的開發利用歷史久遠。山東煤炭史研究專家孫卓龍接受採訪時表示:“山東對於煤炭的採掘始於春秋,興於唐宋,盛於明清。1878年,山東嶧縣中興礦局正式設立,在民族工業、實業救國的潮流中,開始了步履維艱的工業化進程。”日前,山東能源集團與兗礦集團實施聯合重組,重組後的新集團,煤炭年產量將達到2.91億噸,成為僅次於國家能源集團的全國第二大煤企。在實業發展的漫長曆史過程中,這片土地積澱下獨具特色的“煤文化”。
官督商辦的中興礦局
在棗莊市市中區城北,有一座集學術研究、科研考古、生態園林、休閒娛樂於一體的大型礦山地質公園——中興國家礦山公園(上圖)。公園由中興文化博覽區、中興遺址觀光區、時尚文化休閒區三大板塊組成,其中中興湖是在原棗莊煤礦塌陷區的基礎上建設的,湖的周邊種植着眾多名貴樹種,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公園的主碑以井架和天輪為主進行設計,象徵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中興人胸懷“振興中華”之夢,發展成為中國近代“獨一無二華資大煤礦之基”的榮光。
據考古資料證實,山東煤炭開發利用的起始時間不遲於漢代,最早見諸文字記載的為宋代。
孫卓龍介紹,在嶧縣管轄的棗莊一帶,早在1308年就已有人在此“掘窯採煤”。棗莊地區煤炭開採不僅井口眾多、生產規模較大,而且生產經驗豐富、經營效益可觀。當地地主豪紳見有利可圖,便依靠官府的支持,巧取豪奪農民的開礦權。到19世紀初,棗莊礦區的絕大多數煤窯都被嶧縣有名的“八大家”豪強劣紳霸佔,靠挖煤為生的破產農民已達數千人。但歷經數百年的開採,淺部煤層越挖越少。由於當時生產工具落後,煤窯排水困難,尚無力向深部開採。到19世紀中葉,民間採煤業由盛轉衰,所剩無幾,導致大批礦工流離失所。
鴉片戰爭後,以李鴻章、張之洞為代表的清朝洋務派倡導“實業救國”,先後在武漢、上海設立工廠,需要煤炭來做燃料,而因煤炭缺乏,供不應求。當時中國各口岸都有進口“洋煤”,外國洋行往往故意囤積居奇,哄抬煤價。山東及其他地方的一些官僚富商,便有了到棗莊開辦煤礦的想法。
嶧縣的豪紳金銘和曾做過直隸東明縣知縣的米協麟、候補知縣戴華藻等,赴天津找到時任直隸總督的李鴻章稟告開礦事宜。此時李鴻章着手興建軍火工業正急需煤炭,所以一拍即合,隨即奏請慈禧太后批准,委派米協麟、戴華藻到棗莊,於1878年春設立“山東嶧縣中興礦局”。
中興礦局創辦之初,因資金短缺,無力採用先進機械設備,仍沿用土法開採。試開的3座煤井因排不幹積水而無法採煤。戴華藻於1881年至1882年先後致函請張蓮芬、陳德浚等一批清政府官僚,分頭在上海、天津等地,籌集股銀5.6萬兩,陸續購買新式抽水機4台,排乾井下積水開始出煤。到1882年9月,日產煤炭達到120噸。1883年,李鴻章又向清政府奏準,給予中興礦局減税優惠,每噸只交出口正税銀1錢,售予各省兵商輪船、機器製造用煤一律免税,政府減税使中興礦局的煤炭產銷兩旺。
中興礦局前後經營16年,共開煤井12座,產煤約200萬噸,主要通過台兒莊運河銷往各地,為中國近代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優質能源。
自正式生產後,中興礦局管理和技術方面仍沿用煤窯舊制。隨着礦井不斷延伸,勞動條件更加惡劣,井下傷亡事故日益增多。1893年6月14日,半截筒子小窯突發特大水災,100多名礦工都被淹死在井下。礦難後,中興礦局的生產經營日漸衰落,加之內部股東爭權奪利,將所有股本虧耗淨盡。1896年1月,中興礦局被迫關閉。
