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愛改名?有高校改名18次“換個校長換個名”
中國高校有多愛改名?根據教育部公佈的名單,截止至2019年6月15日,全國普通高等學校2688所,含獨立學院257所(不含港澳台)。其中,794所高校在1981年後至少改過一次名字,改了兩次、三次名的學校也不在少數,而剩下的學校裏,還有324所是在1981年後才成立的。這意味着,從1981年到2017年,僅有125所大學的校名傳承至今。42所雙一流高校沒改過名的僅三所。
教育資源大省江蘇,自1981年後沒改過名的,只有南京大學、南京藝術學院和南京體育學院3所院校,其餘70多所高校全都改過名字。而浙江在1981年原有22所高校,截至2019年僅剩下浙江大學未更換校名。
關於大學改名流行這麼一個段子
南京大學和南昌大學,就“南大”簡稱一事鬧得不可開交。南寧大學坐不住了,“你叫南大,讓我叫啥?”網友建議叫“寧大”。寧夏大學不服,當初為此和廈門大學衝突,沒叫“夏大”叫寧大。廈門大學總不能叫“門大”吧,網友們也是有疑惑這還要搶?
這所大學居然改過18次校名
你可能不知道,中國迄今為止改名最多的大學,從創立至今足足有18次改名。它就是西南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211工程大學,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也算是中國高校改名史上的最牛啦!
好不容易改個名,教育部都批了,“鄰居”不同意
關於中國大學更名,必須要説説西南醫科大學。西南醫科大學的前身是瀘州醫學院,這所學校的更名過程可謂是“憋屈”。瀘州醫學院於2015年月經教育部同意更名為四川醫科大學,後因為四川大學的強烈反對,反對的理則是因為四川大學合併的華西醫科大學曾經用過“四川醫學院”的校名,不到一年的時間四川醫科大學的幡號便再次更改為西南醫科大學。
你聽説過中國有個聯盟叫“中華大學”嗎?
有個調侃的段子叫:五華大學,即清華大學、東華大學、西華大學、南華大學和北華大學合稱“五華大學”,為中國最強大學聯盟,可以合併叫“中華大學”。
除去清華大學,“諸華大學”的開創者當屬東華大學。
東華大學地處上海市,前身為中國紡織大學,而中國紡織大學的校名則又是來源於華東紡織工學院,學校從華東紡織工學院升格為中國紡織大學可謂正常不過,在更名為華東紡織工學院期間還短暫又複名上海紡織工學院,後又複名為華東紡織工學院。為了去掉冷門的“紡織”,輾轉更名“東華大學”。
“東華”二字讓人有些雲裏霧裏的感覺,而且改名成東華後,招生情況反倒變差,雖然是211工程大學,但錄取分數線甚至跟上海一些二本差不多。
學生抱怨學校的傳統是“換一個校長就要換一次校名”:我上的大學是上海紡織工學院,畢業時是華東紡織工學院,我的同班同學畢業後繼續深造,碩士就讀於中國紡織大學,博士就讀於東華大學。改名近20年了,該校對外簡介還會在東華大學後備注“原中國紡織大學”。
很有可能是受了東華大學校名的靈感,很快就有了西華大學、南華大學和北華大學,就將東南西北四個方位都補全了,教育部的領導肯定覺得這樣大家都省事兒。
改名之後根本看不出來哪裏改了的高校
同樣是以北華打頭,但這所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和前面提到的“五華大學”之一的北華大學卻相去甚遠,北華大學地處吉林省吉林市,而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地處河北省廊坊市,相距千里之遙。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上一個校名叫“華北航天工業學院”,華北→北華,改校名只改一個順序,一個字都沒變也算是創意十足了,誰叫我們中華文字博大精深呢。
這所高校肯定是想要“碰瓷”
南陽理工學院和南洋理工大學,一個地處中國河南省南陽市,一個地處新加坡,一個是普通本科學校,一個是世界一流大學,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學校,卻因為“Nanyang”和“理工”成為廣大網友調侃的話題。網友經常吐槽:傻傻分不清!
還有幾所身在北京的高校,改名之後變的更牛了,一起來看看
1、北京鋼鐵學院-->北京科技大學
2、北京商學院-->北京工商大學 (結果成了每年分數線最高的一般本科學校之一。)
3、北京冶金機電學院-->北方工業大學
4、北京經濟學院、北京財貿學院合併-->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5、北京機械工業學院、北京信息工程合併-->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6、北方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
7、海淀走讀大學-->北京城市學院
8、北京廣播學院-->中國傳媒大學
高校可以隨意改名嗎?教育部對高校更改名是如何規定的呢?
教育部對高校名稱進行了規範限制,學院升為大學必須具備七個條件:
①100名以上正教授;
②8000名本科在校生;
③三大學科門類,每門有三個以上專業;
④有10個以上碩士研究點;
⑤國家基金項目獲獎20項以上;
⑥教師中碩士博士比例佔42%以上;
⑦科研課題經費在600-2000萬元。
校名一改就能成為名校嗎?這個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