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反也是一個技術活,在歷史上能夠造反成功的人並不多。而要説是在大一統王朝造反的就更少了,造反成功的王爺幾乎是沒有。顯然,朱棣就是這麼一位唯一在大一統王朝造反成功的王爺。但他在造反之前,又有誰能知道他會成功呢?道義上來説,朱允炆是朱元璋定下的正統皇帝,而他不過是一個王爺。在實力上來説,朱允炆有將近百萬的大軍,而朱棣只有三十萬左右,剛開始也就十萬多一些。在他快成功之前,京城已然亂臣一片,就在這時。京城有三個大臣在談論時局,但酒館老闆卻表示,這三人只有一個忠臣。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起兵反對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史稱靖難。朱元璋曾經在《皇明祖訓》中留下遺言: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這便是朱棣靖難的藉口,實際上就是他看不慣侄子當皇帝,想要推翻他,自己成為皇帝。朱棣從小在名將堆里長大,軍事才能卓越,不然朱元璋也不會讓他去出征。
朱棣手下還有一個一心想要造反的姚廣孝給他出謀劃策,然而,另一邊的朱允炆卻沒有幾個名將能跟他抗衡,能打的基本上都被朱元璋給解決了。相比起來,朱棣這造反造得還比較順風順水,到了後面,聽説燕軍來了,大家都不打,直接投降了事。建文三年(1401年)冬,朱棣也不再跟盛庸、平安糾纏,直接南下取京師。
不戰而降的城池越來越多,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初八,燕軍到了龍潭。這裏離京師只有不到30公里,顯然,朝廷要敗了,六月十二日,朱棣到了金陵城外。許多人都明白,他攻進來是早晚的事情。這時有三個大臣去了一個吳姓人家的酒館喝酒,飯席上難免談到時局,當他們走後,酒店的老闆就跟兒子説,只有那位叫王艮的是忠臣,其它兩位必定叛逃。
這位老闆名叫吳溥,他也在朝為官,而另外三位則分別是王艮、胡廣、解縉。吳溥有那番結論是因為他們在席間的舉動,只有王艮一人是默默的掉眼淚,但是不説話。而胡廣、解縉兩人則是慷慨談論,雖然他們都宣誓效忠建文帝,可真做到哪裏有那麼容易呢?吳溥見多識廣,他明白在關鍵時候,掉眼淚的才是忠臣之人,而往往高談闊論的卻有着心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