開民族煤炭工業之先河
礦井關閉後,覬覦這塊“肥肉”的人依然不少。除嚐到甜頭的中興礦局老股東外,僅1898年,就有德商先後四次到棗莊礦區勘察並商購煤田,均被當地士紳以“無人賣地”為由拒絕。
在李鴻章、嶧縣士紳金銘、直隸候補道張蓮芬、新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裕祿及開灤礦局的大股東、直隸全省礦務督辦張翼等人努力下,復開事宜籌劃進行。1899年2月20日,中興公司正式成立,計劃招股200萬元,其中華股佔6成,德股佔4成。但公司開辦初期,僅有原中興礦局遺留下的抽水機四台,局房數十間,租地數百畝,資本僅有新招的股本十餘萬元。
1903年,擔任中興公司華總辦的張蓮芬調任兗沂曹濟道,才得以加強對中興公司的領導,籌措資金,添購機器,建設新井,購置礦地和運煤船隻。至1906年,公司已擁有礦地2806畝,煤井26座,抽水機8台,日產煤300餘噸,沿京杭運河設立8個分銷廠,資產達到70餘萬元。1907年產煤10餘萬噸,獲利14萬多元。由於公司利潤大增,招添新股也更有吸引力,資金順利地增至100餘萬元。原計劃興建的台(兒莊)棗(莊)運煤鐵路也開始動工建設。
中興公司華股資金不斷壯大,德商卻一直未按原定協議入股。1908年,中興公司改為“商辦山東嶧縣中興煤礦股份有限公司”,並取消洋總辦,改總辦為總理,張蓮芬繼任總理。至此,中興公司成為完全由中國人自己獨資經營的民族煤礦企業。
張蓮芬心中有個揮之不去的“中興夢”。為把中興公司建成能與外國抗衡的大企業,他以非凡的膽識,大膽採用西洋技術和西洋設備,果敢地作出開大井、修鐵路、建電廠、實施大機器生產的重大決策,矢志開民族煤炭工業之先河。
運銷是制約煤炭生產的瓶頸。南距棗莊40多公里的台兒莊有運河碼頭,只要把煤運到台兒莊,即可通過運河水路轉運到用煤量大的滬寧江浙一帶。修鐵路需要購買很多配套設備。而當時的中國連個“道釘”也造不出來。張蓮芬通過中興公司原洋總辦德璀琳的關係,與德國禮合銀行簽訂購買合同,從德國訂購了建造台棗鐵路45公里的鋼軌、鋼枕、夾板,及運載50噸的煤斗車50輛,火車頭3輛、起重機、平板車等全部設備,式樣輕重與膠濟鐵路規格相同。按照合同規定,全部設備材料通過外國輪船運到上海,再轉鎮江港。
那時津浦鐵路尚未修築,從鎮江港運到台兒莊只能通過運河船隻。張蓮芬專門安排在運河上自造一艘官舫和10餘隻貨船,沿運河南下時把中興公司的煤炭運至瓜州,回程則接運機器設備逆水上行,10多天才能到達台兒莊。運河上游水淺,大噸位的設備還要卸載過閘,另找小船裝運。從台兒莊到棗莊轉為陸地運輸,小件輕物靠人抬馬拉,大件重物就在底下放上圓木,用人推磨車,一步一步向前挪動,一天只能前進幾里路。除鐵路器材外,建大井用的大絞車、罐籠、煤篩、煤鬥、煤車,及建電廠用的鍋爐、蒸汽機、發電機、配電盤等大批設備及部件,也是沿用此法,歷時兩年多時間方才全部運到位,然後再按圖紙一點點組裝起來。
台棗運煤鐵路自1908年開工興建,1912年1月全部竣工通車,同時兼營客運。幾乎與此同時,貫穿華東地區的津浦鐵路修築工作也在緊張進行。為了藉助津浦鐵路擴大運煤量,張蓮芬又奏請政府批准,以津浦鐵路支線的名義,修築了棗莊到臨城(今薛城)的鐵路。台棗、臨棗兩條運煤鐵路開通後,中興公司的外運能力成倍增加,為煤礦大規模生產打開了便捷的外運通道。
