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最全分析!2020年“傑青”名單:哪些高校出彩?背後恐迎人才爭奪戰

由 時愛蘭 發佈於 經典

本文來源:國家基金委、科學網、弗雷賽斯、科教諮詢、《中國科學基金》

8月11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共有 300 名學者入選,其中男性 270 人,女性 30 人。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清華大學均有 15 名學者入選,並列高校第一位;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分別有 14 名學者入選,並列第二;上海交通大學以 12 位學者的數量位列第三;復旦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的入選人數進入前十。

2020年度國家傑青名單

國家傑青含金量有多高?

在科研界,國家“傑青”經常被視為國內除兩院院士外最有分量的獎項之一。

國家傑青也常被稱為“院士搖籃”,據數據統計,2000年以後當選的60歲以下中科院院士中,獲該項目資助者佔到68.9%;在目前國家自然科學獎授獎成果中,由獲該項目資助者主持或參與的達523項,佔比80.6%。

同時,擁有國家“傑青”數量的多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科研實力。

名單分析

今年“傑青”上榜人數依然為300人。據公眾號科學網對入選者的學歷、性別、專業技術職務及依託單位進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300位“傑青”入選者來自124家依託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清華大學均有15人入選,並列第一;南京大學表現優秀,緊隨其後,和北京大學各有14人入選

2.值得關注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今年無人入選,而去年有6人入選,在依託單位統計中位列第8

3.入選者全部擁有博士學位,且男性佔90%

4.專業技術職務方面,今年有5位副教授和1位副研究員入選;前者全部來自清北,後者來自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5.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中,除了北航,還有8所今年也無人入選“傑青”,分別是:中國人民大學、中央民族大學、重慶大學、東北大學、鄭州大學、雲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新疆大學

分析2020年“傑青”入選者名單,可以發現:

1.從學歷上看,今年上榜的300人全部擁有博士學位。

2.從性別上看,男性依舊佔據絕對優勢,共有270名,佔總人數的90%;女性有30名,佔10%。

3.從專業技術職務來看,98%的“傑青”入選者擁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包括189位教授、102位研究員、2位主任醫師和1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本年度申請人中,僅有5位副教授和1位副研究員。其中,4位副教授來自清華大學,1位副教授來自北京大學,僅有的1位副研究員來自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4.從入選者依託單位看,今年的300名“傑青”入選者來自124所機構。其中,共有5所大學入選人數超過10人。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清華大學均有15人入選,並列第一。緊隨其後的是北京大學和南京大學,分別入選14人,並列第三。上海交通大學位列第五,入選12人。

並列第六的是浙江大學與復旦大學,均有8人入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分別入選7人。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及西安交通大學各有6人入選。

還有4所大學各有5人入選,分別是中國農業大學、天津大學、廈門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

總體上看,今年的“傑青”入選者雖然依舊集中在傳統名校及中科院的一些研究所,但相較去年入選人數分佈更加均衡,排名靠前的依託單位之間人數差距不大。

今年“傑青”入選者在4人以上(含)的依託單位共有23所,包括20所高校。其中,19所為雙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1所為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華東理工大學。

今年有幾所高校表現較為突出: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有15人入選,與清華大學共登榜首,而去年入選11人,與復旦大學並列第三;南京大學2020年入選人數比2019年多6人;上海交通大學今年入選12人,比2019年多7人。

地方高校中表現突出的有:江蘇大學、温州醫科大學、廣東工業大學、西湖大學、長沙理工大學等,各有1人當選。

同時,也有幾所高校今年排名有所下滑:

北京大學今年入選14人,比2019年少8人;復旦大學今年入選8人,比2019年少3人,且排名下降至第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9年入選6人,今年無人入選。

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中,除了北航,還有8所今年也無人入選“傑青”,分別是:中國人民大學、中央民族大學、重慶大學、東北大學、鄭州大學、雲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新疆大學。

2020年各依託單位具體“傑青”入選人數如下:

名單公佈後,一場人才之爭也開始了

憑藉科學精準的定位和公平公正的遴選,傑青基金在基礎研究人才培養中發揮出了越來越大的作用,在科技界贏得了良好聲譽。

作為“院士搖籃”,儘管它不是頭銜,也不是榮譽稱號,但許多單位在一些評比、考核中還是把它們作為重要參考指標,將能否獲得傑青基金資助與薪酬待遇、資源分配直接掛鈎,獲得數量的多少也直接影響單位的考核結果。

因此傑青是每一個科研單位的必爭人才,這300位新傑青入選者的“原單位”領導會第一時間“恭喜”,提高待遇,曉以利害,以安其心。同時,他們也將成為其他單位的“目標”。

一場“現單位”和“其他單位”角力的暗流正在湧動....

經統計,在2017年以前(含)的3796名傑青基金獲資助者中,截至2018年5月份有567人的工作單位發生了變化,具體情況如下。

1.按入選年度分佈情況

表1、圖1為更換單位的傑青基金獲資助者按年度分佈情況

由於存在時間的累積效應,因此各年度獲資助者中更換單位人員基本上呈下降趨勢,其中1995年獲資助者中更換單位人員佔比最高為27.39%,2005 年入選者中更換單位人數最多為38人。

2. 領域分佈情況

表2為更換單位的傑青基金獲資助者按領域分佈情況

生命科學領域更換單位人數最多,為107人,地球科學領域更換單位人數佔比最高達21.01%。

3. 地域分佈情況

表3為更換單位的傑青基金獲資助者按地域分佈情況

在更換單位的人員中,北京流出人數最多,為192人,儘管流入人數也是最多,但相比之下淨流出人數仍達29人。

廣東和上海淨流入人數最多,分別為39人和15人,天津和浙江緊隨其後,均為10人。傑青基金獲資助者除了在國內流動之外,還有6人到海外工作。

4.單位性質分佈情況

表5為更換單位的傑青基金獲資助者按所屬單位性質分佈情況

科研機構淨流出人數最多,為189人,高等院校淨流入人數最多,為179人。

除了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之間流動外,還有部分人員到企業和政府部門工作。

5. 性別分佈情況

3453名男性獲資助者中有527人更換單位,佔比15.26%。

343名女性獲資助者有40人更換單位,佔比11.66%。

總體來説:

在3796名傑青基金獲資助者中,更換單位人員佔比14.94%,處於相對合理的水平。

這表明傑青基金獲資助者在更換單位中整體上呈現出健康、理性的態度,這有利於我國科技人才分佈在整體平穩前提下的優化整合。

科研人員可以尋找更適合的研究團隊、更融洽的研究氛圍、更有力的支持條件,開展深入的創新研究,產出更多成果。

同時,也可以發揮自身優勢帶動某一領域的快速發展,在培育優勢學科、突破關鍵技術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從地域方面看,上海、廣東、江蘇、浙江、福建等東南省份傑青基金人數全部呈現淨流入態勢,流入總數達70人。

相較之下,陝西、四川、甘肅、雲南、重慶、貴州、新疆等西部省份全部呈現淨流出態勢,總數31人;遼寧、吉林、黑龍江等東三省流出人數也有22人。

這表明,高層次人才到經濟更發達、支持條件更完備的東南地區工作仍然是目前人才流動的主流趨勢,經濟、地域優勢更容易轉換為人才優勢。

從工作單位看,在更換單位的傑青基金獲資助者中,到高等院校工作的人數遠多於到科研機構工作的人數。可能的原因在於,高等院校在條件支撐、科研平台、人員配備等方面能提供更大力度支持,同時在薪酬、福利待遇等方面也更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