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前的古城

汾州古蹟——鞏村古城

重點保護文物

汾陽市鞏村之西、聶生村之北、義豐南村東南,有一處城牆輪廓清晰、東至西南至北各約 700米的古城遺址,韓石線從中攔腰穿過,將古城斬為南北兩半。多少年來,對於這座城址,曾經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它是什麼城?它曾經擁有過那些個時代?城中曾經發生過什麼故事?春去冬來,只有莊稼和野草一歲一枯榮,並不做答。本期小微就帶您一起走進謎一樣的鞏村,去感受古村的靜謐安詳。

破敗的古院落

破敗的古院落

鞏村古城,位於山西省汾陽城西南七公里處的三泉鎮鞏村,四四方方,根據考古顯示東西南北城牆長度都為七百米,面積算下來,有四十九萬平方米。而今南城牆還在,古城地底下遺址保存完好。據殘存城牆的剖面分析最早可追溯到戰國時期。

青龍宅,位於鞏村后街北側,修建於明代崇禎10年

破敗的院落

青龍宅,位於鞏村后街北側,修建於明代崇禎10年,即公元1638年。佔地面積約800平方米,外院牆高約九米,共有四十八間窯洞,為二層窯洞正方形大宅。下層二十四間窯洞,上層二十四間,佈局為南北上下各十四間,東西上下各五間。窯洞門窗均為木隔扇。這裏六十年代曾住過農中師生。院內有一吃水井,還有通往外邊的地道。舊日戰亂時,該院為村人躲避土匪的理想場所。

精美的鴟吻

精緻的磚雕

鞏村古城址保護較為完整,其城牆邊緣依然輪廓清晰,大致為600×400平方米。所遺夯土城牆最完整處有 2米左右的高度,且夯層清楚。南牆之外的護城河和城中生活用水的河道依稀可辨,區域內建築用陶和生活用陶比比皆是。這些豐富的文化堆積顯然是人類長時間居住的遺蹟。

斑駁的牆壁t

天寧門yy

2009年9月,為配合汾平高速的基本建設工程,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組成由馬升、王俊擔任領隊的汾平高速考古發掘隊,對汾平高速沿線在勘探的基礎上進行了發掘。考古結果顯示:鞏村古城從發掘的情況看時代為戰國晚期;沿線墓地的發掘從發掘品所獲得的情況看時代最早也是戰國晚期。秦墓的比例在本次發掘中是主要收穫,估計其中還可以分為秦人墓和秦統治下的趙人墓兩類;無論是墓向、葬式上都判然有別,並且有的墓葬主人無頭,其頸椎上有明顯的砍切痕跡,顯然是戰爭的遺存。墓地還發現兩座東漢洞室墓,雖然隨葬品簡單,但是時代明確,與其他墓葬沒有打破關係,可以證明這是古城使用時期最後的墓葬遺存。可知鞏村古城與墓地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無論時代還是內涵都完全一致。

永慶門

神龕

按照現《汾陽縣誌》的説法,汾陽“戰國屬趙,為茲氏縣。秦昭襄王二十五年(前282),秦攻趙,拔茲氏。秦莊襄王三年(前247)地入秦,為太原郡之屬縣。”其後至兩漢,汾陽除王莽篡漢改稱茲同外,一直被稱作茲氏縣。這樣,幾乎可以毫不猶豫地推斷,這座四四方方的古城,就是史書上屢見不鮮、又有貸幣茲氏布、茲氏半作證的茲氏古城。 

門洞

門洞

今年,省考古研究所張慶捷書記一行來到三泉鎮鞏村,對鞏村遺址進行實地考察。考察組一行專家在鞏村通過走訪村內70歲以上老人、查看歷史碑記資料等方式,努力尋找現存的相關文獻記載及文物遺存,對恢復歷史建築進行前期準備工作。古蹟遺產不可再生,加強保護刻不容緩!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61 字。

轉載請註明: 兩千多年前的古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