就在中興公司進入機器採煤、鐵路運輸的嶄新發展階段,內在隱患卻逐漸暴露。新建的南大井是在原有小窯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附近有廢棄多年的老窯,裏面積水甚多,再加上探水防災措施處置不當,導致1915年2月1日發生了重大透水及瓦斯爆炸事故,造成499名礦工在井下遇難。這場大禍幾乎使中興公司陷入絕境,當年公司由盈利轉為虧損10餘萬元。張蓮芬看到自己辛苦多年籌建的中興公司因突發事故毀於一旦,憂慮成疾,於1916年1月病故。
為“亟籌救急之法”,1916年11月,中興公司在天津召開第六次董事會議,決定改組董事會,設總公司於天津,設總礦於棗莊,推舉徐世昌為董事長。面對處於低谷的中興公司,徐世昌憑藉官場人脈,“聯絡南北股東,增加資本”,其中,駐軍徐州的張勳入股20萬兩;軍閥張作霖入股6萬兩,由其子張學良代任董事。通過增股和銀行借款,使中興公司得以東山再起。
兩年後的1918年,徐世昌由安福國會選為民國總統。此後,黎元洪、周自齊、朱啓鈐等位高權重的民國政要都曾執掌中興公司。特別是朱啓鈐對中興公司的發展頗多建樹,在他主政期間,中興公司的煤炭產量翻了一番,與開灤、撫順並稱為中國的三大煤礦。
“新中興”成為一個獨特文化標籤
“七七事變”爆發後,日軍大舉南下,給生產、運輸蒸蒸日上的中興公司帶來滅頂之災。為躲避戰亂、保家衞國、抵禦日寇,在1938年3月18日棗莊淪陷之前,中興公司就將棗莊礦區的各種主要設備拆除,或轉移掩埋或西遷武漢,解散人員,全礦停產,辦事機構遷往武漢。日軍佔領中興煤礦後,實行軍事管制。同時,軟硬兼施,拉攏中興公司與其“合作”。1938年4月,中興公司董事會在漢口作出決議:“絕不與日本人合作!”
當年5月,在東海和黃海待命的日本海軍艦艇準備佔領連雲港,計劃攻下徐州。中興公司總部下令,撤出在上海和連雲港的辦事處,同意英軍徵用正在海外行駛的4艘輪船,並責令連雲港分廠經理浦禹嶠炸燬碼頭、裝煤機等機械設施,把停靠在連雲港的三艘輪船炸沉封港,堵住航道入口,以阻止日軍艦進港。南京淪陷後,為阻止日軍沿長江西進,按照南京政府的部署,中興輪船公司還有多艘輪船在江陰炸沉江中。
“多年辛苦建設經營的連雲港和輪船公司毀於一旦,但中興公司寧可沉船江海,也要阻止日寇進犯。寧可停工停產受損失,也絕不與日寇合作的愛國壯舉震驚全國,激發了社會各界的抗日熱情,《大公報》等媒體高度讚揚了中興公司的民族氣節和家國情懷。”孫卓龍讚歎道。
抗戰勝利後,中興輪船公司多方籌集資金,陸續向美國購得海輪7艘,恢復了正常經營。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清理該礦資產,改為公私合營,後改為棗莊煤礦,屬國有企業。又經過近50年的開採之後,因煤炭資源枯竭,煤礦於1999年6月經國家批准,關井破產,改組為棗礦集團新中興公司。
具有上百年煤炭開採歷史的棗莊中興煤礦公司,孕育了中國近代工業文明,寄託了中國人強國富民的夢想。“中興公司發展史就是一部中國民族煤炭工業發展的縮影。”孫卓龍説。
棗莊新中興實業有限責任公司黨羣部部長鬍樂寶介紹,新中興公司從弘揚歷史文化,保護中興遺蹟、傳承教育後人的角度出發,從2005年起,建起中興文化博物館,向社會展示民族工業發展歷程和“魯南煤城”的輝煌,目前已收集中興公司圖片820餘張,中興公司董事會章程、賬薄、書籍126冊,中興公司發行的股票470餘張,日軍佔領時期存世資料,清末民初(中興公司時期)生活用品30餘件,中興公司生產工具、機械設備、生產圖紙100餘件,以及中興公司在天津、上海、武漢總部的歷史檔案等。去年10月26日,中興遺蹟被國務院、國家文物局批准為第八批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