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廣闊
“考試題目會不會很難”“越想記住的內容越記不住,本來會做的題目也做錯了”……高考在即,考生在複習時可能會出現緊張情緒,導致記憶力下降、學習不在狀態,甚至出現失眠、胸悶、氣緊、胃部不適等症狀。記者採訪相關專家瞭解到,造成這些情況出現,多數是因壓力太大產生心理焦慮,有的可能是“考前恐懼症”。(7月5日《羊城晚報》)
每年高考前夕,都會有部分考生陷入過度的緊張和焦慮情緒當中,此時需要我們進行積極地調整和克服,而要做到這一點,不但需要考生自己積極的自我心理調整,同時也需要老師、家長的積極配合。
面對考生的緊張和焦慮情緒,我們首先要明確一點,那就是對於包括高考在內的任何考試,考生適當的緊張其實是有益的,可以讓考生在考試過程中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但如果緊張過度,乃至到了因為緊張而焦慮的程度,那就有些過猶不及,對考試結果只會帶來負面、消極的影響。
對於考生來説,要保持一份平常心,在走進考場前和走進考場後,都保持一份積極、愉悦的心態。至於説試題會不會太難,如果考不上自己理想中的學校怎麼辦,成績不好辜負老師和家長的期待又該怎麼辦等等問題,都是考試結束後才應該考慮的事情,現在需要做的就是拋卻一切雜念與煩惱,輕鬆應考。
退一步説,即便高考發揮失常,那又怎麼樣呢?現在早就過了“一考定終身”的時代了,除了升入大學繼續深造,還有很多人生的道路可以選擇。如果説緩解焦慮的“技巧”,不妨在考前通過聽自己喜歡的音樂、吃自己喜歡的食物等,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在潛意識裏樹立一個良好的自我形象,平靜地走上考場,以保證更好的應試效果。
作為家長,在緩解考試緊張和焦慮情緒方面,也負有重要的責任。作為考生最親近的人,也是最密切的陪伴者,家長過分關心也會導致考生產生壓力和緊張情緒。所以家長在考前切忌頻繁地提及升學、錄取等話題,儘量給考生營造輕鬆温馨的家庭氛圍。尤其是在考試結束的第一天,不管考得是否如意,家長要做好心理支持,在孩子不排斥的前提下,嘗試與之溝通、傾聽。如果考生覺得自己沒考好而出現情緒低落,家長也要學會“冷處理”,耐心等待考生情緒平復,讓考生有傾訴和解釋的機會。
高考是一次重要的考試,但絕對不是人生的全部,考生和家長明白了這一點,也許就不那麼緊張和焦慮了。
來源:濟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