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進入高三,緊張的學習才算真正的開始。今年高考受疫情影響延期了近40天,但留給高三學生的時間也不夠多。
決勝高三,一定要拿出一種吃苦的姿態來,吃太多的苦也就這2個多月了。中國人歷來是主張“苦”讀的,“十載寒窗”、“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是傳統。任何輕鬆快樂的學習都與高考無關,那些主張“快樂學習”的,只是哄哄小孩子罷了;進入高三,大部分快到成年的年齡,應該主動去吃苦的。
主動吃苦,就是要“一心向學”,放下除了學習外所有牽涉精力的事,拒絕一切對學習有影響的誘惑。目前中小學生最大的誘惑莫過於手機,手機被很多家長視為洪水猛獸,“正在毀滅年輕一代”,這樣説雖然有點危言聳聽,但也説中了部分情況。
高三的學生要不要用手機,怎麼用手機?很多人主張高三了不要給手機孩子,但日常“報平安”聯絡的工具都沒有了,還是有些不妥。讓手機迴歸最原始的功能,與父母通通話即可,這個建議還是很好的。擁有手機的孩子要卸載手機裏的4樣東西,備考才真正開始。
“作業幫”等學習軟件
學習軟件不是用來學習的嗎?為什麼還擺在卸載的首位?要卸載這類軟件,原因有二。
這類軟件改變了學生的思維模式,用手機掃一掃,就能得到答案,很多學生不再去思考、探索,有的甚至不問究竟,答案抄上就行,對於知識點把握與解題技巧的掌握,還是一知半解。
這種快捷的解題方式,對真正的備考是沒有用的,考試的時候是不能帶手機的。很多習慣了用APP完成作業的同學,一遇上考試,就懵了。
真正主動的學習是發自內心的,不是投機取巧的。古人堅持的勤學好問,也不是問的機器,而是問的老師、同窗。陶行知説,“發現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向人請教是個姿態問題,是實時交流,而不是通過智能機器能解決的,問APP就是“問得笨”。
QQ、微信等社交軟件
社交軟件分散學習、工作上的精力,這是不容置疑的。國外很多知名運動員在大賽期間都關閉社交帳目,為的是集中精力訓練,高考對於學生來説,比幾場比賽要重要得多。
備考期間關閉QQ、微信等社交軟件至少對高三來説有兩大好處。
一是不分心於學習外的事。很多孩子有自己關注的話題,都是通過社交媒體獲得的,參與這些話題肯定要耗費時間與精力。還有些孩子有喜歡的明星與身邊的人,可能通過社交媒體瞭解他們的動態,但這也是個分神的事。
二是給自己減壓。很多親戚朋友都知道你要參加高考了,不停地問詢、鼓勵、建議,都會在社交媒體上體現,讓你增加更多的壓力。不如關閉一段時間,眼不見心不煩,潛心學習,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反倒會有驚喜出現。
抖音等視頻、直播軟件
抖音等視頻、直播軟件本來就是成年人的世界,學生黨玩這些就不太合時宜。很多孩子愛上視頻與直播無非這麼幾個理由:
生活消遣,無聊打發下時間,這種泛娛樂化的東西受眾還是很多的,老少咸宜。可高考備考這麼緊張的時間,能用來消遣嗎?還有時間無聊嗎?
興趣所在,不排除某些同學在某些領域有興趣愛好,有研究,這點可以肯定。但也要分清主次,高考事實上是個入門考試,只有通過這個考試入了門,你的某些興趣愛好才有更好發展的可能。孰輕孰重?要好好掂量下。
還有些幻想一夜成名,想走成功捷徑的學生,一心想做網紅。網紅的成功有很多不確定的、偶然的因素,刻意去追求,很有可能是求之不得。還是靜下心來讀書很重要,書讀好了,你想要的東西自然水到渠成。北宋哲學家張載“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無成”,學習上不可耽於幻想。
一切手遊軟件
手遊軟件對於成長中的孩子的禍害要甚於上面3種軟件,很多沉迷其中的孩子,在學習上“丟盔棄甲”。到了高三,你無論如何要放棄手遊。
有些人想做遊戲中的“王者”,甚至遊戲是他的職業夢想。還是跟上面一樣的道理,高考落榜,門檻都過不了,談什麼夢想,為了以後更好地玩遊戲,現在更需要放下。
還有些孩子是為了緩解學習壓力,偶爾玩上一二把,這也不行。一旦陷入沉迷,是人力無法控制的,不如遠離。心思單純點,一心向學,哪來那麼多的壓力。
工具是沒有對錯的,只有用對與用錯的人。軟件卸載了,更需要卸載你的無法拒絕誘惑的“心魔”。
高考,是勇敢者與智慧者的戰場,你準備好披掛上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