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一把香料=洗劫一家銀行?平民視角&我眼中歐洲的香料炫富
引言
在國家和大英博物館聯合主辦的文物展覽中曾經出現了一件令人矚目的展品。乍一看這不就是一個做工較為精美的羅馬貴婦的半身像嗎,實則不然,人家可是正兒八經的調料罐子——霍克森胡椒瓶。
胡椒瓶高10.3公分,臉部身軀有白銀構成,服飾、視頻、嘴巴、眼睛等則用黃金點綴,並且在貴婦的手中還握着一卷紙,她右手的食指優雅的搭在上面,從側面也反映出了貴婦很可能受過良好的教育。
並且,在胡椒罐的底部還設計了非常精妙的開關,只要轉動把手就可以自由的控制胡椒的用量,像這種設計精巧又華麗的物品,一般都是生活富足的貴族階級才擁有的,為的是增加生活情調。
霍克森胡椒瓶
與這個胡椒罐一起出土的還有一個腐爛的木箱,通過考古人員對木箱經過細緻的清理後發現,其中居然還有多達15,000多枚金銀幣,29件金飾等,類似的胡椒罐居然還有三個,相當的奢侈。
香料作為烹調食物的調味品,由於價格實在太過昂貴,也被人當做是財富的象徵。
早在古羅馬時期,凱撒就已經將胡椒作為財富的代名詞。他在羅馬的國庫中儲存了大量的胡椒。即便是過了千年之久,中世紀的西歐貴族們依舊把香料看作是奢侈品,香料以其貴重、珍奇、神秘的特性,成為了人們財富和地位的象徵。
香料:沒有人比我更懂炫富
香料都能用來幹什麼?
作為一個出生在歐洲的普通平民,自我記事起,香料就是我們這裏非常貴重的東西,價值堪比同等重量黃金,於是,我們也經常叫它"黑色黃金",那些擁有大量資產的人們也被我們叫做"胡椒袋子"。
事實上,縱使胡椒已經這麼昂貴,我們平時買到的胡椒依然不純,商人們為了賺取更多的利益,通常會把銀粉摻到胡椒粉裏去,增加重量,賣上個好價錢。聽家中的老人説,在12世紀的時候,一磅胡椒的價格就已經夠英王葡萄園一名工人幹一周的活了。
令人沮喪的是,胡椒已經是香料中最便宜的了,肉桂、長椒、丁香、肉豆蔻就更貴了,藥用龍涎香、樟腦、麝香,在1248年的時候,一磅的肉豆蔻皮能輕鬆換上三隻羊,一磅肉豆蔻就能換回半頭牛。
正在製作肉食的女人們
並且,在我們這裏,香料並不只是能用來做食物,因為它的價值過於高,經常被用作是財富的象徵,因為人人都認可它,所以它可以做很多事情,通常在某些地區沒有固定的通用貨幣的時候,人們會用香料代替。
例如交税、交租、還債、發放薪資等,如果農奴要贖身,需要向修道院院長交付一磅重的胡椒,連在8世紀的時候,國王們給大臣發放俸祿的時候,其中就有兩盎司的胡椒呢。
所以,在英國一直有以胡椒作為象徵性租金的傳統,就是因為它還代表着實實在在的財富。
除此之外,在我們的諺語中也出現了胡椒,"他沒有胡椒",意思就是説這個人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
在我們看來,擁有香料的多少就代表着一個人的地位。所以,香料大部分都掌握在貴族的手裏,自然,香料出現最多的場合就是上流社會舉辦的宴會中了,他們吃的那些孔雀、天鵝、七鰓鰻可比那些摻了奇怪東西的黑麪包要美味的多,那些稀有的香料正是這些肉類的調料。
在這些上流社會的宴會中,香料往往是最先上桌的,他們連用來呈香料的容器都非常的華麗,鑲嵌着盾形的徽章和珠寶。據説,在1476年巴格利亞的喬治公爵和波蘭公主成婚的時候,光是香料就用不少呢,使用了386磅胡椒、286磅生薑、205磅肉桂、105磅丁香等等。
窮吃麪包,富玩香料,富人的奇葩炫富
香料本身非常昂貴,又能用作流通貨幣,所以經常被當做人際交往中的貴重禮物。所以,國王們經常會把這些香料送給大臣們作為拉近關係的工具。在1290年的時候,英國使臣代表英國參加英國王子和挪威公主的婚禮中就帶去不少的胡椒、生薑、蔗糖等香料。
窮吃麪包,富玩香料。
富人總是擁有很多的香料,所以他們會製造一個專門的香料收納櫃,當做貴重物品收藏,還經常上鎖。
香料市場
但是,這些富人有個"怪癖",他們覺得:浪費就是最大的炫富!
