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期:閲卷老師反感什麼作文
最近在批改學生作文的時候,廣州市執信中學初三語文備課組長沈曉芬讀到這樣一段文字:“看到作文題的第一秒,我就在腦海中慣例搜索高分素材,改改立意套了進去。寫完最後一個字,通讀全文,説不上哪裏有些奇怪。”
一方面她為學生的寫作現狀感到擔心,另一方面又為學生敢於吐露心聲感到欣慰。沈曉芬老師説:“中考的閲卷場上,我們旗幟鮮明地反對套作和抄襲,我們滿懷期待地品讀真情和理趣。”
臨近中考,沈曉芬老師建議學生將作文素材,以表格的形式按照個人成長類、親情類、友情類、社會見聞類、民俗風情類進行整理。同時挖掘素材的動情點和感悟點,根據不同的作文題,表達不同的立意。
她舉例説明,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襲。這場全民戰疫讓我們看到了很多:武漢封城;各地緊急馳援;白衣戰士捨生忘死;志願者無私奉獻……疫情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限足在家;線上學習;自我管理……
初三學子寫下不同的經歷和思考:
例子1:全民戰疫時期,各行各業的人們紛紛投身戰疫,災難背後,我們看到的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們看到的是中國力量,中國速度,中國擔當。
例子2:停課不停學,學生在家開展線上學習,線上測試,在無人監督、無人監考的情況下,重新審視自我,進而認識到自律和誠信的重要,慎獨的意義,並延伸到對人生態度的感悟——涵養品德,修養身心。
例子3:為了避免乘坐交通工具,母親執意用電動車接我回家,途中書包屢次掉落,陷入困窘,聯想到在無法抗拒的災難面前,每個人都摔倒,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向前。從這次困難的回家之旅汲取了戰勝一切的力量:繼續向前,不斷向前。人如此,城市如此,國家亦如此。
沈曉芬老師認為,例子1通過評論各行各業在戰疫中的表現,展現出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和家國情懷;例子2結合疫情背景,從線上學習中反思自我成長;例子3將個人小事與國家大事關聯,由事抒情,由事悟理。
總之,好文章一定是情理兼備、邏輯嚴密並用富有哲理的語言表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