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通鑑》,説《通鑑》,用《通鑑》,今天陶陶繼續為大家帶來《資治通鑑》的講解。
1995 年,中日尼雅遺址學術考察隊在對和田民豐縣尼雅遺址進行考古發掘時發現了“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製品。該織錦呈圓角長方形,色彩絢爛,紋樣獨特,意藴深厚,風格祥瑞,長時間地吸引着大眾探秘的熱情和對其文化史背景的求知慾望。這件精美的織錦,被譽為 20 世紀 中國考古學最偉大的發現之一。
尼雅,是西域古國之一。公元 4 世紀,這個在絲路上曾經繁榮一時的綠洲小國悄然湮沒在浩瀚無垠的沙海之中,其宏偉的國都尼雅也從此默默地沉睡在大漠深處。
西漢時,漢軍征服了西域三十六國。而尼雅古城,也留下了漢朝軍人和商人的足跡。伴隨着絲綢之路,原本出自蜀地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護臂,最終被纏繞在尼雅墓主人的手臂上。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護臂的發現,讓國人們欣喜不已。畢竟中國正值改革開放期間,國力蒸蒸日上,而我國的國旗正好是五星紅旗。這樣的祥瑞,代表着一種巧合,更是一個好兆頭。
那麼“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的出處到底在哪呢?當我們翻開史料,最終在《資治通鑑》中找到了答案。而實際上,在“五星出東方利中國”之後,還有四個字,相比於前面的八個字,更加霸氣側漏。
西漢時期,將星如雲。衞青、霍去病、李廣都是其中的佼佼者。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衞霍之後,還有一位功勳卓著的老將。而正是這位老將的奮戰和經營,將河西走廊和西域徹底納入中華帝國的版圖。而他就是趙充國。
眾所周知,漢朝主要的敵人是匈奴。而實際上,在今天青海、甘肅一帶,匈奴還有一個強有力的盟友——西羌。
在漢匈戰爭中,西羌與匈奴狼狽為奸,準備負責偵查漢朝在西部的動向,給漢朝的國防安全造成很大麻煩。與此同時,西羌還幫助匈奴遮擋漢朝去往西域的使者,其中張騫就曾被西羌綁架並送予匈奴。
為了斬斷匈奴與西羌聯繫,霍去病發動兩次河西之戰,成功控制河西走廊,並建立了河西四郡。擁有了河西四郡,匈奴失去了西羌這個援國,其右臂遭漢朝徹底斬斷。
雖然匈奴被逐出了河西走廊,但遊牧於河湟地區的西羌,仍能對漢朝邊境造成巨大威脅。與此同時,匈奴還屢次派出使節,試圖重立與西羌的聯繫,重奪河西走廊。
為了制止匈奴人的陰謀,漢宣帝以老將趙充國為主將,負責經略河西地區。趙充國,出身於關中,衞霍在時,他不過是一介小騎士。憑藉着他的智謀和勇氣,趙充國逐漸升格為一個能征慣戰、合格的漢家大將。
趙充國到達河西前線後,經過他的審時度勢並發現,殲滅西羌最好的方法並非單純的武力征服。二是運用屯田之法。趙充國組織士兵,利用河西走廊的膏壤沃土以及高山上流下的雪水,大面積地開墾田地。而這種方法,不僅解決了漢軍的後勤問題,同時還防止這些沃土為西羌所用。利用這一點,趙充國將西羌諸部驅逐到寸草不生、天寒地凍的荒蕪之地。
在凍餓之中,西羌諸部不斷衰落,於是結夥向趙充國的屯田兵發動猛攻。然而趙充國早就讓士兵們建立起堅固的工事。西羌的進攻雖然像潮水,但卻猶如撞在堅固的磐石上一般,最終化為白沫。
對於趙充國的固守政策,漢宣帝其實是很不滿的。他曾連續下達三道旨意,要求趙充國主動出擊,然而老將軍卻以時間不成熟為由,三次冒死退回了聖旨。
但是隨着西羌的日益衰落,趙充國發現出擊的時機已到。而就在此時,天公也在作美,這是因為天空的星象出現了可喜的改變。
按中國史籍的説法,五星為“辰星(水星)、熒惑(火星)、鎮星(土星)、太白(金星)、歲星(木星)” 。而“東方”是我國古代星佔術中特定的天穹位置。而“五星出東方”是指五顆行星在一時期內同時出現於東方天空,即“五星連珠”或“五星聚會”現象;“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即出現五星共見東方之天象,則中國必然會在對外戰爭中取得勝利。
而在頒佈給趙充國的聖旨中,漢宣帝也説道:
“今五星出東方,中國大利,蠻夷大敗!”實際也就是説,“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是與“蠻夷大敗”聯繫在一起的。
而趙充國見天時地利人和皆備,於是向西羌諸部發動猛攻。此時的西羌,已經因為趙充國的經濟封鎖而衰弱不堪。在漢軍的強力攻擊下,西羌潰不成軍。經過趙充國的經營,漢朝徹底控制了河西走廊,而遙遙相望的西域也納入了中國版圖——漢宣帝將鄭吉任命為中國在西域的第一任行政長官——西域都護。
趙充國征服西羌後,匈奴也在隨後不久向漢朝投降,而這正是“蠻夷大敗”之要義。相比於“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蠻夷大敗”更能彰顯大漢王朝的霸氣。而我們的祖先也因此敢自豪的宣言:“”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為了紀念趙充國的偉大勝利,蜀地的織工織造出“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護臂。時過境遷,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護臂,又回到了我們後代的手裏。
而護臂也告訴我們,即使面臨再嚴酷的國內、國際環境,我們也要有必勝的信心(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同時,我們還必須要實幹,高築牆、廣積糧,像趙充國一樣後方先至,達到“蠻夷大敗”“四夷”來朝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