所以,有很大一部分富人的香料生生的是被浪費掉的!債主雅各布福格爾是怎麼免除國王的債務呢?他居然用肉桂點燃爐火燒掉了王國的借據!他燒掉的這些肉桂可比國王的欠債貴多了,更別説還有把胡椒餵雞的!
香料啊香料,你為何這麼貴?
超長運輸線,香料的身價打着滾飆升
説到底,香料之所以會成為這裏的稀缺商品,説到底還是運輸的鍋,香料的源頭一般都是印度、東南亞,由馬來或者中國商人將這些香料買下,再運往印度。
香料貿易路線主要分為海路和陸路,裝好的香料需要從印度吉吉拉特出發,途經霍爾木茲海峽,向北到巴士拉,最終經過中亞到達黑海沿岸。還有一條偏南的路線,要經過敍利亞沙漠才能夠抵達利凡特。
海陸則需要從海岸出發,穿越印度洋,繞過非洲之角再到達紅海岸,其中一部分香料會在吉達港卸貨,由商隊運往黎凡特,剩下那一部分則會被運到紅海西岸逆流而上,直指亞歷山大里亞,途中經過多次的輾轉,只有到達地中海海域,這些香料才能夠再由意大利商人的販賣,到達這裏,供我們購買。
胡椒
在這條漫長、而又脆弱無比的香料貿易通道上,雖然那些工人在為這條香料貿易道服務,但是他們不知道誰才是這些香料的最終消費者,同樣,作為消費者,歐洲人也不知道這些香料究竟是怎麼來的。
據一位旅行家馬丁·貝海姆曾經觀察過,香料從亞洲運到歐洲,其中至少要經歷12個環節,路途漫長,再加上税費和人工,使得香料的價格翻了好幾番,一公斤的胡椒在產地印度只賣到1-2克,到了亞歷山大里亞就增加到了10~14克,在歐洲就達到了20~30克。
這些消費非常符合一個定理:距離原產地越遠,商品的價值越高。
貴族和神職人員只佔總人口的1%,城鎮居民佔5%,其餘都是貧困農民,在這種情況下,對於我這種普通的平民來説,一般是很難享受到這種昂貴的香料的,所以,食品的調味劑一般都是本地的大蒜、百里香和鹽等,甚至,有一些人家連鹽都吃不上。
香料自身附帶的"神性"
香料除了作為一種奢侈品,還附帶了一個神秘性,香料除了食用和經濟價值,還能用作醫藥,治療許多疾病,甚至可以做解毒劑(中世紀認為的)。
我們信仰的是基督教,在《聖經》中也記載了東方,那是伊甸園的方向,黃金和香料的產地同樣也在東方,所以我們把香料、伊甸園、東方聯繫在一起,有很多人認為香料是從天堂裏來的,自然香料也是神聖的,天堂就應該充滿着芳香,神、聖徒、聖物都應該是有香氣的。
香料使用大户
並且,這種香料的芬芳在人間也能感受到。所以,在教會和一些宗教儀式中,我們會經常使用香料。
對於我這種虔誠的基督徒來説,香料就是連接今生和來世、人間和天堂的媒介。
哦,不能再説了,我得去幹活了。
結語
香料之所以會成為中世紀西歐的奢侈品,主要是有兩個因素構成的。
第一、香料貿易網絡過於冗長,於是它的價值也隨之攀升,香料貿易的利潤非常高。是中世紀價值最高的國際商品。
第二、由於香料可為貨幣流通,可作為拉近人際交往的工具,同樣也附帶神性和醫藥作用,成為當時的"緊俏"商品,交易簡單,壓根不愁賣不出去,獲利非常容易。
靠着香料貿易,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經濟甚至可與1870年後的英國狀況相比,可以説香料貿易創造了威尼斯的財富,也締造了地中海西部所有大商人的財富,很多從事向量貿易的商人通常都是富可敵國。
並且,關於威尼斯納税人的調查表明:香料店老闆的地位是商人中最高的。
香料生意一般都是現款計算,15世紀90年代,威尼斯—黎凡特貿易的62.5%的貨款都是由貴金屬支付的。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對於貴金屬的需求也逐漸增大。於是,急於向外出口商品,賺取錢財,獲取貴金屬就成為了頭等的要緊事兒。
胡椒航路
在貿易交流的過程中,亞洲用香料、藥物、茶葉等換取白銀,歐洲為了進出口平衡,就加倍的發展礦產行業,香料貿易刺激了歐洲市場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除此之外,正是由於香料的遠程貿易造成香料價格提高,歐洲的貴金屬存量告急,於是為了爭取高額利潤,一部分歐洲人就開始從海上出發去尋找香料產地,對於新航路的開闢,香料貿易為他們起到了極大的精神動力,十字軍東征創建的"胡椒帝國"和英國的東印度公司的殖民活動都與香料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參考文獻:《歐洲經濟史》《中世紀歐洲經濟社會史》
【來源:專家娛樂團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