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誠言呈語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發分享。
説到南北差異,要是往細了論的話,那感覺就跟出國差不多。
這還真沒誇張。
不信的話,你可以算算一些歐洲小國家的“N國遊”。
要是按數量來算的話,你可能“走遍了”五六個國家。
而且會感覺每一個國家都獨具特色,擁有截然不同的異域風情。
但是如果按面積來算的話,把他們全加起來,都不見得有河北省大…
廣闊的疆域,決定了足不出國,也能體驗完全不同的生活。
所以對常年被學業束縛的高三畢業生來説,選擇一個遙遠的大學作為下一站,也算是件吸引力十足的事。
但是有些南方同學可能並不知道,上大學和旅遊、出差有着本質上的不同。
旅遊,只是短暫的停留。
遇到的任何“不適”,也都可以當做一種全新的體驗。
而讀大學,則是長時間的生活。
你就是再“不適”,也得去習慣、去適應。
而且,就算你的適應能力極強,也可能逾越不了維度上的“鴻溝”…
作為廣義概念上的北方人,我的大學生活是在一個不南不北的城市裏度過的。
這看起來似乎可以南北兼容,但實際上,是跟誰都格格不入。
而南北學生之間的“碰撞”,也隨處可見。
比如説洗澡。
在學校澡堂裏,互相搓背的,是北方的同學。
而那些一臉尷尬、扭扭捏捏,甚至還穿着內衣洗澡的同學,則一定來自南方。
以至於剛開學沒幾天,我們班一位廣東的同學就怯生生地問我:
你們北方的學校都是這麼洗澡的嗎?
我安慰他道:學校條件有限,可能沒法弄個大池子泡澡。
直到後來熟悉了之後我才知道,原來他想問我的,是學校裏有沒有帶獨立的洗浴間的澡堂…
這其實還算不上什麼太難適應的事。
因為只要一個學期,大夥熟悉之後,互相之間也都視臉皮為無物了。
一起洗個澡什麼的,壓根算不上事。
南方的同學剛到北方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坎兒,其實是飲食。
水土不服這種個人體質的事,就不算在內了。
光是口味這一項,想適應的話就有點費勁。
對於南方的同學來説,口味的變化不僅體現在北方的白麪饅頭不帶糖上,還可能在那些出人意料的辣、鹹、酸上。
吃慣了清淡口味的南方同學,在剛來北方上大學的時候,最常乾的一件事可能就是不停地喝水。
我們那個廣東的同學,幾乎是從早晨起來就開始喝水。
由於學校的開水有點漂白粉的味,所以他還經常泡點茶葉,遮遮味。
也不知道是羨慕,還是新鮮。
我們背地裏總是感慨:人家南方人就是講究,都住到這地方來了還得喝早茶。
而事實上,他只是因為吃得太“鹹”了,渴的。
到了冬天,北方的暖氣安排上了。
對於在老家時,取暖全靠抖的南方同學來説,這玩意實在是太“熱”了。
暖氣一開,室內氣温26度,壓根沒有一點冬天的感覺。
當我湖南的同學抱怨暖氣熱得還不如凍着舒服時,我們給了他一句善意的提醒:
你把棉襖脱了就不熱了…
其實我最糾結的,是下雪。
作為北方人,從小玩雪玩得都夠夠的了。
下雪帶給我們的體驗只有路髒、地滑、出行不便。
但是南方的同學,只要是看見鹽粒子大的雪花,都能興奮得嗷嗷亂叫。
哪裏有雪,哪裏就是最“方便”的路。
要是能看見下冰雹,那就算“過年”了。
所以每當下雪時,我們的反應都是:我K…下雪了…
而南方同學的反應則是:我K!下雪了!
你品,你細品。
當時宿舍的哥們找了個女朋友是南方人,這事都成了我們的笑柄了。
因為只要一下雪,他就準得被拉出去堆雪人。
説是浪漫。
浪不浪漫我是不知道,反正在我們眼裏,這哥們下雪天不在屋裏待着,也是夠能浪的…
相比之下,南方同學在北方上學不太容易完全適應的,可能就是語言習慣了。
我拿女生舉個例子。
比如同樣是表達對對方話語的憤怒,豪爽的北方女生會用情感明確的語氣讓你“滾”!
但是南方的女生,卻只會用不會拐彎的語氣來一句:你亂講。
這聽上去,你壓根就分辨不出來她們到底是生氣,還是撒嬌…
另一個難題,是問路。
南方的同學在學校裏問路時,熱情的北方同學,會連説帶比劃地給你羅列出一串“東南西北”。
聽上去,位置指向清晰得就跟聽他説完自己就已經到了地方似的。
但是方向感全靠“前後左右”的南方同學,卻壓根不知道你suò的是mà。
最讓人頭疼的,是在跟家人打電話的時候。
雖然你的家鄉話別人根本聽不懂,不需要考慮隱私的問題。
但是如果你用“旁光”瞄一眼他們的話,就會發現這羣人,正在對你的“鳥語”露出信息量極大的表情…
有些南方的同學在上大學前,認為北方人詼諧、幽默、容易相處。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當存在於北方同學的身邊時,那些詼諧和幽默的素材,基本都來自於你…
四年之後,他們可能會不再習慣於南方的精緻生活,而是更喜歡簡單、粗狂、豪放。
可能不再習慣於獨自洗澡,而是總想找個人來給自己搓背。
或許,也不再習慣於小盅喝酒,只想拎着酒瓶對瓶吹。
那些曾經因為地域差異鬧出的笑話,都會成為值得珍藏一生的趣事。
而那些年北方的生活,也可能會是你彌足珍貴的回憶。
趣談教育新鮮事,大型表情包工廠。
在這裏,有故事、有觀點,有邏輯、有深度。
歡迎關注『誠言呈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