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白露,吃三白,喝三白,一夜秋風一夜涼

今日白露,吃三白,喝三白,一夜秋風一夜涼

當處暑後殘餘的最後那點炎熱也被涼風驅走,

最怕熱的人也緩緩將扇子收起的時候,白露時節便到了。

今年的白露時間2020年9月7日。

水土濕氣凝而為露

秋屬金,金色白

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當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為白露

這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

標誌着孟秋已盡,仲秋將始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氣温變化的節令

隨着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

或近地物體上凝結成露珠

所以有,白露至,天氣已轉涼

白露三侯 

一侯鴻雁來

鴻大雁小,自北而來南也

不謂南鄉,非其居耳

秋來,北方天氣漸寒

鴻雁成排,遷徙南方

二侯玄鳥歸

玄鳥解見春分

此時自南而往北也

燕乃北方之鳥,故曰歸

燕子亦南飛避寒

等待來年春天重回舊居

三侯羣鳥養羞

三獸以上為羣

羣者,眾也

《禮記》注曰:

“羞者,所美之食。”

養羞者,藏之以備冬月之養也

百鳥感知到蕭瑟之氣

紛紛儲備食物準備過冬

今日白露,吃三白,喝三白,一夜秋風一夜涼

 白露習俗 

吃三白

祭祀“水路菩薩”禹王

白露時節,江蘇太湖一帶

舉行祭祀治水英雄禹王

人們趕廟會、敲鑼打鼓、跳舞

祭祀禹王,又稱拜祭“水路菩薩”

藉此祈求一年風調雨順

飲一杯醇厚白露茶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

採於白露的茶葉尤清絕

既不如春茶鮮嫩不經泡

又不像夏茶般乾澀味苦

入口自有甘冽清香之味

白露茶,歷經苦夏煎熬

亦憑添幾分獨特的烈性

入口,濃郁又醇厚

嫋嫋茶煙裏盡享秋光

釀一罈詩意白露酒

舊時蘇浙一帶鄉下人家

每年白露一到

家家釀酒,用以待客

人們用糯米、高粱等五穀釀成

略帶甜味,故稱“白露米酒”

取程江水釀製的“程酒”

古為貢酒,盛名遠揚

吃三白

白露寒氣生,但秋老虎的餘威也還未完全褪去,晝熱夜涼温差大。《四氣調神大論》便告訴我們:“秋三月,此為容平。”

吃法上也要講究“平和”,不宜大吃大補,吃些白的、淺色的食物,稍微滋潤一下,達到心平氣和就好。

也許你會發現平白食物,入口沒有大辛大熱的美食來得驚喜刺激,然而細品慢嚼的幸福也只有平白質樸的美食才給到,就像逐而平和的秋季,這是一種可貴的幸福。

 十樣白烏骨雞 

雞是白肉,但普通雞是熱性的,易生內熱,烏雞則不同,《本草綱目》中説:“烏雞甘平。”

黑色在五行中屬水,烏雞就算秋天燥也可以多吃,也不上火。白露天,一些地方喜歡用十樣白煨烏骨雞。十樣帶“白”字的草藥,白芍、白芨、白茯苓、白蓮子......

白朮、白茯苓健脾燥濕,白芍斂陰養肝血,甘草益氣健脾。你看,肝脾腎都兼顧,便可扶平正氣。

 白豆腐 

《隨息居飲食譜》上説:“豆腐清熱,潤燥。”這兩個功用很巧,清一清,也補一補,小清小補。

但是豆腐缺點明顯,富含蛋白質,卻極缺蛋氨酸,而這恰恰是身體必須的引子。但中國人很懂得營養均衡。

與魚同煮,尤愛鯽魚,肉嫩味鮮,味甘性平,燉豆腐可補其不足,又可調和脾胃之氣。

棗泥山藥糕 

山藥,看似灰頭土臉,《藥品化義》中卻説它:“温補而不驟,微香而不燥。”不燥亦不熱,但剝了皮,質白如雪,哪裏捨不得用來滾葷湯,最好當是素吃。

蒸得軟踏踏,搗成糊糊,捏成山藥糕。山藥味寡淡,可以裹些紅棗泥,糯糯綿綿地一口下去,説話都能温柔幾分。

紅樓夢裏秦可卿説到:“昨日老太太賞的棗泥餡的山藥糕,我倒吃了兩塊,倒像克化的動似的。”“克化”是好消化的意思 ,山藥綿軟,可以補脾健胃,所以古人説,山藥是“山中之王”。

編輯:沈湫莎

圖片:新華網

責任編輯:顧軍

來源:綜合物道君、古典書城、光明日報、新華網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37 字。

轉載請註明: 今日白露,吃三白,喝三白,一夜秋風一夜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