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紹鈴(右)和學生。
許小龍(前排中)和學生。
一個是權威科學家、一個是科研新秀,一個從教20多年、一個剛剛入職才3年,雖然經歷不同,他們卻都被學生奉為“大神”。今天是第36個教師節,讓我們來聽聽這兩位老師的故事。
量身定製培養方案,希望學生“個個優良”
世界梨研究領域的權威科學家、國家梨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張紹鈴雖然擁有眾多光環,但在他心中,“一名好老師”才是對他最高的評價。
他尊重學生的興趣和理想,為學生量身定製培養方案。現任揚州大學果樹學科點負責人的王春雷是他2004年收的碩士研究生。在與新生進行入學談話、瞭解其基礎和興趣時,張紹鈴發現,王春雷研究基礎不是特別好,但對科研工作有極大興趣。經過一段時間的特別留意,張紹鈴覺得,這名學生很有科研潛質,於是建議他碩博連讀,並給他安排了梨研究領域比較前沿的梨自交不親和性研究課題,重點突破當時國際上尚未解決的花粉管線粒體提取等技術瓶頸。
考慮到學生面對這樣的科研難題會有一定的壓力和難度,張紹鈴一邊不停給予他鼓勵和支持,一邊和他一起分析、討論研究方案和試驗細節,指導他蒐集相關文獻資料,及時調整研究方法,協助他繼續推進。經過2年的努力,王春雷終於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植物學雜誌(plant journal)》等國際知名期刊上連續發表了3篇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學術論文,突破了這一研究領域的重大技術瓶頸。
“從事梨行業久了,養成了一個習慣性的職業願望,希望果子個個品質優良。”張紹鈴説,“培養出一流的學生”是自己最看重的事,也是受導師王中英先生的影響。自己出生在福建一個貧苦的農村家庭,多虧學校和老師們熱心資助才得以繼續學業。“我的第一個‘隨身聽’是王中英老師送我的,當時花了他兩個多月的工資。”張紹鈴一直用它學習日語,併成功赴日留學。
歸國後,他憑着一腔熱忱、一份厚重的調研報告,多次毛遂自薦,拿到了農業部的948計劃、行業專項等一系列重大項目,在國內梨行業嶄露頭角。
20年來,他指導的多名本科生拿到了美國直博機會,其中1人不到30歲即獲得了“2017年度珍妮布勞格小麥女性青年科學家獎”,成為該獎設立8年以來第2位獲獎的中國女性。他培養的研究生中,走出了近百位科學家、學者、管理者和大批工作在產業一線的技術人員。
“只要用愛心和耐心悉心培養,每名學生都能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他希冀在剩餘的職業生涯裏,能夠為國家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人才。
本科生跟他兩年,人均一篇高水平論文
帶着9個本科生和3個碩士生做科研,不到兩年的時間,學生們人手一篇高水平論文。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計算機與軟件學院入職3年的許小龍老師被學生們奉為“大神老師”,而他的團隊則被送上了“信息創新先鋒隊”稱號。
許小龍的研究方向是雲計算、邊緣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聽起來很熱門的領域,許小龍卻要求學生“能夠耐得住寂寞、坐得住”。
“這些領域需要進行大量的外文文獻閲讀和高階計算,學生需要具有良好的英文和數學功底,為他們‘寬、厚、實’的科研打下基礎。”許小龍説,他要求學生和自己一樣,忙着研究的時候,整天就是和文獻、機器等打交道,外面的喧囂與自己無關,“能夠耐得住寂寞,專心做好一件事。”
也因此,是否具有拼搏精神、能否耐得住寂寞,也成了他挑選學生的重點。今年剛剛跟着他讀研的田昊來自一所普通的民辦本科,“大學四年,他沒有過得渾渾噩噩,而是在各方面盡力做到最好。這樣的學生做科研一定差不到哪裏去。”許小龍説。
為了解決大多數學生在科研選題、論文寫作方面的普遍問題,許小龍會帶着他們大量地閲讀國外頂級期刊的最新論文,以此來拓寬學生的學術視野,激發學生的研究熱情,同時也培養他們的文獻分析能力和口頭陳述能力,打下紮實的科研基本功。
“在許老師的引導和督促下,我們團隊的學術氛圍濃郁,同門師兄妹們都是馬不停蹄地看文獻,做新選題。”學生方子介説,他大一期末時,通過文獻的閲讀發現,為車聯網車載應用提供低延遲的服務方面,邊緣計算有着非常好的表現。然而,由於不同車載應用所需的服務內容有一定的相似性,重複地處理相似甚至相同的服務內容,會導致邊緣服務器中存儲、計算和帶寬資源的巨大浪費。在許小龍的指點下,他探索出了在車聯網邊緣計算環境下,通過交通流量預測實現計算卸載和內容緩存的方法。“在南京交通軌跡大數據上的實驗結果證明,我提出的方法可以顯著減少車載應用服務的延時和能耗。”方子介説,也正是這樣的發現,讓他的論文能夠被頂級期刊錄用。
通訊員 謝智華 許天穎 嚴常坤 林雯
南報融媒體記者 談潔
來源: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