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那個從北大畢業找不到工作,選擇賣豬肉的才子,如今身價已經上億

由 司馬盼香 發佈於 經典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話雖這麼説,但人們還是習慣將職業分類,有些職業在大眾眼裏光鮮亮麗,有些則給人一種“沒文化的人才去做”的刻板印象,比如賣豬肉的。

平心而論,賣豬肉並不是什麼丟臉的事。但7年前,那個從北大畢業找不到工作、選擇賣豬肉的才子陸步軒回到母校時,卻因為壓力很大説了句“我給母校丟了臉”。可能很多人還記得陸步軒的名字,就是這個名字,當年引發了一場讀書有用還是沒用的大爭論。

事情其實是很簡單的,陸步軒出生於1966年,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人,屬於典型的寒門學子,他很小的時候母親去世,父親把幾個孩子拉扯大,非常辛苦,就盼着兒女能有出息。陸步軒很懂事也很聰明,成績非常好,19歲就考上了北京大學中文系。

父親高興壞了,在老家請了幾天客,鄰居都知道陸家出了個北大才子,羨慕不已。更重要的是,陸步軒是當年的長安區文科狀元,頂着這樣的光環,人人都以為陸步軒畢業後會獲得一份體面的好工作。

陸步軒上大學時也很認真,經常跑去圖書館補充知識,這樣才能跟上一些家庭條件比他好的同學的視野。4年後,陸步軒畢業了,這時候他才知道生活不易,因為他聯繫工作的事一波三折,最後無奈做起了生意,結果因為沒經驗,欠了很多債。

不僅如此,陸步軒的第一位妻子還認為他“沒出息”,執意離婚了。陸步軒很苦惱,一度放縱自己,直到第二位妻子開始勸他直面生活,賣賣豬肉就不錯。陸步軒一想,人總是要過日子的,不能一直蹉跎下去。

於是,他真開始賣起了豬肉,因為怕被嘲笑,陸步軒跟周圍的人説自己是文盲,沒上學。無奈還是有熟人認出了他,消息也傳回了老陸家,父親氣得夠嗆。那時候大家都覺得北大才子應該做體面工作,陸步軒賣豬肉的事很快就被媒體爭相報道。

陸步軒“走紅”是2003年的事,當時網絡文化雖然不如現在流行,但陸步軒的“熱度”也很高,不少人拿他當例子,認為連北大畢業的都賣起了豬肉,一些成績不好的卻當上了大老闆,可見讀書沒用。

也是因為受到關注,陸步軒捱了不少批評,認為他浪費資源的大有人在。在這種環境下,陸步軒很自卑,接受採訪時他感嘆自己賣豬肉是“對知識和智力的一種浪費”,所以他要求孩子學實用的理科,別像他一樣學文科。

17年過去了,陸步軒的想法有沒有改變呢?答案是肯定的,網絡上,陸步軒的自我介紹已經非常自信坦然:“我是陸步軒,就是北大畢業,賣豬肉的那位。”陸步軒已經不糾結面子問題了,嘲笑他的人也少了,因為陸步軒靠着賣豬肉,同樣賣出了一番成績。

原來,陸步軒“走紅”5年後機緣巧合下認識了學長陳生,陳生從北大經濟學院畢業,是壹號土豬的創始人。他看中了陸步軒賣豬肉的能力,要知道陸步軒賣豬肉,一個檔口每天能賣出12頭豬,而陳生的肉鋪檔口,平均每天銷售量只有陸步軒的十分之一。

一個有經濟實力,一個懂得營銷,兩人馬上合作,陸步軒幫陳生開辦“屠夫學校”,並且將自己的經驗編進教材裏,負責給學員們上課、指點他們的基本功等。一晃幾年過去了,陸步軒成了公司高層管理,去年“壹號土豬”的銷售額達到了18億。

傳説陸步軒身價已經幾十億,給母校捐了9個億,但接受採訪時,陸步軒表示這些是虛假説法,自己並沒賺那麼多錢。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陸步軒現在已經成了“富翁”,面對鏡頭時他非常自信,還談到了自己的成功秘訣。

陸步軒説,雖然曾經被人嘲笑,但在做生意的過程中,他感受到了大家對一個有文化有知識的人的尊重;因為讀過書,他懂得誠信經營才能贏得顧客的道理,堅持賣優質的豬肉,不摻假搗鬼;他知道做調研、教授知識的技巧,知道與時俱進、隨着環境變化改變銷售的思維。

這些都是陸步軒成功的原因,而這些都離不開他在校園裏打下的文化思維基礎。陸步軒成了豬肉行當裏的“狀元”,他説如果重回母校,他不會再順着“讀書無用論”,而是會告訴大家怎麼把小事做成功。

其實,當年陸步軒的老師已經告訴過大家,北大的學子可以搞科研,也可以賣豬肉。當時相信這番話的人還不多,但看到如今陸步軒的成就,認可其賣豬肉成功學的人越來越多了。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放到什麼時候也不會過時,陸步軒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