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9月1日電 題:“一個和七個”——青藏高原“雲端學校”開學見聞
新華社記者張子琪
8月31日早上7時30分,沿着蜿蜒曲折的盤山路,57歲的藏族老師完麼仁增騎着摩托車前往鄰村的來塘學校。當日,是秋季開學第一天。
青海省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白莊鎮來塘村,位於青藏高原的大山之中,因海拔近2800米,村裏的學校被稱為“雲端學校”。
“這條山路不好走,將近10公里的路程,以前只能步行。”完麼仁增身穿藏藍色西服,站在學校門口,一邊與記者交談,一邊等待7名學生的到來。
難走的不止是山路,還有紮根山村的教育之路。1990年,完麼仁增成為來塘學校一名民辦教師,30年來,他也是全校唯一的老師。
8歲的馬良牽着爺爺馬乃比友的手,第一個來到學校。“我的兒子就是完麼仁增老師的學生。” 馬乃比友説,今天把孫子交給老師的場景,和幾十年前一樣。
“這個老師不容易,我們都很感激他。”馬乃比友説,過去交通不便,山上氣候寒冷,夏天都要加煤爐取暖。派來的老師最多隻能堅持一個月。“完麼仁增老師到來之前,先前的老師因堅持不住先後離開,學校幾度停課,最長的一次停了近一年時間。”
“排好隊,我們要量體温了。”教室外,完麼仁增蹲在椅子旁,用手持紅外線測温儀挨個兒為孩子們測量體温並逐一登記,起身時他有點吃力,“這是我帶的第28屆學生。”他説。
“為了迎接開學,前兩天學生報到的時候,家長們就一起打掃了教室和環境衞生。”説起和村民的關係,完麼仁增非常自豪。
30年前他剛來學校時不會講當地的撒拉族語言,村民也聽不懂他説的藏語。苦學兩年後,他便能用一口純正的撒拉語和大家溝通。
完麼仁增任教後,每天早出晚歸,經常住在學校。就這樣堅持了30年,成為全村200多名學生的啓蒙教師。
2013年,來塘村整村搬遷至積石鎮河北片區,當時85户村民中有11户因依靠當地資源生產生活,仍居住在原址。村民少了,學生也少了。如今,全村學齡兒童只有7名。
早上8時30分,在700平方米的校園裏,完麼仁增和7名孩子舉行了升旗儀式。他回到教室,用粉筆將黑板劃分成兩半,剛給4個孩子講完數學,又要教3個學前班的孩子識圖。
課間休息時間,完麼仁增的視線仍離不開這7個孩子。“最小的才3歲,有的孩子調皮,我就得時刻盯緊他們,像帶了7個親孫子。”他笑着説,還有三年就要退休了,只要村民有需求,他願意繼續幹下去。
中午放學時,完麼仁增把孩子們送到校門口,不時地向他們揮手。“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孩子們唱起早上剛學的兒歌,村子裏迴盪着他們清脆的歌聲。 【編輯:黃鈺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