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段棒棒(方塘智庫黃河文化研究中心見習研究員)
林則徐是我國著名的愛國主義志士,以虎門銷煙的英雄事蹟而廣為人知,但抵制鴉片只是林則徐為官生涯中很小的一部分,他還有另外一個更為活躍的身份——水利開發建設者,只是有關他治水的事蹟相比于禁煙事蹟不太引人注目罷了。
其實,開發水利的價值相比於抵制鴉片毫不遜色,早在林則徐擔任翰林院庶吉士的時候,就撰寫了《北直水利書》(後被修繕為《畿輔水利議》),後來才有上書道光皇帝禁煙一事。從當時的情況分析,抵制鴉片和開發水利無疑是林則徐試圖改革朝政、救國利民的兩項重要舉措。
時值長江、黃河流域水量暴漲,各地都在防備水患之際,讓我們從水利建設的角度重新認識林則徐,解讀林則徐治水實踐並嘗試找到對當下黃河治理的啓示。
1
鮮為人知另一面,治水能臣林則徐
縱觀林則徐的官宦生涯,江蘇是其任職最久的城市,他曾先後擔任過江寧布政使、江蘇巡撫、兩江總督等職,在此期間主要對吳淞江、黃浦江、婁江(瀏河)以及白茆河(三江一河)進行了修浚,並興修了相應的水利工程。
道光四年,林則徐奉命總辦江浙七府水利,他實地考察後發現,江蘇水災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太湖洪水排泄受阻,具體就是“三江一河”久淤不暢所致。在疏浚工程具體實施過程中,林則徐因母親病逝回家守喪,接任者賀長齡根據林則徐的治理思路,於道光六年完成了對黃浦江、吳淞江的疏浚工程,極大提高了太湖流域的泄洪排澇能力。
林則徐因丁母憂在家守喪期間,黃河於道光五年夏在江蘇南河高家堰決口,朝廷為了儘快把決口堵住,破例將林則徐從原籍召回,林則徐接旨後,趕赴南河督修堵口工程,並於數月竣工後回家繼續丁憂。其實,對於在家守喪的官員,朝廷一般是不可以隨便宣召的,但在家丁憂的林則徐卻被破例宣召治水,這一方面説明黃河決口事關重大,另一方面也表明林則徐治水才能卓著。
吳淞江、黃浦江次第完工後,挑浚瀏河、白茆河工程由於“工費較巨”一直未能進行。道光十二年,林則徐以浙江巡撫的身份再次踏上江蘇大地,會同兩江總督陶澍,採用藉資、捐資興辦的方式,並輔之以工代賑,完成了瀏河與白茆河的修浚。至此,太湖地區的防洪局面徹底得到了改善,也解決了農業發展的水源供給問題,有效保障了江南地區的農業生產與人民生活。
由於治水有方,林則徐在道光十一年擢升為東河河道總督,負責黃河河務,並先後任湖北、河南、江寧布政使。對於黃河治理,林則徐認為:“河工修防要務,關係運道、民生,最為重大,河臣總攬全局,籌度機宜,必須明曉工程,胸有把握,始能周知其弊,乃可嚴立其防”。當時黃河御水的主要材料是用秫秸修的“埽工”,林則徐到任後,親自頂着寒風,步行幾百裏,對所轄南北兩岸15個廳,各工段的秸料垛,逐一垛查驗,按各廳料垛虛實情況,嚴明賞罰,以除河工積弊。道光皇帝知曉後感嘆:“向來河臣查驗料垛,從未有如此認真者”,林則徐認真細緻對待工作的態度可見一斑。
同時,林則徐還是河南境內提倡用石料修河工的創始人之一。當時鑑於黃河埽工常被大溜淘刷嚴重,導致堤防防水困難,林則徐提議以石料修河工,具體是“碎石斜分入水,鋪作坦坡,既以偎護埽根,並可紆迴溜勢”,以達到“工固瀾安”的目的。
此外,林則徐於道光十七年升任湖廣總督,並着手治理當地水患,在“親自監修江、漢堤防”的同時,還在汛期漲水時“周曆武、漢、荊、襄各屬,督視籌防”,並最終取得防洪鬥爭的勝利。
從上述治水事件可以看出,林則徐為官期間的所作所為確實符合百姓父母官的身份。在統籌治理江蘇“三江一河”過程中,雖然中間有多次官職調動及障礙阻隔,但他最終還是完成了“三江一河”的疏浚項目,這表明他已經認識到水利建設在富國利民的各種舉措中佔有重要位置,所以才能做到治水一方、有始有終。具體到工程執行層面,林則徐能夠做到步行幾百裏檢查料垛虛實,並受到道光皇帝的稱讚,可見他身上的責任和擔當意識十分強烈,也着實令人欽佩。
在我們看來,至此為止,林則徐為官期間的確做到了每到一處都致力於解決當地的水利問題,且在治水期間做到了盡職盡責,但如果僅此而已,那麼林則徐就不會像現在一樣廣為人知,他之所以被廣為傳頌,還與後期他的遭遇和選擇有關。
2
罷免戍邊不自棄,功不唐捐堪國事
林則徐為官期間不僅關注到了水利建設的重要性,還親眼目睹了鴉片橫行的危害,於是向朝廷呈上了嚴禁鴉片的奏摺,以圖革除弊端、救國救民,然而林則徐的一腔熱血非但沒有得到應有的嘉獎,還無可奈何地吞下了鴉片戰爭的苦果,並於道光二十一年被朝廷頒旨革職,遣送至伊犁戍邊。
