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由於《史記》成書時代久遠,導致資料大範圍缺失,使得書中部分人員的歸宿變得撲朔迷離。而其中,尤其以項羽帳下部將為最。
除了英布、龍且、季布等尚存的姓名的將領外,還有丁公、薛公、鄭公等只知其姓,不知其名的人。這些人分佈於《 季 布》、《 灌 嬰 》 等 傳中。 除丁公在《季布傳》中《集解》引晉灼注曰 :
但是他們還不是最出奇,最出奇應屬項羽帳下的第三悍將——蒲將軍。其他幾個人失載其名,倒也好説。但是蒲將軍出身與歸宿的散軼卻着實令人疑惑,畢竟他的功勞實在太大了。因此自古以來,蒲將軍的名字和歸宿,一直是文人所重點關注的問題。
那麼蒲將軍到底是誰呢?
蒲將軍第一次出現,是在反秦起義的初期。根據《史記·英布列傳》,陳勝吳廣起義後,英布起兵於今天的鄱陽湖地區。他與番地縣令、未來的長沙王吳芮聯合,拉起一支數千人的隊伍。而蒲將軍也在其中。在此後的戰鬥中,蒲將軍一直與英布一起行動。之後,項梁、項羽西渡淮水,而英布和蒲將軍一起率軍投靠了他們。
根據史書記載:“項梁涉淮而擊景駒、秦嘉等,布常冠軍。”也就是説,英布在楚軍中是首屈一指的戰將,而蒲將軍排在龍且之後,乃是第三悍將。
公元前208年,章邯在掃平周文、陳勝、魏咎、項梁等人後,帶領20萬大軍攻破趙都邯鄲,直取趙國最後的堡壘——鉅鹿。之後,王離率領20多萬秦軍與章邯會師,秦軍總數達到50萬左右。之後,諸侯聯軍率軍齊聚於鉅鹿附近。但攝於秦軍的威力,誰也不敢先上。
項羽見形勢危急,於是當機立斷,親手殺死了卿子冠軍宋義,接過了指揮權。隨後,項羽派遣當陽君、蒲將軍將卒兩萬渡河救鉅鹿。但是由於兵力太少,楚軍並未打開局面,但是卻為後續部隊的前進開闢了一塊灘頭陣地。
隨後,項羽帶領所有軍隊渡過漳河,並且破釜沉舟,只帶3日干糧,要和秦軍決一死戰。得到項羽的增援後,蒲將軍和英布合兵,一起攻打秦軍的運糧要道——甬道,並徹底將之堵塞。
失去了糧草支援,王離的長城軍軍心大亂。隨後楚軍吶喊着衝向秦軍,無不以一當十,殺聲震天,九戰九勝,最終擒王離,斬蘇角,全殲20萬秦軍。
王離軍敗亡後,項羽又率諸侯聯軍與章邯對峙。在項羽的猛攻下,章邯漸漸力不能支。公元前207年六月,項羽派蒲將軍渡過三户津,屯於漳水南岸,切斷秦軍後路。在絕望之下,20萬秦軍被迫向項羽投降。
但是由於投降秦軍數量過大,而且頗多怨言,讓項羽非常緊張。因此他連夜召集英布和蒲將軍,決定處決這部分秦軍。當晚,英布和蒲將軍包圍並突襲了20萬秦軍的營帳,最終將他們全部殺死。
由此可見,在項羽手下,蒲將軍和英布是同等級的功臣,是他的左右手。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在新安殺降後,蒲將軍卻神秘失蹤了,連一點痕跡都找不到。
以蒲將軍的功勞,起碼也應該封王。以英布為例,他便被項羽封為九江王。但在封王大典上,蒲將軍卻連毛都沒撈到。如果蒲將軍在封王前戰死或病死,司馬遷沒理由不記。但實際上,司馬遷對於蒲將軍的歸宿隻字未提。那麼蒲將軍到底到哪去了呢?
有一些學者認為,英布和蒲將軍應該是一個人。但從司馬遷的措辭來看,卻絕無可能。“布與蒲將軍皆以兵屬焉”,一個“與”,一個“皆”,均可以證明英布和蒲將軍為兩個人。因此説英布和蒲將軍是一個人,根本是無稽之談。
還有一些學者認為,英布乃至是漢初大將陳武。因為他在漢初的封爵為棘蒲侯。然而也有學者提出疑問,棘蒲是一個地名, 怎能只拿一個蒲字作為陳武的綽號?這與秦漢時期人士的命名習慣不符。況且以冀北棘蒲為封地的陳武,怎能和起於鄱陽湖一帶江湖之間,一直活動在中州以南地區的蒲將軍聯繫在一起。因此,蒲將軍是陳武是不可信的。
亦有部分人認為,蒲將軍就是和英布一起起兵的番君吳芮。在封王大會上,之前在戰場上隱身的吳芮突然被封長沙王,而且緊隨在英布身後。因為蒲將軍常亞於英布,因此吳芮很可能就是蒲將軍的本名。
但仔細想想,卻又有破綻。英布確實和吳芮一起起兵,但在投奔項梁時,卻又變成了蒲將軍。那麼是不是也有這種可能,吳芮沒有和英布一起北上投軍,而是派自己的將領——蒲將軍一起渡淮。畢竟前文還是吳芮,後文就變成了蒲將軍,實在太突兀了。司馬遷修訂《史記》修了很多次,不可能不會發現這樣的低級失誤。
還有人認為蒲將軍乃是番君將梅鋗。在封王大會上,此前從未提過的梅鋗被封為十萬户侯,其理由則是“功多”。只是具體如何功多,我們誰都不知道。
在我看來,梅鋗或許就是蒲將軍。因為當時受封的王侯 , 都寫的是原先身份及其姓名 , 如燕將減茶、 齊將田都等,,所以蒲將軍也就改成番君將梅捐了。由於吳芮是蒲將軍的上司,而且頗受項羽信任(他曾幫項羽暗殺義帝熊心),蒲將軍的地位自然不可能超過他,因此才被封為10萬户侯。
總之,蒲將軍的真身很可能就是梅鋗。而有些網友則打趣:蒲將軍或許是穿越者,最終只是回到了現代。而這也是一種笑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