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
由於疫情的持續衝擊,很多歐美高校都採用延遲開學或線上教學的方式。此外,一些高校還在疫情期間出現嚴重資金缺口,有一些百年高校甚至已經倒閉關門。
1
瀕臨破產 歐美大學的“至暗時刻”
馬克·盧卡斯教授是一名核物理學家,他在美國俄亥俄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專業已任教近21年。近日,盧卡斯收到一封來自校方的郵件,稱新學年將不再與他續約,這讓他一下子“慌了神”。如今他不得不在求職市場裏苦苦掙扎,而疫情局勢的不明朗讓他感到十分茫然。裁員現象也同樣發生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大學的僱員身上。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給美國高校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高校獲得的捐贈大量減少,關閉校園後住宿費等社會服務收入也不復存在。此外,疫情也嚴重打擊了高校的招生工作,生源減少引起更大的生存危機。為了填補資金缺口,裁員是最直接的辦法之一。
美國教育委員會政府和公共事務高級副總裁 特里·哈特爾:僅僅是春季學期的幾個月內,全美高校就少了80億美元的收入。
很多美國高校紛紛進入“求生存”模式,努力填補巨大的預算缺口,但是一些學校已經宣佈永久關閉:
建校歷史長達174年的麥克默裏學院因為財務危機,宣佈將在春季學期結束後永久關閉。
超過百年的俄亥俄州富蘭克林大學將關閉厄巴納分校。
有留學服務平台數據統計,截至目前,全美共有33所大學宣佈永久關閉,涉及5690名學生,這一數量還在不斷增加。
2
開源節流 歐美高校自救花樣百出
疫情下很多高校財務狀況急劇惡化,有些高校面臨着破產危機。除了推出減薪、裁員等節約成本的措施,為挽留生源,歐美高校紛紛想辦法自救,可謂是花樣百出。
為挽留生源,一些美國高校開始允許大一新生跨國、跨校修讀秋季課程。紐約大學宣佈,秋季入學的大一新生可以就近選擇該校在全球各地的14所分校入學。
為了留住留學生,英國大學絞盡腦汁想盡各種辦法讓留學生返校上課。英國女王大學6月宣佈,將包機從北京直飛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接回國際生,該校是全英第一所提供“專機護送服務”的大學。繼英國女王大學宣佈包機計劃,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謝菲爾德大學和其他十幾所大學正與航空公司協商聯合包機計劃,並向學生們下發調查問卷。
據Inews報道,英國約有四分之一的大學將提供“獎勵”或“津貼”來吸引學生。
杜倫大學有20多個商科專業的學費可以打75折,最高能減7350英鎊。
埃克塞特大學給今年入學的新生髮放2000英鎊獎學金。
格拉斯哥大學的工學院更是直接發錢,新學年註冊學習的新生每人給1000英鎊,返校生給700英鎊。
央廣財經評論員 王冠:英國的高校顯然是遇到了非常明顯的財政壓力,僅僅靠政府的財政救援,這個窟窿不能填得上。來自於中國或者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能夠繼續回到英國上學,繼續交學費,對於現在非常緊張的財政壓力是一個很直觀的緩解。
3
政府救助不利 歐美教育產業化弊端漸現
歐美高校採取多種方式進行自救,那麼政府又採取了哪些救助高校的措施?危機之下,歐美高校這個系統本身,是否也存在着一些不為人知的深層次問題?
新冠肺炎疫情對英國高等教育行業的衝擊巨大,官方預計損失最高達190億英鎊(約合人民幣1733億元)。英國執政的保守黨政府一貫對教育補貼持抵制態度,四月底,英國大學聯盟向英國財政部遞交提案,要求政府增加20億英鎊的短期研究資金,但遭到拒絕。隨着疫情的影響和形勢的嚴峻,英國政府近期悄然改變了基調。
近日,英國政府以各種附加條件為前提,承諾將以預付學費的方式向英國高校注資26億英鎊,但和190億英鎊的損失相比只是杯水車薪。
如果説英國的救助大學是杯水車薪,那麼美國的措施則是抱薪救火。
7月6日,美國政府宣佈,暑假後繼續採用“上網課”形式教學的美國大學,將不能繼續接納國際生註冊。這意味着本已大幅減少的美國大學留學生收入,將“再下一個台階”。這也招致了各大高校反對,哈佛大學、麻省理工表示將起訴美國政府,之後美國17個州也陸續起訴特朗普政府,反對國際學生簽證新規。
國際學生是歐美大學主要的收入來源。在英國,以2020-2021學年為準,英國本土及歐盟學生學費平均約9000英鎊,國際學生普遍都在2萬英鎊以上。國際學生的收費標準遠高於英國本土和歐盟國家學生。據美國高校聯盟統計,2018-2019學年,美國高校約有110萬名國際學生,連續四年超過100萬海外學生在美國學習。如果這些留學生不能繼續在美國學習,將給美國高校帶來41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財經評論員 劉戈:有的大學對於國際留學生的依賴比較大,國際學生學費的佔比會高一些。如果下降得很厲害,就要從其他地方獲得這些錢,這可能很困難。
歐美大學絕大多數是私立大學,他們把教育看作一個產業,按照產業的方式來運作教育,在運作過程中引入市場機制,以此達到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央廣財經評論員 王冠:高等教育高昂的價格是老牌工業國家的一個非常典型的名片,高端的服務業在上一輪的金融危機,經過了一輪快速的產能膨脹和擴張,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導致正常的運轉、營收,都踩了一腳急剎車,所以一定程度上出現了擠泡沫的尷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