大家較為熟悉林則徐這段禁煙的英勇事蹟,卻不太清楚這次禁煙實則是他治水生涯的一次高峯呈現,而他在禁煙貶謫後的所作所為更能體現出心懷天下、不計較個人得失的治水理念。
就在林則徐流放途中,黃河於當年六月在河南祥符三十一堡(今開封張家灣)決口,河水於城內深達五六尺,於城外則奪溜至安徽臨淮關入淮,當時豫、皖受災區共計5府22州縣。朝廷想要儘快堵塞決口,但朝中官員卻無計可施,大學士王鼎遂上疏留林則徐襄辦這次堵口工程,道光皇帝馬上“詔示林則徐折回東河,效力贖罪”。林則徐中途奉旨後,日夜兼程趕赴祥符,並當即與王鼎同住黃河六堡工地,在第一線督導黃河堵口工程。汴梁百姓聽到林則徐到工地堵口,更是無不慶幸,心中的石頭也落了地。
在督修黃河決口時,林則徐在堤段上來回巡查,當是時,林則徐“盛暑烈日,日必一週,與僚佐孜孜講畫,毫無倦容”,並時常“徒步泥淖中”,以至於“民亦忘其為三品大僚也”。在實施堵口工程時,林則徐帶領眾人先在被衝開的河牀高灘處開挖挑河,堵住激流以免衝向大堤口門,然後在決口處分左、中、右建三壩向中間搶修“埽工”,最後決口歷時8個月成功合龍,前後共用銀600多萬兩,是當時河南境內較大堵口工程之一。
在這次堵口過程中,林則徐“自冬徂春,皆寢饋於堤堰間”,再加上“日夜坐與士卒同畚鍤”,以致“奔馳成疾,既發鼻衄,又患脾泄”。縱使林則徐這樣不顧個人安危,全身心投入到堵口工作中,並最終成功堵塞決口,但朝廷仍然派其到伊犁戍邊。聞知這一消息,林則徐贈詩給王鼎“幸瞻巨手挽銀河,休為羈臣悵荷戈”,這充分體現了他胸懷天下,並不斤斤計較個人得失的高尚情操。如今在黃河流域的開封段有一段“林公堤”,即是為了紀念林則徐當年的堵口功績。
林則徐因為自己的愛國舉動而被貶謫,在貶謫途中接到朝廷調任其參與黃河決口的詔書後,並沒有因為不滿而請病不行,也沒有為了應承而消極怠工,而是以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態度,全身心投入到黃河堵口工程中。
如果説,林則徐在參與黃河堵口時還抱着朝廷能在堵口成功後赦免其罪的話,那麼在其仍然被貶謫新疆、且聽聞王鼎直諫而亡後,還能在貶謫新疆的歲月裏,依舊秉持着興修水利、富國利民的信念,“周曆天山南北二萬里,東西十八城,浚水源,闢溝渠,教民耕作”,甚至在忙碌的時候“晝夜總在路上,行時多,歇時少”,則充分體現了林則徐心懷天下、富國利民的治河理念。
如今到新疆去,你會發現這裏的坎兒井又名“林公井”,這是新疆各族人民為了感謝林則徐曾在新疆改進和推廣坎兒井。此外,在新疆的喀什河老龍口附近,你還能看到林則徐當年捐資承修的“林公渠”。
我們認為,貫穿林則徐為官生涯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水利建設,從他每到一處、治水一方的所作所為,能夠充分看出其心懷天下、富國利民的為官理念,抵制鴉片則是他這種理念的高峯體現。總之,從林則徐的治水生涯來看,他不但有治水之能,還關心民生疾苦、心懷天下,他為官一處、造福一方的貢獻並沒有因為官職的貶謫而貶值,反而更加凸顯出他心懷天下、不計較個人得失的偉大。
林則徐身上所肩負的責任和擔當,使得他能夠在關鍵時刻成為當時黃河治理的中流砥柱,憑藉全身心投入而扶狂瀾於既倒。從朝廷無奈多次宣召林則徐治理黃河可知,黃河治理牽涉到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只有任用像林則徐這樣才能卓著,且心懷天下的人才,才能於黃河決口中扭轉乾坤,真正實現工固瀾安。
歲月流轉之下,全國水利設施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對於堅守耕地紅線的我們來講,林則徐這種“每到一處、治水一方”的精神,仍然對黃河治理等諸多水利建設項目有着重大的啓示意義。
參考文獻:
1、魯樞元,陳先德.黃河史[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5
2、白壽彝. 中國通史綱要[M].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0.
3、周新國.江蘇有關鴉片戰爭和林則徐等人的歷史文物——紀念鴉片戰爭150週年[J].揚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02):121-124.